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勝利了,大清朝會滅亡嗎?為什麼?

大馬哈魚12


歷次大清與外國人的戰爭,清軍差不多都是失敗者,因此決定大清的存亡主要原因並不是對外的戰爭,大清滅亡的真正根源其實是來源於自己內部,就是所謂的“禍起蕭牆”。大清對外戰爭可以輸,但是對內戰爭卻輸不得,即便英法聯軍打下來北京,清軍主力依舊在和太平軍打,最後拼了老命把天平軍剿滅了,由此可見大清對於內戰和外戰是完全兩個態度。
從太平天國開始,其滅亡的種子就已經埋下,大清滅亡的隱患因一次次戰敗而不斷加大。如果甲午海戰或是甲午戰爭勝了,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延緩了大清滅亡的速度,多十年還是二十年其實根本就不那麼重要。


浮沉的歷史


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即使取勝,也不會改變甲午戰爭的結果,更不要說改變清朝的命運了。

黃海海戰北洋水師獲勝,也不可能大勝

黃海海戰是甲午戰爭中中日雙方第一次海上決戰,戰鬥結果北洋水師損失了“致遠”、“經遠”等5艘軍艦,日本聯合艦隊取得了勝利。日本能取得海戰的勝利,主要是因為其總體實力優於北洋水師,其次則是北洋水師的炮彈存在嚴重問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的炮彈命中率並不低,不過因為其使用的舊式穿甲彈大多不能爆炸,而榴彈無法擊穿裝甲,而且數量有限,所以海戰中對日本軍艦造成的損傷有限。

比如像日本的“西京丸”號輔助巡洋艦隻是一艘商船改裝的軍艦,防護能力很差,結果中了4發305毫米炮彈、1發210毫米炮彈、2發150毫米炮彈、3發120毫米炮彈,最後卻不過是輕傷而已。

海戰中唯一一艘重傷的日本軍艦是聯合艦隊的旗艦“松島”,因為“鎮遠”發射的兩發305毫米炮彈擊中了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堆,結果引發殉爆被炸成重傷。

很明顯,依靠這樣的炮彈北洋水師除非運氣足夠好,能在戰鬥時正好多次擊中對方堆積的彈藥或者是彈藥庫、輪機艙之類的要害,否則根本無法取勝。然而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不可能連著發生。

而且日本海軍擁有速度上的優勢,即使真的局勢不利可以選擇主動撤退。北洋水師一來追不上,二來還要保護大東溝內的運輸船隊,也不可能遠離。所以日本聯合艦隊即使失利,也不會損失太大。

結合當時雙方交戰過程看,北洋水師在海戰中最可能擊沉的也就是“西京丸”、“比睿”、“赤城”、“松島”中的部分。這4艘軍艦中除了“松島”外,其他都是日本的二三線軍艦,即使損失了對日本海軍的影響也不大。

因此北洋水師即使勝利,最多也是小勝而已。

北洋水師不具備利用有利時機繼續擴大戰果的能力

當然,北洋水師如果在黃海海戰中取勝,確實可以極大的打擊日本海軍的士氣。此後日本海軍的行動將更為小心,不敢輕易和北洋水師決戰。而理論上北洋水師也可以攻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從而削弱日軍的戰鬥能力。

然而受限於清朝當時的工業水平和戰備情況,北洋水師無力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擴大戰果。

北洋水師的修理基地是在旅順。因為不重視後勤維護,旅順船塢的規模有限,工人只有5、600人,只能為北洋水師提供日常維護,無法承擔戰時繁重的維修工作。歷史上黃海海戰後,北洋水師受傷各艦前後修了兩個月,修理工作還是沒有完成。

在海戰中損傷在所難免,北洋水師即使獲勝,肯定也有不少軍艦需要維修。旅順船塢修理效率如此低下,北洋水師在海戰後勢必要花很多時間進行修理。

而且北洋水師在海戰中會損耗大量的彈藥。由於庫存炮彈已經消耗一空,因此海戰後北洋水師將面臨彈藥不足的窘境。同樣的,歷史上北洋水師為了等天津機械局把炮彈造出來完成補給,也是等了兩個月時間。

所以即使北洋水師在海戰中獲勝,那麼也至少有兩個月時間無法出海作戰,無法有利時機切斷日本的海上運輸線。

而在黃海海戰的同時,清軍在平壤戰敗。隨後日軍又突破了鴨綠江防線,戰火燒到了中國境內。北洋水師能再次出海作戰時,日軍已經差不多打到遼陽東路,陸上敗局已定。

即使北洋水師恢復了出海作戰能力,對於日本海上運輸線的威脅也很有限

北洋水師能再次出海作戰大約要到11月,然而這不意味著北洋水師就可以直接去攻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了。

由於對情報工作極端不重視,清政府對於日本的動向可以說一無所知,更不要說知道日本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運輸。而在茫茫大海上要想靠運氣撞上日本運輸船隊,這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此外由於擔心日本海軍襲擾京畿,光緒曾經嚴令北洋水師要死守旅順、威海一線,不得擅離。在這道命令束縛下,北洋水師也不可能經常主動出擊,對於日本海上運輸線威脅有限。

更糟糕的日本很重視情報工作,派遣了大量的間諜潛入中國,對於清軍的動向瞭如指掌。北洋水師幾次出擊,日本其實都事先已經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完全可以利用情報上的優勢避開北洋水師,完成對前線的補給,日軍的戰鬥力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陸戰清軍和日軍差距實在太大,在甲午戰爭期間清軍不僅屢戰屢敗,而且日軍的損失也微乎其微。因此日本還是可以依靠陸戰擊敗清軍,迫使清政府投降。

所以北洋水師即使在黃海海戰中取勝,也無法改變甲午戰爭的結局,最多就是少賠點款,少割點地而已,而對於清政府的命運影響就更小了。


不沉的經遠


短期內應該不會滅亡,但是長久角度來看還是會滅亡的!主要是清朝不會做人,外交缺乏柔性,太過盲目自大,這實際上也是清朝老是打敗仗的主因。

這負責外交的人真該抓起來槍斃!實際上甲午戰敗並不是在戰場上,而是在外交上!早在甲午戰爭以前,清日兩國其實都做了戰爭動員與前期準備,但是差別在於日本成功與英國結盟並得到了由英國保護其本土的承諾,這等於是讓日本海軍斷了後顧之憂,可以全部開出來打仗。而清朝當時除了沒搞定英國之外,還得罪了俄羅斯,當時的沙俄陳兵八萬隨時準備南下東北,直接導致清軍八旗不得不向北防禦,這是北洋水師寡不敵眾的主因。

我們從國家角度來看,即便是現在的美國,也不一定有實力敢向全球宣戰。而八國聯軍侵華以前,慈禧竟然大言不慚的向世界所有國家宣戰,假如她能夠採用現在美國這種結盟一兩國共同對付另外幾國的方式,清朝絕對不會敗得那麼慘。


優己


社會制度已經阻礙人類的進步。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這樣的制度必將滅亡。就算是打贏了一次。後來還會有更多的戰爭。滅亡是遲早的事情!


彼時流年若水情深


封建社會被取代是必然的,即使甲午海戰沒有以失敗而告終,清朝也不能逃過覆滅的命運,有可能清朝的滅亡時間會延後,但絕對不能逃脫滅亡的命運,一個國家的興亡不能是一場戰爭就能決定的,它一定是有很多的原因共同造就的!


何唐


會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清朝整個國家已經腐敗了,甲午戰爭就算勝利了也會滅亡,因為清朝最後是被自己培養的新軍給推翻的,武昌起義吹響了清朝滅亡的號角,袁世凱也是通過北洋新軍逼清帝退位。


一個失落的小強


只會推遲滅亡的時間,但滅亡是必然,因為慈禧那個老孃們,已經不站在人民立場,就會象我講的梁武帝一樣[捂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3720084866e4d2a8aca74ce8b6b9d0c\

紅鼻子老哥


如果甲午海戰勝利了,清王朝也會走向滅亡的。清王朝的滅亡,不在於一場戰爭的成敗,而是清王朝的閉關鎖國的政策,遠離世界潮流的腐敗制度,終將使清王朝不復存在。


楓亭的校園生活


如果北洋水師勝利了,大清肯定也會滅亡的。因為,當時的清朝不得人心,所以,必然會滅亡的。


布吉格娃


如果的話,還是(會)滅亡:因為腐敗的內政就像被蛀蟲粉化的木樁內部,再也承受不住一點的壓力和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