英國對待肺炎的無為而治會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泥先森滴牛小姐


是不是每一種病毒都是一樣的性格,一樣的玩法?如果遇上一個別緻的,見一個就愛死一個的病毒,那就玩完了。


好好的觀注


面對疫情,英國首相約翰遜發表的電視講話,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英國對待肺炎的無為而治,這一神操作驚呆全球。

大致意思如下:

1、疫病已經爆發,我們英國政府阻斷不了,也不打算去徒勞阻擋,接下來工作主要是延緩,拖幾個月就好了。

2、航班照常運營,學校不會停課,大型集會暫時還不考慮取消。

3、輕症患者請自己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知識和幫助自救,不要去醫院,不必進行核酸檢測,自己在家隔離7天,以避免醫療資源擠兌。

4、根據科學家的建議,當全體國民60%都感染過新冠病毒後,就會實現群體免疫,之後就沒事了。

5、請大家勤洗手。

約翰遜講話精神說白了就是:該得病就得病,你挺過去就沒事了,你挺不過去就死了,政府表示很遺憾,也希望民眾做好失去家人的心理準備。政府能做的,就是讓民眾得病不要太集中,分批得,分批治,降低死亡率。

注:1、按約翰遜的講話精神,且根據2-3%的死亡率,英國可能會有1%的公民死於新冠病毒;2、只叫大家勤洗手,卻沒提及讓大家戴口罩,當然歐美大都如此。

這種事情以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互聯網上95%以上都是惡評,極其欠缺人道主義精神。約翰遜作為首相,敢這樣公開宣佈,那應該也是有相當範圍民意基礎的。只能感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想法差異真的挺大,畢竟是達爾文故鄉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運用得酣暢淋漓。

很明顯一部分歐美國家對於新冠的解題思路和中國相去甚遠,我們是靠隔離遏制,他們靠群體自然免疫。這種極為“大膽出位”的策略應對新冠疫情,具有相當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這就是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手段,更是一場賭博。


一起聊基因


絕對意想不到!我們國家的施策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反觀英國也是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面對國家老齡化的英國五十歲以上的民眾都將面臨著被病毒支配的恐懼與危險,沒有哪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壓力,更何況醫用物資緊缺,醫護人員緊缺!放任自流只會造成大面積恐慌,時局動盪,脫歐後的後遺症還未突顯,又要演一出全民感染!意大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起初人民為了自由不戴口罩,議員大鬧議會,錯過了最佳窗口期。時下醫院人滿為患,醫護人員壓力倍增怨聲載道,好在意大利迷途知返加強管控,但亡羊補牢也是要付出沉痛的代價的!我們只能默默的祈禱在外的中國公民和留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備足生活物資,堅決打好家裡宅攻堅戰!




56K貓


不能簡單否定英國的做法,實際美國,德國 ,意大利 甚至日本,新加坡也是這種做法。意大利是演砸鍋了 ,日本,新加坡做的不錯。這種做法的核心是基於新冠肺炎死亡率不高,所以儘量拖延疫情擴散的速度,避免出現高峰,大多數感染者自行解決隔離和治療,而不必去醫院。醫院收治危重患者,儘量不要發生醫療機構的擠兌,避免出現醫療系統的崩潰。即使出現大規模的感染人群,也希望通過群體免疫來度過難關,這些國家希望不要因為疫情而社會停擺,但現實如何,我們不仿拭目以待。


木行衚衕


這就是英國這位特別個性的首相的高明之處,明明白白地告訴英國民主自由的公民們英國政府沒有能力治療這個新冠病毒肺炎,也沒有權利隔離你們,更沒有權利封城封國,所以,你們必須要以自己獲取免疫力去抵抗和戰勝新冠病毒,英國政府準備為此付出百分之六十有民主自由權利的英國公民的生命代價,但是,英國政府不會拋棄你們不管,為此,英國政府在目前的基礎上大規模增建了焚屍爐擴建了殯儀館,為那些因新冠疫情死去的民主自由的公民們提供有償殯葬服務。在此情形下,目前,英國人風開始狂搶購物資,並爭先恐後自覺的宅在家裡,一邊詛咒謾罵著英國首相的無能和無情一邊躲避著疫情,還不時的慶幸著自己沒有成為百分之六十之中的那些倒黴的傢伙,就這樣,這位沒有權力隔離英國公民,沒有權力封鎖城鎮,沒有權力封鎖國家的英國首相讓大多數不願意進焚屍爐的英國人自覺待在家裡自我隔離,儘管遭到了絕大多數英國人譏諷和謾罵,但是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疫情預防目的,這傢伙是不是比特朗普更有損招啊?


北方的狼


不利的方面

1、北愛爾蘭一定會藉此增加對脫歐後果的怨恨,增加獨立慾望。

2、冠狀病毒氾濫必使國家各種醫療資源生活資源生產資源緊缺,如果沒外國有力援助,對一個島國,幾乎是嚴重個人道主義災難。

3、治世才是民主的根基,疫情時間如跨度太長危機太深遠超民眾承受力也最終危及英國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民主制度的根基。

4、如果冠狀病毒變異到能全面攻擊身體強壯的人,那就是影響財政,甚至危及國本。

有利方面

1、重現中世紀歐洲黑死病奇蹟,雖然死了 1500萬人,但留下的人卻是身體最強壯的,同時擊退蒙古人,使歐洲免遭滅國的結局,也喚醒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和從神學長期統治歐洲開始向科學哲學統治歐洲方向發展,打響了歐洲開掛模式的發令槍。或許英國人運氣好,留下是最強壯的人,死去的是最老弱病殘的,卸掉了沉重的社會福利負擔,讓英國重開第一梯隊歸隊征途。

2、英國曆來有抗爭精神,將在這次疫情中大爆發,或許重新引來國力恢復的新機會。


一生最服王陽明


約翰遜也許是對的,因為封城的所謂居家隔離,會傳染整個家庭,最後一家人死絕。而英國的全民感染病毒,產生免疫力,只有發燒的才用藥,這也許對頭。就看英國這樣群體免疫的結局好不好,如果這樣搞,英國人都有了免疫力,英國人死人最少,也許英國約翰遜是對的。

殺豬殺脖子或殺屁股,只要殺死,就有肉吃。意大利是全國封城兩個月,英國約翰遜是放棄一切防疫措施,讓全民感染病毒,群體產生免疫。這就看最後哪個國家死人少,哪種做法就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不能光用嘴評論誰對誰錯,要看最後的結局,哪種方法國家死人少,才決定了誰對誰錯,要用事實說話。


風水及命理大師


英國首相約鮑里斯·約翰遜推出的抗疫政策,以及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關於“群體免疫”原則的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爭議,3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回應“群體免疫”之說,稱“我們可以討論理論,但目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現實的情況,我們必須考慮採取行動。”而英國政府當天也收到兩封來自數百名科學團體的公開信,對“群體免疫”與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提出質疑,面對西方現代醫學傳染病流行病學的經典科學證明的防治傳染病原則也要質疑嗎?

現代傳染病防治阻斷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的三大經典原則難道西方國家像英國可以不要拋棄了嗎?難道戴個口罩,不去聚集人群本就能達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這麼低成本的預防措施而要靠自己的免疫能力去占卜命運生死,難道不去保護易感人群就拋棄他們拿?





科學名人號


我們現在還不好說,到底英國的“溫和抗擊疫情策略”能否有效,這一切就交給時間來驗證吧,假如一個月下來並沒有什麼爆發式病例增長,那一切都好說,但如果結果相反那就悔之晚矣!

不過從我們的抗擊疫情經驗來看,採取聯防聯控機制是有效的,尤其是一開始就加大力度“封城”也許效果更為明顯。而英國等西方國家眼看著疫情蔓延開來,卻沒有果斷採取全面檢測模式,反而是找出一套理論來論證自己的“群體免疫”力,那就姑且聽之任之。

但最終潮水褪去後,誰在“裸泳”一目瞭然,此次疫情的影響力肯定會載入史冊的,歷史會給出公正的答案。英國現在已經累計超過1000以上的確診病例,會不會是歐洲下一個意大利,就讓它們的上帝見證“奇蹟”,國際社會也會看在眼裡。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西方大國,而且還是全球GDP排名第五的經濟體,按理說它的公共衛生體系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卻選擇這種“無為而治”的被動策略,確實讓人想不到。但如果考慮到英國面臨著脫歐困境的話,也就能夠理解它的尷尬狀態。


東震木



什麼“無為而治”,完全就是無能不治!虧老牌世界級國家英國,自己還把這樣的方案厚顏無恥的公佈於眾。

如果這樣的方案可行,最低應該是在一個小範圍內試驗一下。比如,英國有的是島,在那裡把英國政府決策人家屬、孩童,還有什麼首席科學顧問們家人一併遷入。加上其他願意“試驗”的人群,湊上個幾千人,大家群感染病毒,之後隨時有醫護跟進,確保安全程度。這樣,數據出來也是比較全面,並且科學。而且始作俑者們帶頭實踐了,民眾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數據出來,大家也驗證一下,也都有底。知道應不應該按照這個方案進行“無為而治”了。如果什麼也沒有,完全是根據想象,之後自己政府不花一分錢,讓百姓民眾用生命做試驗品,是現代社會政府所為嗎?如此殘忍、冷血,中世紀封建王朝辦法,虧約翰遜政府能夠想的出來!我們曾經分析過,這個方案最大收益者就是英國現在政府。他們不用增加預算資金,政府部門也不用額外工作,只需要等待疫情席捲一遍,之後出來清點一下人數就行了。至於民眾在疫情發展中,任何苦苦掙扎,那些命懸一線的危重病人乞求救助,都是命數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應該是這個英國方案准確的答案。


當然,不論那些替英美如何掩飾,都蓋不住那難聞的臭味。大批英國民眾開始逃亡,誰也不願意如此不堪下產生抗體。這不,連九十多老女王也跑了,其他人誰還願意捨命拼病毒呢?所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英國剩下的可能都是應該掛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