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欄目:只爭朝夕加油幹,“百場千萬”宏圖展


題 記

●進入“豐水期”的“牧原”邁著矯健的步伐撲面而來

●3月9日,牧原集團成為河南省歷史上第一家3000億市值企業

●疫情大考,“考出”內鄉速度、內鄉擔當

●“全球養豬看中國,中國養豬看內鄉”指日可待

●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項目挑戰三個極限,領先全球;綜合體之於牧原,相當於航空母艦之於國家,屬於國之重器;綜合體建成後,將一舉確立牧原、確立內鄉在全國乃至全球生豬產業的龍頭地位

●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這個“巨無霸”項目從項目定址到全線開工僅用6天

●內鄉將成為全國第一生豬養殖屠宰大縣

●內鄉進入了爭當區域發展領跑者的新階段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2月2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內鄉縣委書記李長江(左),縣長楊曙光(右)出席內鄉牧原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春來萬物生,群山朗潤,一切欣然。

挑戰全球生豬單體養殖規模極限,融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和屠宰等為一體,單個固定資產投資超30億元的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項目在內鄉縣主會場火熱開工。加上其他3個在分會場同步開工的牧原養殖和物流園項目,內鄉因高水平“牧原系”項目集群落地開花,使“全球養豬看中國,中國養豬看內鄉”的願景從理想照進現實。

因新冠肺炎疫情“冰封”月餘的內鄉以雷霆手段戰非常之“疫”;下好先手棋,實現兩獲勝,內鄉又以大項目落地檢驗決策力和行動力,原本分三期開工的8個項目集中開工,築起接續跨越的九層之臺。


特約記者 樊翠華 龐 磊


化危為機,“硬核”出擊,內鄉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兩手抓、兩手硬、兩獲勝”的出彩答卷。

更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重推的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建設中,內鄉以佔地面積超全市總量十分之一、養殖規模超全市總量五分之一的體量拔得頭籌。

“傾全縣之力支持牧原集團進軍行業冠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內鄉縣委書記李長江在開工儀式上擲地有聲。

“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項目開工,標誌著牧原集團全面融入內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又開啟了新起點,牧原集團已經成為驅動縣域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內鄉進入了爭當區域發展領跑者的新階段。”內鄉縣長楊曙光用“卓越貢獻”定調牧原集團。

那麼,從22頭豬起步到目前走向全國、問鼎行業冠軍,牧原集團在“家鄉”內鄉這片沃土上演繹了哪些精彩的故事?

何為牧原綜合體?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2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內鄉縣委書記李長江(左一),縣長楊曙光(右一)在內鄉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項目現場辦公


“引擎”升級,“硬核”賦能,加速站穩龍頭地位

“牧原綜合體”的確是“巨無霸”。那麼,怎樣表述它呢?

2500畝的地表上將砸下超3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再加20億元的流動資金,預期產值可達70億元,年利潤20多億元。僅僅這個單體項目的財務數據就已達到了上市公司的標準。該綜合體建成達產之後,將一舉確立牧原集團和內鄉縣在全國乃至全球生豬產業的龍頭地位。

21棟樓房式生豬“公寓”實現防病、防臭、防“非瘟”、空氣全過濾“四統一”,僅該單體項目將年出欄生豬210萬頭,其體量在中國生豬養殖企業中排名第六,佔2019年牧原集團出欄生豬1025萬頭的五分之一,佔南陽市正在力推的“1000萬頭生豬產業體系”建設生豬年出欄總量的五分之一。

新建的飼料加工生產線年產飼料72萬噸,單體體量全國第一;新建的年屠宰生豬210萬頭的肉食品加工生產線,單體體量全球第一。

“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將實現生豬單層養殖到多層養殖,節省大量土地資源,使單位土地面積承載生豬養殖量增長3倍以上。

5G全覆蓋實現生產運營智能化,喂料、豬群監測、糞汙清理、保潔、控溫、控溼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全部應用到最傳統的養豬業,一舉顛覆了人們的傳統養豬思維。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牧原集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曹治年(左一)介紹“百場千萬”項目情況

引進全球最高端全鏈條的屠宰加工設備,養豬廢棄物變廢為寶“吃幹榨淨”。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等不出場院閉環式生產,不但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完全規避了運輸途中傳染疾病的風險。

整合生豬產業鏈上的所有資源,搭建全國全球互聯網平臺,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全息長入,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三個極限,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生產經營效率。該綜合體集技術範圍之廣、學科跨度之大、裝備之精良、功能之完備於一體,前所未有,全球唯一,標誌著牧原生豬養殖技術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綜合體項目不僅是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更是生產模式的革命,對締造生豬產業‘航母群’,進軍行業冠軍具有標誌性的、里程碑式的意義。”牧原集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曹治年這樣解讀。

那麼,對於這個擁有170餘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豬場遍及全國17省130縣、員工總數超6萬、擁有3000億市值的大型國際化集團企業來說,為什麼這樣極為看重“牧原綜合體”?

這是因為它顛覆了牧原集團固有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因為它工業化養豬的樣本具有超強的複製性,因為它對於牧原集團引領行業進步、進軍行業冠軍具有革命性的戰略意義。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眼下的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建設現場,用“火熱”二字描述則更為妥帖。再有幾個月,之於牧原猶如航空母艦的這個綜合體將巍然屹立。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5+”資產收益模式精準發力


牧原項目何以“扎堆”落戶內鄉?

營商軟環境構築發展硬優勢


“我們舉全縣之力支持牧原,就是為了成就內鄉;我們攜手牧原,就是為了發展內鄉。”3月5日,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西部片區現場(內鄉)推進會上,內鄉縣主要領導這樣表態。

“牧原根植內鄉,永遠和內鄉人民站在一起。”曹治年在多個場合如是講。

內鄉與牧原,為何竟然打造成了如此的“鐵關係”?

這不僅表現在該集團將“巨無霸”綜合體項目植入內鄉,而且是28年來該集團將其諸多的大項目也先後持續佈局在內鄉,僅在王店鎮就有8個大型的現代化養豬場和一個飼料加工廠,乃至於目前的內鄉縣因為“牧原系”項目的星羅棋佈而改變了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內鄉,地處相對偏僻,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縣,曾是“宛西窪地”。為何牧原多年來不遺餘力地將巨資砸向這裡?內鄉是如何實現彎道超車的?

追索其源,根在良好的營商環境!

綜合體項目落地就是一例。2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內鄉縣委書記李長江,縣長楊曙光與牧原集團高層一起敲定項目選址後,二位決策者當即召開現場會,6天時間就一舉完成了2500畝土地的流轉及地面附著物清理工作。這樣的“內鄉速度”讓秦英林等牧原高層備受感動。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2019年10月1日,牧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英林乘著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群眾遊行活動“脫貧攻堅”主題彩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牧原集團2020年“百場千萬”工程內鄉縣第一批項目集中開工

在開工儀式上,曹治年說:“牧原從內鄉走向全國乃至於世界,家鄉內鄉縣是投資發展、幹事創業的熱土,是牧原發展的福地。”

曹治年的感慨源於他見證了牧原在內鄉成長的每一步,這不僅僅是因為牧原發軔於家鄉內鄉,且是牧原“家鄉”縣域把軟實力變成了發展的“硬核”實力。

28年前秦英林夫婦主動放棄國企“鐵飯碗”,回到家鄉內鄉縣馬山口鎮當上“豬倌”,從起初養的22頭豬崽開始,勢如破竹地締造了現今的“養豬帝國”。

在這一嬗變的歷程中,秦英林沐浴著家鄉的“陽光雨露”,感受著家鄉這片沃土的“風調雨順”。

從牧原一場、牧原二場到現在的牧原三十場,僅生豬養殖這一板塊,內鄉目前在全國就成長為“第一縣份”。投資20億元的牧原國際食品城、投資30億元的牧原智慧物流園以及數個大型飼料加工廠、投資20億元的牧原農牧裝備產業園等,數十個項目在內鄉形成了“牧原系”,正在演進為“牧原雲”。當今內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日新月異,牧原堪為“四梁八柱”。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牧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英林(前排右三)在項目地現場指導

蓄一池好水,養一池好魚。牧原集團把一個式微的小豬場“變”成養豬界的“托拉斯”。儘管如此,但牧原集團不因其“葉茂”而忘卻了“根深”。該集團員工總數6萬人,其中內鄉籍員工就超兩萬人。

而牧原農牧裝備產業園也正在奏響與內鄉共生共榮的華彩樂章。

遍及全國17省130縣的大型養豬場,每年僅養豬設施等的採購資金就超百億元,過去該集團對此項的採購渠道是“遍地開花”。

擴容提質,培育總部經濟,釋放發展動能,內鄉迅速切題,牧原農牧裝備產業園快速建成達產。新的企業集群,不但做大了內鄉的工業和稅收總量,而且將直接上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做大內鄉的金融總量。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002714)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

近年來,牧原集團都堅持在內鄉縣委、縣政府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框架內延鏈補鏈,以大情懷擎起大擔當,繪就錦繡大畫卷。

眼下在內鄉,“每天需要一個專列運糧食”的佔地3000餘畝的牧原智慧物流園正在加緊施工,將以公鐵聯運方式做大物流總量,降低物流成本。以牧原集團為支撐的內鄉縣金融街等項目也將開工。項目支持壘起“金融高地”新內鄉。

“牧原系”項目,實現了與縣域經濟發展深度契合,全面涵蓋了內鄉縣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

當下,在南陽市力推的牧原集團“百場千萬”工程建設中,內鄉就力拔頭籌,“八區(歸屬一產的生豬新型養殖園區、中以農業園區,歸屬二產的農牧裝備產業園區、牧原食品產業園區,歸屬三產的智慧物流園區、金融街、職教園區和牧原若干生活區)聯動”。這些項目總佔地超萬畝,總投資超百億元,蓄積了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的新動能。

2月26日,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傳來好消息:牧原股份(002714)發佈2019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2.21億元,同比增長51.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1.14億元,同比增長1075.37%。3月9日,牧原集團成為河南省歷史上第一家3000億市值企業。

圍繞生豬主業,內鄉經濟發展格局正在嬗變,目前已形成了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肉食深加工、環保處理、“種養加”循環於一體的產業體系,帶動1.5萬個當地農民就業,人均年增收不低於5萬元。

用“鉅變”二字描繪內鄉,可引用2013年末和2019年末幾個重要對比數據“說話”:

內鄉縣經濟總量GDP從124.4億元增至225億元,GDP總量佔比從全市的5.0%升至6.6%,人均GDP從21993元增至39460元,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2.8個百分點;縣財政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從5億元增至11.8億元,總量佔比從全市的5.5%升至7.8%,稅收收入由3.635億元增至8.3352億元,稅收佔比從全市的5.1%升至7.9%;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從29.2億元增至55.96億元,佔比從全市的3.4%升至10.4%。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內鄉牧原樓房式生豬肉食綜合體項目模型

目前的內鄉,站穩全市第一方陣,並蓄勢競發爭當區域發展領跑者。

已到半山莫等閒,仍需健履攀高峰。面對向區域發展領跑者進軍衝刺的新徵程,縣長楊曙光用“六個著力點”給出了路徑:

——加速推動新型城鎮化步伐,除持續抓好產業發展、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外,要重點通過打造區域性教育高地路徑驅動新型城鎮化進程提速;

——強化優質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和招商工作,圍繞牧原、仙鶴、金冠、飛龍、華福等核心企業,配套相應財稅激勵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打造專業園區平臺,增強核心企業供應鏈落地見效,提升縣域規上工業總量和稅收總量;

——以2×100萬千瓦火電廠和產業集聚區增量配網建設為支撐,強化工業用電和供氣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高載能工業和農牧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做大工業總量;

——以數字化驅動做強供應鏈金融業務,供應鏈金融是金融同實體經濟結合的有效通道,也是內鄉縣區域性金融高地建設的重要突破口,要持續用力,實現數據驅動的供應鏈金融在縣域做大做強,提升縣域金融總量;

——加快形成物流倉配比較優勢,持續高效推進牧原智慧物流園和煤貿物流園兩個優質物流園項目建設,以及牧原網絡貨運平臺建設,在做大物流總量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改善優化縣域營商環境;

——推進縣域國土空間規劃改革,抓住全省國土空間規劃試點縣機遇,解決人往哪裡去,錢從哪裡來以及土地配置、指標平衡、產業配套等一系列問題。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牧原智能化豬舍


抗“疫”、發展咋統籌?

“一早三分巧”破解大考必答題


眼下,疫情防控仍處於“吃勁”的關鍵階段。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儘管疫情尚未結束,但作為疫情防控乙類區域的內鄉縣,正發力搶抓重大規劃、重大項目落地的窗口期、機遇期,化“危”為“機”,用決策力和行動力落實“兩手硬、兩獲勝”。

去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支持牧原集團進軍行業冠軍的專題會。在全市佈局牧原集團的“百場千萬”工程中,內鄉捷足先登,快速反應,傾全縣之力支持牧原集團發展。

“一早三分巧”,是該縣的一大亮色。

“快”。相關部門和鄉鎮主動作為,從土地流轉到報地、審批流程等方面盡最大努力縮短時間,服務好牧原,加快推動項目落地達產見效。

“高”。牧原集團引領著養殖行業發展方向,項目建設質量代表著內鄉形象。為此,落地內鄉的牧原項目從建設標準到項目設備、各類設施等都搶灘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實”。成立了支持牧原加快發展指揮部,由縣處級領導牽頭分別負責11個工作專班,採取現場辦公、集中研究、定期會商等形式,足踏實地幫助牧原儘快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對照項目建設時間節點,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完成一項銷號一項,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統”。就是要統籌考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一手抓牧原重點項目推進,一手抓其他項目推進;一手抓抗疫物資籌備,一手抓應開盡開,力爭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贏”。


“牧原”挺進全球行業龍頭 內鄉衝刺區域發展領跑者

牧原集團總部


戰“疫”時刻見情懷

牧原集團捐款兩億元


1月30日,牧原集團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兩億元,成為河南省捐贈金額最大的企業。其中牧原股份捐贈人民幣1億元,實際控制人秦英林、錢瑛夫婦捐贈人民幣1億元。

疫情發生後,牧原集團組建了160多人的全球採購團隊,從德國、法國、韓國、丹麥、荷蘭、美國、越南等國家採購130多萬套(個)醫療物資,並無償捐獻給湖北、河南等疫情地區。

2月16日,牧原集團斥巨資和保險公司合作,辦理了總額500億元的疫情防控專屬保險,並捐贈給南陽市政府。這個專屬保險的被保險人不但包括南陽的10萬名防疫工作人員,也包括河南省支援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專門支援南陽的河南省醫療隊成員。

牧原集團起始於內鄉,壯大於內鄉,更積極回報家鄉。

內鄉疫情防控物資告急,牧原將兩臺負壓救護車、6萬個醫用口罩和6000套防護服無償捐贈給地方政府和醫院,助力全縣疫情防控。

牧原集團助力消費扶貧,自主開發建設的電商扶貧平臺“聚愛優選”成為牧原集團和內鄉百姓的主流線上綜合生活服務平臺。上線8個月,平臺總交易額就達1.5億元,其中來自8省(區)23個貧困縣的特色農產品有120餘種、交易額達2300餘萬元,直接幫扶271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0235人實現增收脫貧;內鄉縣曙光油桃、寶天曼山珍、酈邑貢菊等產品交易額共504萬元。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該集團藉助“聚愛優選”電商平臺,開闢了“內鄉物資供應專區”,採取線上下單、線下“無接觸配送”,為宅家群眾提供實惠貼心的產品和服務配送,保障群眾的生活需求。

為助力家鄉人員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有序外出務工,內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攜手內鄉牧原公司開展線上招聘活動。他們面向內鄉提供兩萬個就業崗位,運用科技手段迅速轉變招聘模式,通過線上宣講、視頻面試,讓鄉親足不出戶,用一部手機找到心儀的工作。僅春節期間,就從內鄉成功招聘職工2114人,大學生192人,既有效解決了縣內務工人員因疫情防控返崗難、就業難的問題,又在企業用工上爭取了主動,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了先機。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讓財富迴歸本源,把責任擔在雙肩!”多年來,秦英林董事長始終把他的目光聚焦於其家鄉內鄉。在脫貧攻堅的硬仗中,牧原集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主動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致力於把養豬主業做成長效扶貧產業,創新實施“5+”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複製到全國13省49縣,直接幫扶13萬個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其中發軔於內鄉的“5+”扶貧模式目前已使全縣1.5萬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收益超過兩億元。去年10月1日上午,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時,作為參與脫貧攻堅的優秀企業代表,牧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英林乘著“脫貧攻堅”主題彩車,經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為長久助力脫貧攻堅,該集團創新建立“聚愛優選”電商扶貧平臺,除面向全國貧困縣實施“一縣一品”工程外,還致力於內鄉農產品走向全國;連續20年每年拿出5000萬元設立“內鄉縣牧原教育基金”,力推“教育高地”戰略實施。

目前在內鄉,牧原集團將自己全產業鏈上的項目均在內鄉鏈條式佈局。該集團捐巨資用於公益事業,高水平“牧原系”企業集群落地開花,徹底改變了內鄉的經濟發展格局,內鄉也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養豬產業縣,也將成為養豬產業的參觀中心、技術交流中心和會展中心,“全球養豬看中國,中國養豬看內鄉”的目標指日可待。

牧原,正是牧原,助力內鄉這個曾經是“宛西經濟窪地”的山區縣持續實現了彎道超車,使該縣猶如搭乘上“復興號”動車,全速進入了爭當區域發展領跑者的新軌道。

群山起舞,序幕再啟;內鄉蝶變,值得期待!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