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必须够快够狠够痛、断舍离!

前言:从理论上讲,留给中国移动战略转型的时间窗口有限,虽然已经明确三个转型的战略定位,虽然确定“政改”的新型组织体系,但是不在总部管理模式、专业公司战略领域痛下狠手,估计转型效果会大打折扣!

01

首先看三个鼎鼎有名的CEO和三个大型公司!

1) 安迪.格鲁夫,INTEL公司的CEO

2) 郭士纳,IBM公司的CEO

3) 杰克.韦尔奇,GE公司的CEO。

很巧,他们各自撰写了自己的著作,而且特别有名:

1) 郭士纳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2) 韦尔奇的《赢》;

3) 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我们先重点谈谈INTEL公司格鲁夫如何做的吧:

1)1968年创办INTEL公司

2)70年代,INTEL是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厂商(INTEL=存储器,多么显赫的成绩!);

3)1986年,格鲁夫决定放弃半导体业务,从头开始研发CPU。

4)至此,INTEL霸占CPU霸主!

而韦尔奇的做法大家更为熟悉:数一数二原则,不是数一数二的就卖、砍、关!

对于郭士纳,其把IBM这家全球第一的硬件公司演变为软件服务类公司,而之前IBM已经快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沉没!

因此,这三家公司和三个CEO,我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他们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都是在公司的转折点上任并进行战略转型而成功的CEO!

02

关于战略转折点。

INTEL公司CEO格鲁夫有过一段名言,关于战略转折点的,其认为:战略转折点就是企业的根基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机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可能标志没落的开端。

的确,中国移动到了战略转折点阶段,因此杨杰董事长提出三个转型:

1) 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延伸;

2) 从聚焦2C到CHBN全面发力;

3)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按照全球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对战略的定义,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1) 客户定位:从2C到2CHB;

2) 品类定位:从通信服务到通信服务+信息服务;

3) 需求定位:基于科技创新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

综上,中国移动已经明确了新的战略,客户、产品服务、需求等已经非常清楚,和之前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别。总体上,是非常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定位、新需求和新要求!很多同志不理解,但是不转型,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认为,2019-2020年就是中国移动的战略转折点!

03

关于战略执行力!

全球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战略三层含义:定位、取舍与适配。

我们已经明确了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但是我们却在“取舍”层面做法值得商榷。

战略执行首先要做的是“不做什么”,这是战略最基本的要义。因此:

(1)那么多专业公司,不符合战略转型定位的,该关的关了,该卖的卖了,该合并的合并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原则非常适用我们中国移动现在的专业公司状况。

(2)符合公司战略定位的专业公司,必须进行断舍离。什么意义,就是必须聚焦、聚焦、再聚焦,尽快砍掉和自己公司核心能力不相关的项目和业务,必须尽快进行战略转型、进行组织结构重塑和梳理。

(3)该强化的公司必须扩大资源、放大公司能力,力争在垂直行业市场做成头部。

这实际上就是钱金教授的蓝海战略核心要义:删除、减少、创新、增加。

因此,笔者建议中国移动尽快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对所有专业公司进行重新定义:(1)哪些是战略型公司;(2)哪些公司必须尽快瘦身聚焦核心业务,砍掉哪些业务;(3)哪些公司必须尽快合并;(4)哪些公司必须尽快关掉的。

04

对于专业公司,笔者的几点建议。

(1)云能力中心,战略型公司,但是必须砍掉或转移走和云能力没有关系的其他项目,估计至少70%以上的项目。对IaaS、PaaS、SaaS部门全面增加力量。

(2)智慧家庭中心,战略型公司,必须增加力量,在入口、家庭云等领域做大做强,尽快实现智慧家庭生态体系。

(3)咪咕公司,数字内容是未来中国移动的发力点,必须全力以赴做成头部公司。

(4)物联网公司,战略型公司,必须砍掉不相关的业务,聚焦再聚焦!

(5)设计院公司,必须全面转型,成为网改之后的网络总体支撑单位,应该成为一家端到端的网络核心技术支撑单位。

(6)5G产业研究院,这是5G产业2B的关键机构,笔者依然认为是聚焦,否则做不过来的,也没有核心竞争力!

(7)新成立的业务支撑公司,依然是战略定位问题。大数据这是最应该做成能力平台的服务产品,这是中国移动的强大能力所在!

(8)中移金科,还是我们上述谈到的,太弱小!

至于其他公司,例如终端、在线、互联网、信息港、中移铁通等尽快考虑处理。当然,考虑到收入和利润等问题,中移建设、中移集成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结论:(1)专业公司真的太多了,战略聚焦太过缺失,根本谈不上取舍;(2)除了咪咕公司具有垂直市场核心竞争力外,其他公司目前还没有看到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竞争力;(3)很多公司弱小的难受,必须断舍离!

因此,按照韦尔奇的数一数二原则,我们很清楚如何办!要么强化,成为头部公司;要么直接淘汰、关转并停!

05

关于总部管理模式。

现在的中国移动总部是在太过臃肿,关于总部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国资委已经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也专门探讨过具体案例和经验。

笔者在《中国移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总部管理模式?》一文中,已经初步探讨过总部管理模式,笔者的观点很清楚:

(1)根据国资委的要求,中国移动总部必须大幅简化;

(2)必须从事务性管理模式演变为战略管理性管理模式;对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的管理从KPI管理变为战略管理、服务支撑;

(3)职能部门必须减少,更多的人员和部门必须演变为生产中心,而不是管理部门。新的生产中心,必须为区域公司、专业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支撑!(相当于军队的文职人员,专门提供技术性服务支撑!)

(4)简化后的职能部门,聚焦战略管理。

总之,现在的中国移动总部,如果不下狠手改革,那么就是养着一堆爷,估计能把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给烦死。现在专业公司不能够战略聚焦,和集团公司管理模式有极大的关系!

05

现在是中国移动的战略转折点,必须痛下决心断舍离!

(1)杨杰董事长以及集团领导定义的战略转折点已经很清楚。但是我们说,我们可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也可能是没落的开端。因此,战略执行力至关重要!

(2)没有多少时间窗口了,信息服务领域大鳄众多,通信服务市场的流量红利已经消失殆尽,到了下狠心的时候了。

(3)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经济萧条期、5G投资的大资金需求等等,对中国移动而言,必然在战略转型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该关的关了吧,该合并的合并吧。该增加力量增加资金的尽快增加吧,该转型的尽快转型。总部该下层的下层吧,该转型为生产中心的尽快成为技术支撑服务中心吧!

好好活着,可能是中国移动必须思考的大问题!别过几年,也像中国联通一样,让广西联通混改但是仅仅保障员工的三年合约期,那么三年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