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統籌各級幫扶力量推進消費扶貧和務工就業

本報訊 (記者陳泉生)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靜樂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積極發動省市縣駐村幫扶單位,利用自身優勢,通過購買農家土特產品、開發公益性崗位、提供就業服務等渠道,千方百計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努力把疫情對貧困群眾收入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脫貧攻堅大決戰開好局、起好步。

消費扶貧促增收。受疫情影響,經摸底,全縣共積壓玉米、土豆、藜麥等20類農副產品227萬餘公斤。為幫助貧困群眾解決銷售難的問題,縣委發動全縣143個省市縣幫扶單位、599名駐村工作隊員、385名第一書記和5998名結對幫扶幹部,多渠道銷售農家土特產品。一是結對幫扶幹部“自購”。省郵儲銀行、市教育局、忻州日報社、市中行和縣農行、婦聯、司法局、供電公司、城關學區等省市縣幫扶單位積極響應縣委號召,發動結對幫扶幹部自掏腰包,購買所包貧困戶藜麥、土雞蛋、核桃、莜麵、豆麵、土豆、小米等各類農家土特產品20餘萬公斤、銷售金額120餘萬元。二是結對幫扶單位“採購”。山西大學、太原學院、陽煤集團、國新能源從所幫扶村及周邊鄉村集中採購土豆、小米、胡麻油等食堂常用食材35萬公斤,靜樂一中、致遠中學、君宇中學等6所縣內初高中集中採購所幫扶村1200戶貧困戶各類土特產品6萬公斤,為復學復工做足準備。三是“三支力量”推薦“選購”。組織“三支力量”通過電話、微信、快手、抖音等形式,發揮結對幫扶聯繫人、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思路寬、交際廣、渠道多的優勢,為貧困戶土特產品進行代言,開展熟人銷售,向親朋好友推薦購買,拓寬銷售渠道。目前,省政協利用其聯繫廣泛的優勢,通過微信朋友圈推薦銷售黑豬肉、紅皮土豆、土雞蛋、黑豆豆腐、老黑醬、手工陳醋等農家土特產品3萬公斤。

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駐村工作隊牽線全國百強商業連鎖企業美特好集團,簽署了農副產品集中採購合作協議,幫助貧困群眾銷售土特產品。各級幫扶幹部依託農村電商平臺,線上銷售農副土特產品15萬餘單,成交價近500萬元,在組織貨源時優先銷售貧困戶農產品。如第一書記劉冬梅,利用快手直播和微信朋友圈為100餘戶貧困戶線上出售旱地小米、有機藜麥2萬多單,銷售額15萬餘元。同時,通過靜樂好友拼團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蔬菜,價值12萬餘元。

拓寬渠道保就業。針對疫情影響,組織動員各級結對幫扶單位和駐村幫扶幹部開展“送政策、促就業、保增收”活動,搶抓縣內外企業復工復產的契機,拓寬務工就業渠道,全力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有門路、增收有保障。一是全面摸底排查。組織幫扶責任人,通過電話、微信等各種途徑,對全縣所有貧困戶進行了排查摸底,建立疫情期間貧困勞動力就業意願臺賬。目前,全縣春節期間返鄉回村或在村居住的務工人員共有9908人(含建檔立卡貧困戶5993人),已經務工4183人(含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人),計劃外出務工5725人(含建檔立卡貧困戶3978人)。二是開展網絡招聘。縣人社局、婦聯等幫扶單位組織開展了2020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網絡招聘活動,鼓勵用工單位、貧困群眾通過網絡視頻等方式進行線上招聘應聘,與富士康、藍泰集團等16家省內外知名企業達成就業意向,提供就業崗位1360餘個,其中貧困群眾216人。同時,在縣城2個集中移民安置點聯合舉辦了以“春風行動”為主題的3場招聘會,幫助652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三是提供就業服務。結對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針對貧困戶就業意願,主動對接聯繫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合作社、縣內建設項目,收集就業崗位信息,幫助232名“能外出不能遠行”的農村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縣委政法委、農業農村、住建、衛健等縣級幫扶單位通過開發網格化管理員、防控值守員、衛生消殺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吸納3508名貧困勞動力就業。陽煤集團、市工信局等省市幫扶單位為所幫扶村有務工需求的貧困勞動力,提供礦工、保潔員、保安等就業崗位,解決了68名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