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芳華在戰地怒放

3月17日,星期二,湖北隨州,多雲轉晴。

戰

上圖拍攝於2020年2月17日,為江西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全體隊員在飛往湖北的航班上合影。

戰

上圖拍攝於2020年2月27日,為湖北隨州曾都醫院感染七區護理人員在患者劉某某出院前一天與其合影。

戰

工作中牢記科訓"學乃廣博,術則濟民"。

戰

廖燕婷在奔赴湖北途中。

那一個清晨,春天的暖陽剛從章江河畔升起。一群白衣天使正在整裝,親人朋友在一旁叮囑、鼓勵,短暫的擁抱、告別後,開始了我們的征程。這次出發,被人們盛讚為"逆行",但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場北上的守護,只是換一個工作地方,天涯何處非神州。

隨州,我們這次出征的目的地,號稱"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她沉睡了。從車站到酒店,我乘大巴路過的街道,不見往日的繁華,從酒店到醫院,也不見人擠人的嘈雜。

第一天入病區,我感覺到了"頭暈、頭痛"的類高原反應。病區裡未見喧鬧,各自呆在各自的房中,口罩下面也不見他們的面容,不知是安然還是彷徨。儘管接受了兩天的培訓,我依然感到一絲"微涼"。我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這讓呼吸更加沉重,但我知道,這是以短暫的憋悶來換取未來更長遠的舒暢。為節省防護設備,我們控制飲食減少穿脫次數,我們通過平靜呼吸來減少護目鏡起霧。慢慢地我們適應了這種狀態下的呼吸,我們習慣了每次進病區前互道"加油",我們習慣了每次出病區前相互鼓勵。患者總是給我們真誠地致謝,司機總是願意等到最後一名醫護人員返回住處,酒店樓道上總會備著應急的物資以方便我們取用,我時刻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溫暖。

每日的護理查房後,我們進行著日常的護理工作,換點滴、寫記錄、交接班,空閒之餘,我們依次詢問病友的三餐飲食,想吃哪種食物、昨天的飯菜合不合口味?我們省出配發給自己的水果、牛奶,分派給需要的病人。我們用不太專業的舞蹈帶著病人運動,走進他們的心裡,讓病房充滿朝氣。我們對有基礎疾病的老爺爺噓寒問暖,增強其抗"疫"的信心。一天天的工作下來,我們的雙手因長期被消毒液浸泡導致紅腫,雙耳因口罩帶子長期壓迫導致疼痛潰爛,頭皮因綁頭髮產生的壓力導致麻木疼痛。但我們未曾有抱怨,未曾有退縮。

晚上回到酒店,收到家鄉寄來的美味,感受到了後方的關心。泡一杯米稀,就著花生米,舒適地躺著,看看電視,與親朋閒聊,放鬆自我,早睡以保證次日更好地工作。夜間我夢見了患者的笑顏,夢見了他們邀我共賞疫後的隨州,也夢見了龜角尾的贛江水,夢見了建春門前的浮橋,夢見了家鄉的小炒魚,夢見了爸媽的擁抱。隨州漸漸地甦醒了,我們快要回家了!

如果說本命年算作新一輪的開始,那此程就是我第三輪的新生。未來的某一天,我想我會對我的孩子提起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談這場疫情是多麼嚴重,不談我們當時有多苦多累,只談疫情來臨之初,那一道道"逆行"的背影,只談疫情蔓延之際,這個民族不屈的脊樑。不是說我們不曾畏懼,而是說我們一直有著鏗鏘的信心,也不是說我們有多麼高尚,而是說這有值得我們守護的同胞。這是醫者,平凡卻又執著的情懷!

總有擔當不負青春,總有成長不負芳華,這是青春的印記,這是最絢爛的芳華。

(廖燕婷 江西省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贛州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護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