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写在前面

随着新高考改革,职业生涯教育被前置到大学前阶段,在初高中增设职业生涯规划岗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心理学,作为一门在国内尚未独立开设专业的体系(据我所知),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很多职业生涯从业者求学无门。

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费用高、授课时间短,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即便咬牙坚持大出血一把,没有扎实的理论支持,几天的学习也只能走马观花、难以把握培训的精髓。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在缺乏长程而又系统的教育下,理论自学+实践培训会是一个高性价比发展路径。

在理论学习方面,读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今天就介绍一本上个学期读的《遇见生涯大师》,一起来概览生涯大师与其理论核心吧。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01 从“匹配”视角看生涯

一、生涯选择理论

  • 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核心观点:“人职匹配”

摘录:真正“适合的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且符合我们的兴趣。

反思:尽管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现在产生了许多新的生涯理论;“人职匹配”对于缺乏基本职业生涯探索的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简单易行)。


  • 霍兰德——人格/职业选择类型

核心观点:“人格六大类型、职业六大类型”

前三个代码的“适配性、一致性、区分性”

“O*Net系统——找出适合自己职业的大致类型”

摘录:霍兰德深知测验仅能用于思考,而测验的根本价值在于能让人学会跟实际生活经验“对话”,从而了解自己。

反思:人的职业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动态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职业兴趣的发展变化。此外,还要区分能力与兴趣,我们有的时候回因为擅长而不是喜欢选择某个类型。


  • 彼得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著作:《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核心观点

:“决策思维五步法——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CASVE循环)”

“生涯决策平衡单”

摘录:决定越重要,影响面越深远,就越不容易做出选择;而选择一定是伴随着风险的。

决策最重要的是恢复自我掌控感(有没有决策权,问题是否亟待解决)。

反思:之前一直不太能get到CASVE中分析是分析哪些东西,其实分析应该就是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中的底层,获得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人职匹配观


02 从“时间”视角看生涯

一、贯穿一生

  • 舒伯——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核心观点:“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生活广度、生活宽度、生涯成熟度

工具:“生命线”“生涯彩虹图”“角色饼图”

摘录:人一生中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在每个年龄阶段凸显的角色组合是不同的,这与我们当时秉持的价值观有关。

平衡是一个系统价值最大化的表现,要学会在系统的层面思考问题。

反思:在生涯的不同阶段,侧重有所不同;前提是,每个生活角色不会被过度透支,如健康。(这个理论应该是最简单、最实用、应用面最广的生涯理论了)


  • 戴维斯——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核心观点:需求能否被满足(价值观)、 能力能否达到岗位要求

工具:“明尼苏达重要工作价值观、需求和有关陈述”、“重要性*满意度”方格

摘录:职场不适应的五种可能:能力是否满足工作需求——能力大于要求、能力小于要求、能力与需求一致却无法表现、工作是否满足个人需求——个人需求不明确、个人需求无法被满足。当个人满意且有能力做这个工作时,就会继续从事这份工作。

反思:个人与工作是双向互动的,彼此互相要求和满足对方需求。个人需求和岗位要求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动,进而进入新的适应阶段,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 巴尔特斯——带有补偿的选择最优化模型

著作:《成人生涯发展之终身发展观点:近来的演讲》

核心观点:通过选择、最优化和补偿的相互作用,利用有限资源,找寻克服障碍的解决办法,以达到成功发展的连续适应。

选择——对可供选择范围的选择及相应的行动;最优化——利用内外在有限资源,进行资源分配和精细加工,以达到更高水平;补偿——在计划受阻时,创造适当且必要的替代性方法来达到原有目标。

摘录: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结合,个人在终身发展过程中虽然会经历各种资源的丧失(如疾病),但也会遇到各种机遇(如教育、学习)。

以最小的丧失来追求对个人而言最大化的利益,才最可能获得成功。

反思:这个一个很有力量的理论观点,需要跟进学习。


  • 麦克曼——生涯发展的系统理论框架

核心观点:“个人、社会、环境等三大系统持续(过去、现在、将来)交互作用,动态发展”

工具: 我的生涯影响系统

摘录:个人系统——我是谁(11个问题)、社会系统、环境系统

反思:和舒伯一样,强调系统分析和思考问题。舒伯强调在不同角色平衡上的系统性,麦克曼强调在不同层面考虑影响因素的系统性。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生涯彩虹图


二、指向过去

  • 罗伊——早期经验理论

核心观点:“亲子关系影响职业选择”“以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职业分类系统”

摘录:罗伊从需求被满足或受挫折的角度概述了亲子关系与职业选择之间的联系。

他还用一个包含8领域(不同类型职业)和6个层次(专业难度不同)的两维系统对职业进行了分类。

反思: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领域,却不那么开心,这个时候该考虑一下该岗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偏好。(比如一个被行政淹没的生涯规划师)


  • 萨维科斯——生涯建构理论

著作:《生涯咨询》

核心观点:每个个体的生命意义都属于他自己。生涯之路没有固定的路线,却都有一个大致的主题。

摘录:生涯主题访谈:(1)角色楷模——价值观;(2)最喜欢的杂志、电视节目或网站——个人兴趣;(3)最喜欢的书籍或电影——反映当下生活中遇到的苦恼;(4)最喜欢的座右铭——涉及对自己的建议;(5)早期回忆并为其编个标题——对生活的信念和成长的使命。

反思:生涯建构理论在解释我们的既往人生和为未来人生寻找方向的时候,真的是很有力量。《生涯咨询》这本书应该反复阅读,把握精髓,目前理解的还是太浅了。


  • 寇克伦——生涯叙事理论

著作:《叙事取向的生涯咨商》

核心观点: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及解释权,叙说故事就是在解释我们的生涯问题是如何开启的。

摘录:为了弄清楚我们是谁,必须先注意到我们是如何变成今日的我们的,以及我们将要走向何方,这样才能找出自己的活路。

反思:可以与萨维科斯的理论一起看。生涯叙事和生涯建构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克朗伯兹——社会学习生涯理论

核心观点

:“幸运绝非偶然”

“计划外的偶发事件学习”

“生涯行动代替生涯规划,规划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评估和修改”

摘录:一些偶发事件比那些我们专门计划的事件更容易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职业选择。正因为我们愿意不断地在当下学习和积累经验,才有了我们与计划外的每一个机会的相遇。

反思: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却忽视了其在背后已有的付出。如果不努力做好准备,即便机会降临也只能看着它从我们手中溜走。


  • 伦特——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核心观点:“能胜任+有价值的结果预期——兴趣——职业目标”

摘录:一个人只有找回自信“我能采取这个行动吗”,并看到行动背后的价值(如果我采取了行动,会发生什么),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较明确的方向,并逐渐树立起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

反思:我想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应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挫折,并坚定生涯目标。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生涯故事


三、指向未来

  • 阿曼德森——生涯轮轴

著作:《生涯流动:希望中心取向的生涯发展》

核心观点:在人生的路上为什么会出现生涯困境?(轮子不圆滑了)

摘录:一个人要想真正平稳的行进在生涯道路上,一定需要明确的目标做指引。同时,在开始每一阶段的生涯之旅之前,对外在路况信息的把握,以及内在自身的检修也显得十分重要。

反思:简言之,就是需要了解自我与环境(兴趣、技能、价值观、个人风格、重要他人、教育背景、工作及休闲经验、就业市场——也即构成轮子的8个部分),使各方面得到平衡的状态。


  • 奈尔斯——生涯流动

著作:《生涯流动:希望中心取向的生涯发展》

核心观点:“以行动为导向、以希望为中心的生涯干预”

摘录:人一旦看到了未来,或者未来的可能性,就能对当前所受的“苦”产生新的看法,就不再只认为是受苦而已,而能对当前的“苦”赋予另一层意义。

反思:生活一旦被赋予意义,就拥有了无可打倒的力量。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坎坷生涯路


03 台湾生涯大师:金树人

著作:《生涯咨询与辅导》

《暗恋桃花源:生涯咨询的本土化尝试》

《如是深戏:观·咨商·美学》

摘录:工、士、王、主、玉,展现了一个中国人职业的过去、现现在与来来。金树人说过:“一个人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住现在。”所以,人活着就一定要运筹帷幄,如果缺乏对人生的远见卓识,无法召唤到“玉”,生活必定方寸大乱,就会无端地浪费时间、精力与资源。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让你忘了行动。

反思:只读过金老先生的《生涯咨询与辅导》,尽管主要介绍的是国外的理论,字里行文间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厚的国学积淀和个人深度思想。尤其对“玉”的解读,太妙了!

生涯规划师必读:生涯理论入门——《遇见生涯大师》

生涯本土化

最后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生涯培训,对于许多新入行的生涯兴趣者来讲,上手较快,实操性也很强。可是如果想在这个领域长远走下去,如果想要真正帮问来访者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理论,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咨询技巧。

作为新入行的小白,和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