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打罵叛逆的孩子?

yukiT


打罵孩子是最不提倡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極有可能敏感自卑,膽小怕事,還叛逆,仇恨社會。所以,有這種行為的家長一定要檢討自己的行為。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父母打罵叛逆的孩子:

1、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的心是十分敏感的,當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時,他會認為是父母討厭自己,不再愛自己了。這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內心難以接受他人,性格孤僻,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有的變得膽小懦弱,遇到問題不敢勇敢面對往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長大後可能就會變得沒有主見,凡事都要問問父母的意見。因為小的時候父母沒有讓孩子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孩子不知道何時該做決定,不知道做哪個決定是對的。

2、影響孩子心理發育

經常挨父母打罵的孩子,往往心理發育會受到影響。還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將長期的壓抑情緒積累在心裡,當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法抗父母的時候,他們就會不顧一切的與父母作對,青春期的叛逆就會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個時期如果有人將孩子往不正當方向引導,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這樣的孩子長大結婚了,脾氣也會變得很暴躁,可想而知他的下一代也會是如此。

總結,孩子小時候需要教育也更需要關愛,所以小問題建議還是要多溝通講道理,屢教不改或者犯了大錯的時候,才建議動用打罵的方法。這麼做不光是為了孩子,許多父母打了孩子後又會後悔心疼不已,所以少些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身體和父母的心情都會有好處。


薪頤看教育


首先我認為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隨著身體和心理的發育,他們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也會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獨立思考的願望,他們想通過這樣的行動來表示自己長大了,比如我兒子從小就是很有主意的孩子,獨立慣了,進入青春期之後,基本上就不願意讓我干涉他的事情,他認為自己都能處理好,雖然有時候他也會出錯,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人就會出錯,但是出錯會使他得以成長。所以大多數時候,我是尊重他的想法的,雖然有時候覺得他很幼稚。

但是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看到孩子不聽自己的話,總要阻止他們的行動。在阻止的過程中,衝突就來了。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自己沒有面子,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訓的話越來越多,表揚的話越來越少,最終發展到打罵孩子。

這樣做的結果會有兩種:一種是孩子被“馴服”了,對父母唯唯諾諾,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失去了自我;一種是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頂嘴,繼而和父母對罵、對打。

像有段時間,我和兒子之間也發生了不少衝突,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他惡言相向,深深的傷害了孩子,他越發的和我對著幹,而我則更加憤怒,看他哪裡都不好,明明是最親的人,卻像仇人一樣相處,這其實是家長教育的失敗,怪不了孩子。後來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會毀了我們的生活,也會毀了孩子,當孩子覺得家長不再愛他的時候,最容易自暴自棄。所以我改變了說話的方式,試著去理解他,和他溝通,用溫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孩子反而容易接受了。

應該說,父母對孩子的阻止是出於愛護,怕孩子走彎路。但是,我們應該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幾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應付的代價。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打罵孩子,孩子會起逆反心理,本來可以心平氣和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家長的打罵會適得其反。

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提攜和關愛,而不是打罵。


圈養的母豬


打罵是父母最無能的表現之一。越打罵孩子孩子問題越多。

我先用心理學給你解釋一下:

被打罵孩子的會出現的後果。

1、暴躁易怒。為什麼呢?因為人在戰鬥狀態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讓人保持戰鬥狀態。這個時候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比較容易容易衝動,但是在父母面前,他十歲以前是不敢把父母怎麼樣的。因為父母是他生存的基本來源。還有更多是愛的源泉。所以他只有忍耐。但是腎上腺素通過戰鬥才可以消耗掉,沒有消耗會怎麼樣呢?就會導致皮脂醇增多。這是抑鬱症、狂躁症的原因之一。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易怒,甚至會出現離家出走,傷害父母,打傷同學等現象。

2、自律性差,沒有耐心堅持一件事,往往容易犯罪、吸毒。

3、容易上癮。


家庭教育顧問啟華


現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對孩子的教育付出可謂空前,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老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些比較嚴厲的父母,就會對孩子動手。但是您真的知道動手打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嗎?

我相信肯定有不少父母到現在都會說,孩子不聽話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我也是沒辦法。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為父母從小打罵孩子造成的悲劇,您在動手打孩子之前真的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過嗎?

我相信每個父母打罵孩子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出色,都想教育好孩子。但是打罵孩子並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父母自己的情緒宣洩。教育學家摩西曾經 說過:父母的打罵是孩子墮落的淵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從您那裡學到的第一課就是:當問題解決遇到了麻煩,暴力還可以解決問題。經常捱打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長大之後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一、心裡發育方面的差異

經常挨父母打罵的孩子,往往心理發育會受到影響。有的變得膽小懦弱,遇到問題不敢勇敢面對往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長大後可能就會變得沒有主見,凡事都要問問父母的意見。因為小的時候父母沒有讓孩子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孩子不知道何時該做決定,不知道做哪個決定是對的。

還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打罵,將長期的壓抑情緒積累在心裡,當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法抗父母的時候,他們就會不顧一切的與父母作對,青春期的叛逆就會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個時期如果有人將孩子往不正當方向引導,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這樣的孩子長大結婚了,脾氣也會變得很暴躁,可想而知他的下一代也會是如此。

二、性格方面會有很大差異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是經過十多年的慢慢長大,每個人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變化。可能從小性格開朗的兩個人,面對不同的父母,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就會變得壓抑很多。而且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犯錯了就會受到打罵,這樣他就沒有絲毫的包容心,當看到別的錯誤的時候,他不能及時宣洩出來,也不知道怎麼去處理和別人之間的矛盾。

三、孩子表達能力的差異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會說話,所以哭聲是他們表達的唯一方式,餓了、累了、都會用哭這種方式來表達。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她要學會用更多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情,經常受父母捱打的孩子,一開始的時候還會嘗試向父母解釋發生的事情,但是時間久了發現可能父母並沒有認證聽取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這樣他們就會壓抑自己,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長大後和朋友同事相處的時候,這種表達能力就會弱很多,出現錯誤的表達方式也是很常見的,和同事朋友關係可能就不會很好。



東東頻道


從此刻起:

我要多鼓勵、讚美孩子,

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鼓勵和讚美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

我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從此刻起:

我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行為不是被教導而成,

而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

從此刻起:

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從此刻起:

我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從此刻起:

我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

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我知道強制打壓只會帶來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和反抗;

從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從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一起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當下。

因為我知道脾氣和暴力只代表我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從此刻起:

我要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愛人的關係,

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絕不讓夫妻矛盾影響和傷害到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夫妻關係和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從此刻起:

我要讓孩子長成他要長成的樣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並不屬於我,

他只是經由我來到這個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夢想和使命;

從此刻起:

我要多為孩子種善因,行善事。

因為我知道種善因,方能結善果,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從此刻起:

我要通過孩子的問題,

找出我自己的問題,修正我自己,

因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問題

都是我的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

從此刻起:

我要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親密的夥伴,最慈愛的爸爸(媽媽) !


嘉嘉小杜


叛逆這個詞是一個偽命題,除極特別情況可能存在叛逆的人,大部分叛逆孩子都是被父母定義的。

因為違背了父母的意願,其實呢當到初中以後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三觀,父母認定的叛逆是和孩子之間會產生觀念上的不同,以及溝通的錯位,沒有去洞悉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真正的需求,造成家長主觀判斷的失誤和溝通的不暢。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長認真認知自我在行為和語言表達上的問題,洞悉孩子背後真正的問題和需求,用合適的語言和方式進行溝通,不在錯位就好很多了。



池濟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94b7e418e2448deb7a28ac1c76d2566\

頂尖父母學堂


打不一定學習好。適當懲罰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