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1》

某天午後,響著春雷。

轟的一聲響,聽著讓人特別精神。

這下,連春困春乏的毛病治好了,進入到工作狀態。

看到有朋友的提問:

泡比較碎的巖茶,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不是哇。

這怕不是,問反了吧。

正常的用蓋碗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投茶量不減就罷了,為啥還要增呢?

沒等一會,那位可愛的茶友就敲過來兩行字。

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只是看著碎茶的樣子,要比平常少了1/3呢。

呃,話說回泡茶的投茶量,幹茶體積和實際重量之間,可不是一個概念哇!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2》

蓋碗泡巖茶,投茶建議如下。

取100-110ml燒沸的純淨水,放8克一泡的幹茶。

這一黃金茶水比例搭配,適用所有的武夷巖茶。

不論是水仙、肉桂、大紅袍。

還是輕火茶、中火茶、足火茶,一概通行適用。

沖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也不例外。

和其它茶葉的沖泡相比,泡武夷巖茶有一處地方,比較省事。

那就是標準8克一泡裝的巖茶,泡茶前可以不用稱茶。

當然,茶友們的茶桌旁,如果準備了專門的小克秤。

那每一回在泡茶時,多稱一稱茶,也無妨。

這樣更能精準的控制投茶數量。

泡茶前稱一稱幹茶的重量,屬於泡茶的好習慣。

使用小巧的家用克秤稱茶,操作特別簡單。

將燙洗過後的標準蓋碗,瀝去水漬後,放在克秤上。

去除皮重,重新歸零。

再將單獨泡袋包裝的巖茶,剪開袋口,投入其中。

正常的情況下克秤的屏幕顯示數值,跳到8/g的時候,剛好合適。

確認了投茶量後,再下一步只需正常的注水、沖泡。

注入剛燒沸的水,一手注水,另一手緊跟著出湯。

無縫連接,快速倒出瀝盡茶湯,即可。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3》

然而,焙過火的巖茶,本身比較脆弱。

最最最明顯的一個表現是,幹茶條索容易碎。

於是,在將條索蓬鬆的幹茶,裝進泡袋後,再經過運輸和流通。

無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的幹茶,斷了、裂了、碎了。

少部分的碎茶,無可避免的就出現了。

又或者,當巖茶的防震、防壓、防擠的包裝保護措施,沒有實施到位的情況。

茶友們最終拿到手的巖茶,容易偏碎。

像開篇那位茶友提到的,原本整碎度相對正常的巖茶。

一整泡茶放進蓋碗內,條索蓬且松,蓋碗內部少有剩餘空間。

而如果是一泡被擠過的巖茶,受到外力的影響,整泡茶碎了過半。

於是,同樣的倒入蓋碗內,幹茶體積看起來比平常少了大半。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不能增加投茶量。

先打一個岔,一斤的棉花和一斤的鐵,究竟哪個比較重?

將這個問題想明白後的朋友,再來想下面這個問題。

一泡8克的巖茶,條索的完好與破碎之間,重量有什麼差別?

其實,答案特別簡單。

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沒差別!

提到這茬,麻花要給列位看官們一個忠告,那就是:

不論泡任何茶,光是靠茶葉的體積來投茶,很不靠譜!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4》

條索比較碎的巖茶,一旦增加了投茶量會有什麼後果?

一個字,苦!

原本的一片茶,構造如下。

茶葉的外形,鮮葉時期一般為綠色的薄的扁平體。

它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之分,外層覆蓋著細胞壁保護。

哪怕經過製茶加工,揉捻以及焙火後,在正常的工藝範圍內,它依舊保持著葉形完好的狀態。

然而,巖茶的條索一旦被弄碎後,原先完整的葉片,霎時四分五裂。

這時候,葉片周邊的葉緣不再完整。

從碎茶的斷裂缺口處,大量的茶味物質在沖泡時快速湧出,浸出。

換句簡單的話,就是碎茶沖泡起來茶味物質釋放速度更快。

這一下,就會導致一個問題。

如果泡茶的時候,茶湯倒出的速度,跟不上茶味的快速釋放步伐節奏。

那麼,用碎茶泡出來的茶湯,易苦易澀。

於是在沖泡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時,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出湯速度快,快,快!

一開始泡茶時,唯有儘可能縮短泡茶時間,才會減少泡苦的風險。

不過,當你的泡茶速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上限。

短時間內,蓋碗泡茶快出水神功,沒能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時。

為了避免將碎茶泡苦,可行的措施是調整茶水比例。

換一個稍大點的蓋碗,增加註水量,而投茶8克的量不變。

又或者,適量的將部分特別碎的茶,剔除出局。

上述這兩點,才是應對碎茶的正確措施。

而靠增加投茶量,來應對碎茶的沖泡,無疑是火上澆油。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5》

條索比較碎的巖茶,沖泡起來麻煩不少。

除了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易偏濃偏苦。

還存在有一個煩惱,每一回的出湯,都會有碎茶末順著湯水出逃。

落入到公道杯內,落入到茶濾內。

總而之,沖泡次數每增加一回,蓋碗內原有的投茶量,就要略少一點。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

這個過程好比是水沖流沙。

一條水土鞏固不穩定的河流,每次河水暴漲,總要帶走不少泥土。

那,針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

要參考上文的茶友觀點,增一增投茶量嗎?

(加多了投茶基數,不用擔心碎茶流失的問題。)

千萬別,沒這必要。

這時只需動用一個茶濾,就能完美解決。

倒出茶湯時,用茶濾過濾一下湯水。

這樣碎茶不容易掉入公道杯,分入品茗杯內,讓人喝到滿口碎茶末。

另外,如果一次性跑出來的碎茶數量比較多。

擔心接下去的沖泡,茶量減少,茶水比例失衡。

那麼可以用洗乾淨的茶夾,將茶濾內的碎茶,夾回到公道杯內。

雖說這樣的老方法比較麻煩,但勝在實用。

在一人喝茶的情況下,能夠適用。

而如果是泡茶待客,那就最好別這麼幹了。

找一泡品質好,品相也好的茶,泡給客人喝。才不失了基本的禮數!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泡比較碎的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是不是要增加投茶量?

《6》

寫文章,怕狗尾續貂。

在剛剛好的狀態下,就需要畫上句號。

像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就已經是很好的結局。

倘若再加上一句,三年後他們變了心,離了婚。

這個故事就變味了。

泡巖茶,也是一樣。

在茶水比例剛剛好的狀態下,不要加,也不要減。

缺了任何一分,都不是那個味!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