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智”成城!行動在抗疫一線的成都AI“利器”大顯身手

從機器人查房、遠程會診、智慧急救車,到無人機喊話、智能測溫、AI健康信息採集……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中,人工智能這個“武器”被前所未有地應用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明確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人工智能,正是“新基建”這個新風口的重要領域之一。

位於成都高新區的AI創新中心,該園區聚集了數十家人工智能企業和研發中心,他們充分利用自身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研發多項“黑科技”助力疫情智能化防控,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抗疫前線及後方中都發揮出重要示範作用。

眾“智”成城!行動在抗疫一線的成都AI“利器”大顯身手

智慧醫療專網、消毒機器人 人工智能為抗疫一線提供支撐

在抗疫一線,對醫護人員的安全保護尤為重要。一些技術成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的綜合優勢,大大降低醫患人員交叉感染幾率,全力保障工作人員和醫患的安全。通過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搭建的基於彈性切片的5G SA(獨立組網)智慧醫療專網,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隔離病房率先啟用移動查房車。醫護人員只需將5G移動查房車推入隔離病房,醫生就能通過切片的5G網絡,和醫護人員及病人進行高清視頻對話,詳細瞭解隔離區內病人狀態,以及對醫護人員進行遠程救護指導,讓很多診療、會診、指導等不用進入隔離病房即可完成。

“5G時代數據流大規模、高速、低延時的傳輸,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推動力。”研發該技術的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相關研發負責人說,通過在醫療專網中部署切片,實現醫療業務和公眾業務的隔離,避免疫情特殊時期大量的公眾業務突發影響醫療業務,為醫生和患者之間構築一條綠色通道。該研究院還研發出一款自主移動式紫外線智能消毒機器人上崗戰“疫”。機器人能實現沿路徑自動高水平消毒,包括病人路徑、醫護人員路徑和醫廢路徑,同時還能進行多點位自動消毒,自動前往相應科室和規劃好的點位進行工作,讓醫生和患者避免接觸傳染。

眾“智”成城!行動在抗疫一線的成都AI“利器”大顯身手

智慧防疫、區域消毒 “抗疫神器”保障防控“大後方”

在抗疫後方,人工智能、5G等技術在交通智慧防疫、區域消毒、宣教等方面也發揮出積極作用。

疫情期間,各城市地鐵及交通樞紐都要求乘客實名登記,且測量體溫後才能入站,由此便帶來地鐵入口在高峰期人群堆積的問題,造成防疫隱患。AI創新中心企業成都智元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時間組建研發團隊,在48小時內開發出“智惠行小助手”工具,實現非接觸式登記、實名信息倒查溯源等功能,同時通過遠紅外溫度採集檢測+人臉識別(支持戴口罩人臉識別)+定位信息的交通防疫AI追蹤溯源系統,實現溫度檢測與身份識別關聯,將地鐵乘客平均入站時間由5分鐘降為5秒,極大提高通行效率。“我們將實名身份、健康信息、位置信息數據進行融合,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溯源+匹配檢索技術,實現‘實名實人、一人一檔一臉一證一溫’管控與全過程記錄,有效落實人員信息融合管控。”團隊研發人員介紹。

“戴上口罩,注意防範!”“硬核”無人機在疫情期間成為各地防疫宣傳利器,大喇叭聲音從天而降,大片範圍內聽得一清二楚,宣教效果“立竿見影”。除了喊話宣傳,疫情也催生出無人機更多應用場景,像噴藥消殺、熱成像測溫等,都促進了疫情防控。“我們奮戰在鄉村街道,通過新技術把最新的防疫政策傳遞到每位鄉親,為的就是早日戰勝病毒,恢復正常和諧的生活。”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無人機團隊成員劉東說,通過5G網聯,無人機既能夠提高作業效率,也能夠有效降低疫情擴大的風險。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