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原創」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學校前的池子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一直聽說,馬街泉豐是村鎮中的宜居村子,我也一直想去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子,令眾多的人,心馳神往。週末,我欣然前往。馬街泉豐是依山而建的村子,後面的山上樹木鬱鬱蔥蔥,青山環抱。一股龍潭水緩緩流淌,還真是:“山養其秀,水育其靈” 。我突然想,如果是春天來,一定會有進入桃花源的感覺。 一路前行,一幅幅最美、最溫暖的畫卷緩緩出現。我在泉豐學校前的池塘邊站立沉思,然後向著貧困戶安置區走去,安置區被稱為:“幸福苑”,這個區域是國家精準扶貧的工程。廣場標語寫著:“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營造整潔優美人居環境”一行字。 群眾為本,產業為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這應該是泉豐村發展的方向。


「原創」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在山上看村子的全景


一個古樸的寺廟,這個寺叫做:“貞龍殿”。一種穿行在歷史之中的蒼茫感油然而生。幾顆數百年的古樹寂靜肅立,見證著泉豐村的歷史變遷。在泉豐,見人們建房造屋,開田闢地,築路修橋,發展豆腐產業的景象,每一項無不考慮著自然、生態環境的感受。這恐怕也是泉豐村這麼多古樹得以留存至今的原因。 “ 小亭水澤,高簷陋室,”形成最自然的狀態。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踏著天地間的節拍。一片瓦礫,一間老屋默默承擔著自己的使命,靜靜的躺在這裡訴說著曾經的華章。這一刻,天空還是陽光明媚,還是和風吹拂,還是花兒開放,還是秋天的豐收景象…..我甚至忘記了時間的遊走。 短短的半天時間,我無從瞭解更多的人文故事。我也無從知道為著這村子發展的人們所做出的奉獻,這個過程是如何的困難與艱辛,及其他們是怎麼的克服和麵對困難的,然後又解決困難。


「原創」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村中的古寺


所有的答案就是,在我將要離開的時候,許多的人到泉豐村來,他們考察什麼,談論些什麼,為了什麼…..我不得而知,我想,那麼多的人來來回回,就說明這裡是有價值的,有成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些人中,最好的就是帶回一粒種子,播撒四方。 一個村莊,一個家族,不過是人類塵煙中的一顆微粒。泉豐村的發展,只是一個村子的縮影。許多個泉豐村子呈現在人們面前,中華民族家國夢就是最完美的時候。

「原創」     雲南陸良馬街一個叫泉豐的村子為何如此讓人留念

村子的安置區


季自萍,女,筆名田園,1970年生,雲南省陸良縣人,職高文化,市、縣作協會員,多年來,在《新世紀之聲》、《珠江源》、《玉溪日報》、 《曲靖日報》、《東源知音》、《爨鄉文藝》、《雲南紀檢監察》、《文學天地》、《爨網》、《曲靖史志》、《陸良文史資料》、《雲南家庭承包責任制》、《曲靖捲菸營銷雜誌》、《曲靖M》等發表散文、詩歌、小小說、散文詩、史料,創作過電影、電視劇劇本。代寫了《足跡》、《清河流淌》、《平凡的人生》回憶錄,出版了《季自萍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