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得不行?一系列“大手筆”促消費政策為車市“解凍”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記者 彭婷婷)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汽車市場壓力陡增。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2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下降均為83.9%,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

冷得不行?一系列“大手筆”促消費政策為車市“解凍”

資料圖 圖片來自CNSPHOTO

不過,從積極方面來看,從中央到地方已陸續發出了“救市”措施。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並明確“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在此之前,廣州、湖南等多地也已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車市開啟“速凍”模式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正處於下行期的汽車市場帶來更大的衝擊。多方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市場二月份銷量呈現“斷崖式”下跌。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前兩週,汽車市場零售同比下滑達92%,創歷史最高跌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顯示,根據經銷商對2020年的銷量預測,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市場降幅為16.5%。

從車企2月的銷售數據來看,銷量較為慘淡。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部分銷量排名曾經靠前的車企,於今年2月的銷量跌幅都超過70%。如上汽通用、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今年2月銷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了83.5%、76.4%、78.2%、89.9%。

“汽車市場受疫情影響很大”,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受大部分企業延遲復工,加上零部件短缺供應、經銷商線下銷售受限等因素影響,市場形勢依然嚴峻。雖然部分車企嘗試新零售的方式營銷,不過想要實現曾經的高銷量還是有很大困難。因此,出臺相關汽車救市措施刻不容緩。

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經銷商對記者表示,“相對來說,疫情對於經銷商的衝擊會更大,流通端的抗打擊能力要弱得多”。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表示,目前,汽車銷售網點開門營業和消費者購買行為恢復較為遲緩,短期內汽車銷售還將受到一定影響。但我國汽車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汽車消費需求依然旺盛。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後期汽車的補償性消費需求將顯著增加。

政策及時且必要

面對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壓力,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開始密集出臺和落地。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在“鼓勵使用綠色智能產品”一項中,提出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3月3日,廣州發佈了《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提出針對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置換國六新車等給予最高1萬元綜合性補貼;3月4日,湖南省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2月初,廣東省佛山市發佈了《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購買國六排放標準車型的消費者可獲得補貼2000元-5000元不等。

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為鼓勵汽車消費,自去年以來,相關部門已多次在政策中涉及促進汽車消費的措施。去年年初,由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發佈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中提出,有序推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府機動車管理措施等內容以促進汽車消費。

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中提出,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應加快由限制購買轉向引導使用,且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更是明確提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置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等等。

在多項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汽車市場相較於2018年降幅有所收窄,但依然沒有恢復正增長。

此次疫情的影響則成為加大政策力度的催化劑。據瞭解,2月初,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工信部在2月24日印發的《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商務部也於日前表示,將會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等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市場空間仍待拓展

儘管疫情期間汽車銷量降幅明顯,但業內普遍認為,疫情結束後會出現集中購車,帶動部分月份銷量實現同比正增長。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23家汽車集團(年銷量佔比超過96%)復工復產情況顯示,截至3月11日,企業復工率為90.1%,整體復產率超過40%,員工返崗率77%。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2月汽車產銷主要受疫情因素影響,並不能代表市場真實需求。目前來看,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率提高,3月整體車市表現將優於2月,後期車市表現也將越來越好。

“隨著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相關政策的及時落地,不僅能拉動一定的汽車消費,更為關鍵的是,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都能因此而受益,從而促進汽車產業鏈的整體發展。”張翔表示,行業具有較大的政策空間,一些有關汽車的限制政策可以適當放開。比如,去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就要求穩步推進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範圍。在評估河北、遼寧、河南等地放開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政策效果基礎上,也有望穩妥有序擴大皮卡車進城限制範圍。再如,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根據實際情況,一刀切全面放開限購是不可能的,但增加投放指標也不是不能期待。

此外,我國汽車消費已進入新階段,一二線城市在限購限行及高房價等因素影響下,新增購車比例逐年減少,未來三四五線城市或成新增長極。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的關鍵期,有望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優勢企業。

“消費回暖力度有多大還不好說。”張翔認為,當前最為緊要的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推進包括湖北地區在內的企業復工復產、積極調整政策為企業減負、保障用工、提高物流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