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童年最愛的那首兒歌嗎,能講講你和它的故事嗎?

夜聞雨來


童年最愛的那首:年半三更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呦,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嶺上開遍呦,映山紅………。這首歌,是童年媽媽最喜歡的一首,經常唱,我也跟著唱,很好聽。和媽媽一邊幹活,一邊唱,很快樂。記得有一次在山坡上,山花爛漫,綠草瑩瑩,我在採花,媽媽種地,陽光暖暖的,春風吹開了萬物心扉,媽媽的歌聲輕柔的在空氣裡,潤澤著我的童年,營養著我的成長。現在每每想起那美好的畫面,心裡的美恣意瀰漫開來,幸福盪漾……


happy師師


我童年最熟悉的兒歌是:拉大鋸,唱大戲,小小子,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做飯、點燈、生孩子。還有一個是: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現在想想都可笑。

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人,在農村奶奶看著三個孩子,我和弟弟差一歲,弟弟和妹妹差三歲,奶奶悠著妹妹,因為妹妹幾個月在悠車裡,嘴裡就唱著這樣的兒歌,幾乎天天唱,所以我不想學也學會了。

長大一點,我自己可以玩,奶奶拉著弟弟的手就唱著,小小子,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點燈做飯生孩子。弟弟咯咯笑,我和妹妹也跟著笑,覺得好玩,不知道什麼意思。

還有孩子們搗亂了,奶奶就說大馬猴來了,我一直在想大馬猴什麼樣啊?他會吃小孩子嗎?聽了奶奶的嚇唬我們乖乖的在炕上玩,不敢亂跑。

成年以後到公園看到了猴子,想到了大馬猴的事,可是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但是看到動物世界裡的各種猴子,我心中大馬猴的形象有了標準,就是那種大長臉,比較高大的猴子,就應該是大馬猴!哈哈,童年記憶真美好!


韓曉波


童年的歌,應該不止一首,有三首

外婆的澎湖灣、蝸牛與黃鸝鳥、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的童年也是無憂無慮的,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父母都會很忙,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我們。我們都是姐姐帶妹妹,妹妹帶弟弟的長大。平時姐姐們去上學,我們就跟著叔叔家的兄妹,一起到處玩,去後山打柴火,拔蕨菜、擔山泉水、摘茶花。儘管如此,責任感、團結、獨立,都是從小耳濡目染的。這些不能說有多大的用處,但也夠我們再這個社會生存。

每年夏天,暑氣漸散的傍晚,我幾姐妹就會結伴去池塘邊,用細細的竹葉枝,刮上蜘蛛網,捕螢火蟲、蜻蜓。玩累了,就會坐在地上,聽姐姐給我們唱歌。有時候是《外婆的澎湖灣》,有時候是《蝸牛與黃鸝鳥》,還有時候是《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其他的就不太記得了。




晴雨媽媽的Vlog


記得那首《 快樂的節日》,哪天在學校學完這首歌,就哼著,唱著跳著回家。到家不遠處看見很多人。才知道那天我爺爺去世了。從那時起這首歌我再也沒有唱過。但是歌詞卻記得特別清楚

小鳥在前面帶路 風啊吹向我們

我們像春天一樣 來到花園裡

來到草地上 鮮豔的紅領巾

美麗的衣裳 像許多花兒開放

跳啊跳啊跳啊 跳啊跳啊跳啊

親愛的叔叔阿姨們 同我們一齊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

花兒向我們點頭 白楊樹嘩啦啦地響

它們象美麗的小鳥 向我們祝福

向我們歌唱 它們都說世界上

有我們更美麗 世界上有我們就更美麗

跳啊跳啊跳啊 跳啊跳啊跳啊

親愛的叔叔阿姨們 同我們一齊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

感謝親愛的祖國 讓我們自由地成長

我們像小鳥一樣 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

就勇敢地向著高空去飛翔 飛向我們的理想

親愛的叔叔阿姨們 同我們一齊過呀過這快樂的節日





沫恆推薦


兒歌,記得小時候很流行一部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別看我當時年紀小,也是個感性的人,這個電影看一次我哭一次。同時也深深的記住了這首歌的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也成了那個年代某些大人們“形容詞”了。

記得第一次看這個電影,大約三四歲的時候吧,看完電影蹲在門口哭,嘴裡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正好趕上姥爺來我家做客,進來看到抽泣的我,責問媽媽是不是又兇孩子了。媽媽哭笑不得說,自己看電視看哭的。

對了,我還記這首兒歌還有手勢,唱到有媽的孩子像個寶的時候,雙手豎起大拇指。唱到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的時候,雙手交叉抱在胸口。

長大後有一次聽鄰居說,她在幼兒園教小朋友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居然唱哭了好幾個小孩子。怎麼哄也哄不好,你說這都才多大的小孩,就什麼都懂了?

母愛,不分年齡,連嬰兒都懂。


小齊娛樂無極限


我童年最愛的兒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少不了。

我的媽媽是多麼的愛我呀!那個時候窮,媽媽就用自己的衣服給我改了一件外套,還給我繡了一朵花在上面,我穿上去學校,小夥們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我,說我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媽媽。

媽媽為了我能讀完小學,整天加班加點的幹農活,看到她曬得黝黑的臉,我也很心疼,可是媽媽笑著說,她不累,只要女兒能讀書,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別家的娃娃交不上學費,都隨父母下地幹農活了,只有我還每天揹著書包去學校,感謝媽媽給我學習的機會,世上只有媽媽好啊!





TyX小手指


我的童年是七十年代,我記得唱的有一首我是公社小社員,那時放學以後還去跟大人們去幹活,拾麥穗,拾稻穀,然後叫記工員稱,多少記一點工分,那時一年的收入是按工分算的,家中勞力多還能得點錢,勞力少就會有超支,想想那時的生活好艱苦啊。


遠在天邊85


80後的我,在農村童年有趣的事情很多,但是兒歌沒有太多的回憶,父母那是都忙著務農,孩子們能吃飽穿暖就不錯了。上學老師似乎也沒有教過,不過《小草》是從小唱到大的。那是有首歌不記得叫什麼名字了,歌詞中有兩句是: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呀。這首歌我最喜歡,在那個沒有錢買零食,過年才能吃上肉的年代,每到八月十五前,雖然不是爺爺但父母都會帶著油和麵去專門加工月餅的地方給我們姐弟做我們喜歡吃的餡的月餅。


飄落的雁


記得一首《要》是動畫城 這個少兒節目裡的 當時那個年紀聽到這首歌就已經特別有感觸了,覺得這首歌是那麼好聽,好喜歡,所以一邊聽動畫城裡播放,一邊自己跟著學唱。動畫城播出的時間,跟家長下班的時間是重合的。由於童年時期父母感情不合,他們矛盾叢生,也就波及到無辜的我,父親下班聽見我在唱歌 及其煩躁,大聲的呵斥,致使我再也沒有勇氣在家唱起這首歌。


幸福棉花糖1989


還記得那首 春天在哪裡,因為是六一兒童節上臺表演的節目,都打扮的很漂亮,依稀記得白色的裙子,白色的襪子,白色的體操鞋,心裡也是美極了!那個時代的印記,真是讓人一輩子都不想忘記,心裡的高興勁啊幾天幾夜都洋溢在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