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新材IPO“二進宮”,超四成募資用來“補血”,關聯交易是焦點

美瑞新材IPO“二進宮”,超四成募資用來“補血”,關聯交易是焦點

據悉,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瑞新材”)本週四將上會,接受發審委的審核,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

IPO日報發現,美瑞新材曾於2017年就已開始上市的進程,但曾主動撤回材料。此次“二進宮”的它能否如願上市?

超四成募資為“補血”

美瑞新材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業的TPU生產商,專注於TPU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通用聚酯型、特殊聚酯型、聚醚型、發泡型等多種類型的TPU產品。2015年,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據悉,TPU是一種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可廣泛應用於管材、電子注塑(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保護套、智能穿戴設備電子護套等)、高端薄膜(醫療、織物、鞋材、體育等)、汽車配件、鞋材等下游領域。

根據最近更新的財務數據,2017年-2019年(下稱“報告期”),美瑞新材實現營業收入5.26億元、5.92億元、6.49億元,對應

淨利潤分別為4441.04萬元、5537.37萬元、8336.38萬元。

美瑞新材的上市之旅開始於2017年。

2017年3月,美瑞新材遞交了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而半年後,就在IPO審查的“當口”,公司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簽字會計師因個人原因離職,美瑞新材因而中止了審查,後因“公司整體發展戰略調整”,在2018年初撤回了上市申請材料。一年後,公司又重新提交了上市申請。

通過對比前後申報稿,記者注意到,美瑞新材募資金額明顯增加,從最初的不到2億元到如今的近5億元。

在最新的申報稿中,美瑞新材擬將4.94億元資金用於“30000 噸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項目”、“8000噸膨脹型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項目”、“技術中心項目”、“營銷網絡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之中。其中,公司將拿出2.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總募集資金的46.56%,遠超過了項目建設的投入費用。

美瑞新材真的如此急需“補血”嗎?

根據披露數據,近三年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7.11%、47.19%、41.39%,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此外,美瑞新材近年來也一直有進行分紅,2017年至今支出分紅資金分別為650萬元、650萬元、1000萬元、2000萬元,

累計達到4300萬元。

日常運營缺錢,分紅卻有錢,美瑞新材計劃拿出一大筆錢來補充流動資金似乎缺少了必要性。IPO日報就此疑問向公司發去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原股東“變”客戶

控股股東出身供應商

此外,因涉及到交易價格的公允性,“擬上市企業是否跟供應商或是客戶存在關聯”常成為證監會發審委問詢的重點。

早在第一次遞交申報稿時,證監會就對美瑞新材的相關情況給予了重點關注,我們也可以從其更新後的申報稿中窺探一二。

2009年,劉存璽、毛雪峰兩人共同出資設立了新龍華(美瑞新材的前身),三年後,兩位創始人將手中持有的全部股權進行了轉讓,其中大部分股權的受讓方為王仁鴻;

2015年,原美瑞新材高管及股東之一的於海鵬又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權以淨資產價格轉讓給王仁鴻,退出公司。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為王仁鴻,實際控制公司股權比例達71.8%。

那麼,於海鵬為何在公司掛牌新三板的前夕選擇了無溢價退出?其是否與公司簽訂什麼協議,還是看中了另行創業的商機?對於這個問題,美瑞新材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IPO日報注意到,於海鵬退出後還與公司存在著交易上的往來關係。

根據披露,2016年及2017年,公司前五大客戶之中有泉州市昶鴻化工貿易有限公司與廈門鵬睿化工有限公司,而這兩家客戶與美瑞新材的合作業務均為於海鵬來負責,其中,於海鵬還是廈門鵬睿化工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天眼查顯示,廈門鵬睿成立於2015年,也就是於海鵬在從美瑞新材離職後創辦的公司。

客戶中有“熟人”,公司與其採購方也不陌生。

報告期內,萬華化學穩居公司第一大供應商的“寶座”,公司向其採購金額分別佔採購總額的24.73%、27.72%、30.90%、29.19%,佔比不斷提升。

同時,作為公司重要的採購方,萬華化學也與美瑞新材的股東有著頗深的淵源。據悉,美瑞新材的實控人王仁鴻曾在萬華化學做過車間技術員、車間主任、TPU部經理;董事張生曾在萬華化學下屬子公司擔任過高級研究員,外加兩位監事也曾就職於萬華化學及其控股子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萬華化學是擁有MDI、多元醇或己二酸等主要原材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化工企業,業務覆蓋面廣泛,其新材料業務中也包含TPU業務。對此,證監會曾要求美瑞新材披露向萬華化學採購的產品品類、數量、金額、單價,是否向其他供應商進行同類採購,結合比較情況說明公司向萬華化學採購的公允性。

說出你的看法

美瑞新材IPO“二进宫”,超四成募资用来“补血”,关联交易是焦点

記者 楊紫薇

排版 王瑩

美瑞新材IPO“二进宫”,超四成募资用来“补血”,关联交易是焦点

熱文推薦

1、BAT、平安、微軟……你想擁有的大客戶它都有,連上市都是去客戶家“串門”

2、家族企業南亞新材欲科創板上市,償債能力弱於同行

3、瑞聯新材再闖IPO,由創業板變更為科創板,債務壓力大,拆借舊史不再提

4、維康藥業二次IPO,募投項目沒變“胃口”卻猛增

5、這家湖北企業還未復工就申請上市,股權、客戶“雙集中”,還有訴訟在進行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