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提起宋徽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水滸傳》裡那位整日裡想著私會名妓李師師而又昏庸無能的大宋皇帝,雖然歷史上真實的宋徽宗確實是治國無能,最終在靖康之變中做了俘虜亡國,但他在位的這段時間內也並非一無是處。 宋徽宗宋徽宗趙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2]),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具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其兄長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

北宋的文化藝術就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並深深影響了後世。那麼,宋朝的文化藝術到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以文治國,宋朝文化藝術的發展

北宋統一後,奉行以文治國的思想,文人在宋朝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宋太祖曾留下遺訓子孫不殺文人,宋朝出現了一股重文輕武的風氣,加上科舉錄取人數的大大增加,北宋統一後文化藝術進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

而另一方面,北宋對外雖然輸送歲幣,但國內形勢穩定,商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出現了繁榮的市民文化,而這些都使得宋代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策問》)。

得力於宋朝對文人的支持,宋人著作極多,“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製作、講說、紀述、賦詠,動成卷帙,累而數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宋史藝文志》)

一方面,北宋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是建立在唐朝文化藝術的基礎上,又比唐朝有了較大的進步,文學方面宋代取的了諸多成就,宋文方面出現了多種新興文體如詩話、詞話、話本等,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出自於北宋。

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唐宋八大家

與此同時,詞在宋代到達了頂峰,可以與唐詩相媲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宋元戲劇史序》)。

另一方面,經歷了唐末五代幾十年的戰亂之後,很多書畫著作都已散佚,宋朝建立後自宋太宗開始就建立館閣用以收藏書畫著作,文人收藏隨之蔚然成風,而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東京開封在這時出現了書畫交易市場。

“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第二、三門皆動用什物……賣鋪合、簟席、屏幃、洗漱、鞍轡、弓劍、時果、臘脯之類……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罷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東京夢華錄》)

就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下,端王趙佶於元豐五年(1082年)出生了,作為宋神宗第十一子,誰也沒有想到他的未來會取的怎樣的成就同時又給大宋王朝帶來了怎樣的災禍。

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宋徽宗趙佶

趙佶為何被稱為藝術家皇帝

說出宋徽宗趙佶的出生,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傳說,這個傳說認為宋徽宗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轉世,那這個傳說是怎樣來的呢?

“李後主亡國,最為可憐,宋徽宗其後身也。宋神宗一日幸秘書省,見江南國主像,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適後宮有娠者,夢李後主來謁,而生端王。”(《良齋雜說》)

當然,這個傳說故事只是明人所編的故事,而造成這個故事的源頭卻是宋徽宗與李後主驚人的相似,兩人都是藝術天才,具備傑出的藝術成就,但同時又都沒有治國能力,最終亡國被俘。眾所周知,李後主的詞冠絕五代,那宋徽宗又是憑什麼能超過李後主被稱為藝術家皇帝呢?

宋徽宗本來只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按一般的情況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所以最開始的宋徽宗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藩王培養成長的,據《鐵圍山叢談》所言,徽宗在做藩王時就喜歡以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自娛,十六七歲就已經名滿天下。

這時候,他結識了兩個同樣喜歡書法繪畫的朋友駙馬王詵和另一位宗室趙令穰,因為趙令穰喜歡黃庭堅的書法,所以宋徽宗也在這時跟著學習起了黃庭堅的書法,後面更是在此基礎上自成一格,創出了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的“瘦金體”筆法。

“瘦金體”可謂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它是宋徽宗集前人之所長創出的一種楷書變體,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

除了書法之外,宋徽宗同時也是工筆畫的集大成者,工筆畫始於唐,成熟於五代,在宋時達到了鼎盛,宋徽宗強調工筆要精細刻畫,同時注重寫生體物入微,以精細逼真著稱,《廣川畫跋》稱讚宋徽宗的畫作“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於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

在宋徽宗以前,繪畫基本不署名,題詩也不會提在畫面上,而到了宋徽宗時,他在創作時經常以詩題、款識、簽押、印章巧妙地組合成畫面的一部分,形成了日後中國畫所特有的藝術特徵。

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宋徽宗書畫作品

宋徽宗在茶道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他著有《大觀茶論》,詳細論述了宋人如何點茶的情形。

作為宋代的領潮人,宋徽宗在詩詞方面成就顯得比較平淡,與李後主相似,他前期詩詞也多以宮廷享樂為主,較為平庸,後期被俘在五國城時反而創造出了不少佳作。

在命運的安排下,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的藩王生涯終結了,因為兄長宋哲宗的忽然去世,年輕的宋徽宗一下子被推到了前臺,雖然宰相章惇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理由反駁,但在向太后的支持下,宋徽宗還是得以繼承皇位。在這位藝術家皇帝的帶領下,大宋王朝又要走向何方呢?

舉國搞藝術的黃金時代

宋徽宗即位後因為自身愛好,對同樣愛好的文士如米芾等人也同樣親近,在這裡不得不提到另一人,害的大宋最終亡國的著名奸相蔡京,少有人知的是蔡京也是一位書畫高手。

宋代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中的“蔡”最早指的就是蔡京,但因後來名聲太差,而被後人用蔡襄所代替,藝術方面,蔡京堪稱宋徽宗的知音,而大宋王朝也在這一對知音人的帶領下走向了舉國搞藝術的時代。

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蘇黃米蔡”

隨著宋徽宗權力的日漸穩固,他也開始了以自己政治權力發展起了文化藝術事業,不管是瓷器、茶道還是文學、科技都在這一時期取的了長足的發展,這其中特別是書畫方面對後世影響極大。

宋代的書畫本是在唐五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元代湯垕的《畫論》所言:“六朝至唐初,畫者雖多,筆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維、張槃、畢宏、鄭虔之徒出其不意,深造其理。五代荊、關,又別出新意,一洗前習。迨於宋朝董源、李成、范寬三大家鼎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水格法始備。”

在宋三家的引領下,山水畫在宋代達到了鼎盛。

宋徽宗即位後,書畫終於達到了鼎盛時期,宋朝建國後就有設立翰林書畫院作為宮廷畫院招攬畫師,然而招收對象並不廣泛,影響力有限。

到了政和年間,宋徽宗開設了相當於太學的“畫學”,廣泛招收學生,並以當時著名書畫名家如米芾等為教授,教學生課業,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美術教育機構,一大批繪畫人才從中湧現出來,因為畫院待遇優厚,不少民間繪畫家也紛紛進入了畫院,這一時期的繪畫不再以早期的山水畫為主,而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局面。

其中比較著名的如善畫花鳥翎毛的孟應之,擅長畫馬的馬賁,擅長風俗畫的張擇端,以民間繪畫為主、善於刻畫人物的蘇漢臣等人,還有以宋徽宗本人為代表的宮廷畫派等等。與此同時,宋徽宗將繪畫納入了科舉考試的範圍之內,自己出題以考試的方式選拔書畫人才。

“畫學之業,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鳥獸,曰花竹,曰屋木,以《說文》、《爾雅》、《方言》、《釋名》教授。”

(《宋史·選舉志》)

進入宣和年間後,宋徽宗又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收集名書名畫,命人編撰了《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用以收藏曆代名家的書畫作品。同時,《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裡也收錄了很多當時人特別畫院師生的著作,為後世留下了豐厚的書畫遺產,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清明上河圖》了。

張擇端在完成《清明上河圖》後,它的第一個收藏者就是宋徽宗,宋徽宗親自在卷首題詩並加蓋雙龍小印珍藏。同時,編撰過程中還對每種書畫加上論斷,詳細說明其來歷淵源發展,對書畫的發展具有突出的貢獻。

空虛的盛世?如何看待宋徽宗在位時期宋朝文化

清明上河圖

盛世夢碎,宣和文化對後世的影響

宋徽宗不但喜歡書畫還喜歡收集收集奇石異木,下面的大臣也爭相效法,這些人對奇花異石的收集又帶起了江南的“花石綱”,並最終造就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園林藝術結晶“艮嶽”。而這一切的背後卻是江南人民無盡的苦難,最終在宣和二年(1120年),江南人民在方臘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了下來,卻也暴露出大宋王朝盛世之下空虛的本質。

其後的宣和北伐雖然靠著金國幫助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但也把自己的本質暴露在了金國面前。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南下進攻開封,藝術家皇帝終於從藝術的美夢中驚醒了過來,恍然間卻發現大宋王朝的軍事力量在金軍面前不堪一擊,恐懼之下,宋徽宗傳位於兒子趙桓。 宋欽宗宋欽宗趙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趙佶長子,諡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哪怕是這樣,依然是不安全,在金軍渡過黃河消息傳來後,徽宗當晚就帶著少數親信逃往江南,哪怕在這時,他心裡也沒有半分失落,相反還有文人出遊一般的興奮,在路上問路人時還自己捏造了一個有意思的身份,“趙姓,居東京,已致仕,舉長子自代”。

雖然在鎮江再次過上了奢侈的生活,但徽宗心裡依然想著開封,在金軍撤退後就迫不及待回到了東京,而等待他的卻是金軍再次南下最終身死五國城。

靖康之變標誌著宣和時代的終結,然而宣和時代的影響力卻流傳了下來。宋徽宗大力培育的畫院精英們一部分被俘北上,促進了北地書法的發展,另一部分南下構成了南宋書畫界的中堅力量。宋徽宗開創的宣和文風也深深影響了後代,後世的文人題詞繪畫也是受徽宗影響而來,他所發明的“瘦金體”更是開創了書法一大流派,引得後人爭相模仿。

雖然宋徽宗治國方面正如脫脫所言:“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但他在文化藝術方面突出成就是不可抹殺的,其留給後世的影響力也遠超過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