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不為人知的目的地之外,把目光投向與文化、藝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角落。去年,努力;今年,我們愈加欣喜,我們看到了“禮失而求諸野”的現實實踐,並在江南之外擁有了無數江南。我們講述了以張永和、王澍、譚盾為代表的藝術家、文化精英在江南鄉野嘗試重建文化藝術氛圍的這一次,不再是“城市精英”們的江南,這一次,是屬於“所有人”的鄉野文藝復興。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20年前,也便是聽上去已經非常遙遠的1993年,已經以優異成績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研究生院建築學系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馬清運彼時正擔任著美國紐約KPF設計師事務所的主要設計力量。再向前兩年,尚未畢業的他便成為了費城BALLINGER建築師事務所的高級設計師;四年前,他則是繼梁思成、陳植等建築學前輩之後首位獲獎學金就讀賓大建築系的中國人。1993年,他先鋒的設計業已出鞘,只待通過時間不斷填充這份堪稱完美的履歷。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1993年,馬清運進行了一趟歸鄉之旅,在幼年時常嬉戲玩耍的縣城藍田,在安靜隱秘不為人知的小鎮玉山,他決定(或許此前便已決定)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為父親建造一座房子。這一建便是11年。其間,他創辦了馬達思班建築設計事務所,聲名鵲起的同時,那座房子的建造一直繼續著。他多次回到藍田,探親、建造。家鄉總讓他想起異鄉,老家的環境,總讓他聯想到曾去過的法國,聯想到那些散發著醉人芬芳的葡萄酒產地,他腦中電光火石般閃現出那些浪漫的詩句——“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玉山有玉石可做夜光杯,那麼,玉山為什麼不能同樣擁有葡萄美酒呢?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幾分情懷,幾分衝動,他在藍田創辦玉川酒莊,而直到已經如大冒險般地種了好幾年葡萄之後,他才從專家口中完全確認了 “藍田可以種葡萄”這一事實。幾乎與此同時,他為父親建造的那座房子,終於落成。

新知識分子離城返鄉

這座房子有很多名字。“父親的宅”是它的本意。1960年代,“後現代主義之父”羅伯特·文丘裡曾為自己的母親建造了一幢“母親之家”,並憑此一舉成名,30年後,他獲得了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馬清運,做了同樣的事情。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玉山石柴”是馬清運起的名字。房子前面就是輞川,靠近詩人王維當年的隱居之地。“石頭房子”是當地人對它最通俗最親切的稱呼,而且名符其實。整棟房子都由石頭建造,而石頭都由當地的河水從山體層階間沖刷下來,它們在當地隨處可見,但大都被用作地基。馬清運做了因地制宜的創造,讓當地人見識了石頭的另一番用法和美麗:雨過天晴,被洗禮後的石頭開始呈現不同的顏色,“石頭房子”也多姿起來。建築界同樣見識到了,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裡,“石頭房子”頻頻在建築雜誌中現身,藍田也因此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鄉野文藝復興,“超現實農村”情懷與當代藝術交織的夢,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