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花木蘭》是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電腦動畫電影,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和巴里·庫克聯合執導。溫明娜、艾迪·墨菲、黃榮亮、米蓋爾·弗爾等參與配音,該片於1998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

獲第71屆奧斯卡金球獎提名、第56屆美國金球獎提名、第26屆安妮獎傑出成就獎。《花木蘭》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週末三天票房記錄就達到2300萬美元 ,該片在全球取得了3.04億美元票房,這在當年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票房成就。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北朝民歌——《木蘭辭》

《花木蘭》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了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女孩名字叫做花木蘭,身為花家的大女兒,她是一個不願意遵守古代中國“三從四德”的女孩。

北方匈奴來犯,國家正大舉徵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徵召上戰場,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場去。花家的祖宗為保護花木蘭,於是派出一隻木須龍去陪伴她,這隻講話的小龍,一路上為木蘭帶來許多歡笑與協助。

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戰時,花木蘭的女兒身被軍中的同僚發現,眾將士害怕木蘭會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將她遺棄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戰。

在艱難的時刻裡,木須龍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不時給她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而憑著堅強的意志與的信念,木蘭最後協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匈奴的來犯,救了全中國。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作為迪士尼改編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動畫《花木蘭》,迪斯尼對花木蘭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運用了許多動畫片新技術,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詼諧幽默,使《花木蘭》風靡全美同時讓部分觀眾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感受動畫電影《花木蘭》的藝術魅力。

改編策略的體現:以《木蘭辭》為藍本,構建故事主體,注入新的西方文化元素,增強觀影的文化體驗,使人物形象更鮮明,劇情更精彩

動畫《花木蘭》的故事藍本是中國北朝民歌《木蘭辭》,以此故事主體,建構一個新的劇本。同時加入了新的故事劇情與西方的文化元素,不僅使影片內容更加完善,劇情更加精彩,還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更加立體。影片能帶給觀眾更強的觀影體驗和文化品位。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1. 採用線性敘事結構鋪設劇情,以反轉的手法,完成故事的大團圓。

《木蘭辭》以故事發展的順序為敘事結構,展開故事講述。花木蘭家接到征戰入伍徵召通知,由於家長沒有兄長,所以在父親被徵召入伍時。花木蘭看到父親年邁體衰,心中多有不忍,說服父母親,讓自己代替父親從軍,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在買好從軍所需的物品後,跟隨部隊先後經過黃河、黑山、燕山,直至投入戰鬥。

在從軍時,花木蘭克服重重困難,征戰十二年,取得戰事上的勝利,辭別天子的封賞,回到家鄉。在脫下戎裝後,同行的士兵們才知道花木蘭原來是女人。

原著的故事算是一個圓滿的故事,女兒替父從軍十二年無人知道是女人,最後一家人團聚,家國平安。而影片依然是採用線性敘事推進劇情,從花家收到徵召令開始,花木蘭就在謀劃如何替父從軍。只不過她是瞞著父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取父親的甲冑、劍,騎著駿馬投奔軍營。

在軍營裡通過各種軍事訓練和戰事的爆發來推進劇情,在一次匈奴阻擊戰中,木蘭由於受傷意外暴露了自己的女人身份,被大部隊拋棄。正當她猶豫準備回家時,意外發現匈奴準備攻打京城的消息。劇情在此反轉,木蘭不甘心就此回家,於是又帶著木須一起追都京城,協助李翔打敗匈奴首領單于,保護皇帝和京城安全。在她如願返回家鄉,為家族帶來榮譽,當然最後她也收穫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和李翔在一起,完美的大結局。

所以,影片在敘事結構上基本遵循原著,完美的大結局豐富了原著花木蘭孤身一人的結局。以反轉的手法增添了劇情的精彩,凸顯了花木蘭與眾不同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2. 在原有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添加西方文化元素,使人物更符合西方審美觀。

影片在《木蘭辭》的基礎上主要增加了兩處原著沒有的故事情節,一來可以豐富劇情,刻畫人物形象;二來解決原著中人們對女扮男裝隱藏的困惑。

A. 增加花木蘭參加媒婆選秀的劇情,展示花木蘭不拘傳統禮教、崇尚自由的形象。在花家接到軍隊徵召令之前,花家希望花木蘭走媒婆選秀之路,給花家帶來榮耀。可事與願違,木蘭不知道“婦有四德”是什麼,不會恭敬倒茶,對傳統禮教不拘小節,導致選秀時花木蘭給媒婆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媒婆給予的評價是:你可以看起來像個新娘,可是你永遠也不會為你們家人爭光。由此就堵死了花木蘭靠嫁人來為家族爭光的路徑,只能靠自己去努力拼搏來換取榮耀。

B. 增加花木蘭如何隱藏女性身份,解決原著中的難題,展現了花木蘭的機智形象。中國古時候是不允許女性參軍打仗,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所以花木蘭替父從軍就得女扮男裝,否則是進不了軍營的。軍營都是男人,所以木蘭的日常得非常小心,學男人腔調說話,獨自一人睡一個帳篷,獨自一人去湖邊洗澡,險些被發現,機智逃脫。影片增加的這段劇情,在木須的幫助下,木蘭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一一化解了對她是“女人”的質疑。而且還交到了阿堯、阿寧、金寶這樣的好戰友,與戰友相處非常的融洽,也得到校尉李翔的認可。這就展示了木蘭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女子。

C. 改變木蘭女性形象被發現的時間,由原著中的主動發現到影片中的被動發現。原著中木蘭從軍十二年,都沒有被戰友發現自己的女兒身,影片則把這個情節提前到戰事中。木蘭為救眾將士,被單于刺傷,最終暈倒後在大夫的救治下,醒來被李翔和宰相發現女兒身。她就此被大家拋棄,這種超脫傳統觀念的做法,為大家所不能接受,而且還犯“欺君之罪”。這個劇情的提前,能有助於影片敘事結構帶來的反轉效果做鋪墊,展現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氣概。

當然,影片改編的地方還有增加了木須這個精彩的人物,增加了花木蘭與李翔的愛情故事,這些劇情的新增和改編不僅擴充了劇情,還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豐富人物的形象。

動畫《花木蘭》在沒有大為改動原著基本框架上,以線性敘事展開劇情,改編新加入的劇情,兩者相得益彰,既使影片敘事清晰又有新的期待。在東方傳統文化中融入西方自由文化,呈現了木蘭忠孝兩全、崇尚自由自主的受人歡迎的完美形象。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細膩的鏡頭表現手法,將花木蘭塑造成一個兼具東西方之美的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花木蘭在我們傳統文化裡是一個忠孝兩全的貌美女子,影片對人物的肖像做了一個改變。在我們東方人看來,她不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美女,迪士尼塑造了一個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美女。儘管她的外貌不符合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是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品質、精神則兼具東西方之美,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氣質”美女。

1. 個人追求自由、自我的行為與對父母盡孝兩相結合。

影片中的花木蘭一開始就是一個自由個性的女孩,對媒婆的選秀不重視,在手上做手抄,遲到,不梳妝打扮,這注定她會選秀失敗。在走媒婆的傳統禮教之路失敗,她不可能再有出頭之日,她也意識到自己在這條路上是一個失敗者,最終她決定“敞開我胸懷,去追尋去吶喊,釋放真情的自我,讓她煩躁不在”。影片中通過一個具體的鏡頭來展示,花木蘭在花家祠堂裡,將自己的頭髮徹底解放出來,釋放自我,決定用行動做一個真實的、自由的自我。

就在花木蘭為自己沒能為花家帶來榮耀而哀傷之時,軍隊的徵召令就來到了。由於花家沒有男丁,只有花木蘭一個女兒,她的父親花弧年事已高伴有殘疾。可面對國家危難,花弧還是接下了徵召入伍的軍令,這就意味著花弧要應徵入伍,這對花家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

影片以細節描寫呈現以花弧的身體是不能參軍的事實,當他拿起自己的劍,舞劍幾下而身體卻不受控制的倒下。面對父母年老垂別時,花木蘭內心再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她做出了驚人的決定,瞞著父母替父從軍,偷走了父親的劍和甲冑,騎著駿馬連夜奔向軍營。

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征戰,家無兄長,崇尚自由個性的花木蘭自然而然就會挺身而出,為家人分擔這份責任。也許她想過自己會戰死沙場,但是她不願意看到身有殘疾的老父親還去征戰,那就是必死無疑。她主動分擔這份家庭責任,勇敢從軍,最終闖出一條屬於她自己的路。她沒有給花家丟臉,反而以女兒身給花家帶來無上榮耀。媒婆之路上失敗,沒有找到合適郎君,反而在戰場上遇到意中人,最終喜結良緣。

所以,影片跳出傳統文化對女性要求的“婦有四德”去塑造花木蘭,用敢於追求自我、自由的形象來包裝花木蘭。她替父從軍,分擔家憂,帶來家族榮耀,這是盡孝;她沒能通過媒婆選秀卻在戰場上覓得如意郎君,這是盡孝。通過自我追求自由的行為來切合影片盡孝的主題,刻畫了花木蘭如同男子一般的敢作敢為敢闖的個性,符合迪士尼新篇解讀下的女性形象。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2. 不甘失敗的個人英雄主義與對國家盡忠兩相結合。

《木蘭辭》中花木蘭可以說是一個戰功顯赫的將士,親受天子封賞,但是原著沒有對她戰功進行描述。而影片則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做出了一番改動,將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主義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又暗合了對國家盡忠的主題內涵。

花木蘭帶著木須在軍營中解決了性別問題,通過了重重考驗,建立了友誼,贏得了尊重,一切都按好的發展。可突如其來的戰事將一切都打破,在增援途中,李翔帶領的士兵遭遇了單于的大部隊。大戰一觸即發,作為訓練不久的新兵,他們很可能面臨全軍覆沒。急中生智的花木蘭,用雪崩解決了眼前危機,自己卻被單于刺傷。在拯救李翔後暈倒,結果無意暴露了自己是女兒身的事實。在中國古代女人是不能外出打戰,替父從軍一來不符合婦道,二來有欺君之罪。所以,李翔以命換命,沒有殺她,但大部隊拋棄了她。就此而言,花木蘭放棄,那她算不上完成了對父母的盡孝,也更談不上盡忠。影片以雪地裡孤身一人的鏡頭,在與木須的談話裡,傳遞的是花木蘭是一個失敗者,一個被拋棄的失敗者,她自己也覺得不應該離開家。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可花木蘭又意識到自己離家替父從軍不僅僅是為了父親,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在沮喪之時,她看到單于又帶著部隊準備進攻京城,不甘心就此失敗的花木蘭重新振作,以女兒身積極趕赴京城,用行動去保衛京城。她主動找到李翔,把險情告知李翔,可李翔不為所動,於是她決定自己一個人去搞定這一切。

在李翔等人看到匈奴人後,相信了花木蘭,自此大家齊心協力將匈奴打敗趕出京城。在這裡,通過好幾個鏡頭,展現了花木蘭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敵,彰顯著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國家對天子的忠臣。即使軍隊拋棄了她,但是在看到國家面臨危險時,她沒有躲避,而是迎上去,用生命去拯救國家和天子。

影片在原著“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基礎上,深度加工,將花木蘭在戰場遭遇的挫折不退縮的形象具體化。父親不能對國家盡忠,她以女兒身份替父從軍對國家盡忠,以自我的英雄主義契合對國家盡忠的主題,更顯人格魅力。

動畫《花木蘭》在尊重原著中花木蘭“對父母盡孝,對國家君主盡忠”的形象基礎上做了豐富的加成,將西方文化中“追崇自由、自我,崇尚英雄主義”的形象融入人物形象,使花木蘭這個動畫人物形象深受東西方觀眾的喜歡。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主題內涵的呈現:用花木蘭的成長經歷來展示現代社會的女性觀,呈現中國傳統的忠孝文化與西方崇尚獨立與英雄主義的自由文化

影片中花木蘭揹著父母,替父從軍,對於家庭而言,是對父母的盡孝;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是對國家的盡忠。我國傳統文化裡,自古忠孝難兩全,非常注重忠孝文化,花木蘭做到了忠孝兩全,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1.追求自我意識註定走不通傳統女性的榮耀之路,映射現實中如同木蘭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花期。

影片中花木蘭為了通過媒婆的考核,在手上寫好“婦有四德”的具體內容。可現實中的花木蘭,卻不喜歡這樣做作,喜歡追求個性的解放和自由。在媒婆的考核中,意外將媒婆整得烏煙瘴氣,徹底失去了這條傳統之路。花木蘭在失去這個機會後,自己也感嘆“為什麼,我卻不能夠成為好新娘,傷了所有人,難道說我的任性傷了我”。在想明白後,也決定“釋放真情的自我”,做一個屬於自己的花木蘭。

儘管木蘭也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家族帶來榮耀,可事實是她做不到。在失敗後,父親花弧安全她說:每一朵花的花期不一樣,但是等到它開花的時候一定會比其他的花更美麗。父親眼中的木蘭就是這樣一朵花期未到的花骨朵,她的花期不屬於這種媒婆選秀的婚姻,而是在等待她的另一種榮耀之路。

現實之中,也會有像木蘭一樣的人,他們在預設的道路上總是磕磕碰碰,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覺得自己似乎就是一個失敗者,無法成為家人和自己的驕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在開啟自己的優勢之路時,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和鼓舞,猶如木蘭得到父親的鼓勵一樣。一旦走上自己的榮耀之路,那就會帶給他人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和視覺震撼,直至取得成功。

我們常說每個人的孩子花期不一樣,我們只需做好準備,靜待花開就好。的確如此,現實中每個人的都有成功的時候,只要他做好了成功的準備,那一旦契機成熟,那我們看到的就是成功花開,就是幸福花開,就是屬於自己的榮耀。

影片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木蘭替父從軍的主觀原因:無法通過傳統禮教文化取得人生的成功,那就只能釋放真情自我,以下一個自我來獲取人生的成功。通過影片將這樣的價值理念傳遞給觀眾,引發觀眾對“成功”重新思考與定義,成功未到,是花期未至。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2.彰顯英雄主義色彩,跌倒谷底的失敗迎接而來即將是成功,木蘭成功自己的英雄,盡孝盡忠,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花木蘭替父從軍,克服重重困難,在戰事中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她自己卻因為受傷而暴露自己是女兒身的秘密,慘遭部隊拋棄。這個時候的木蘭離成功就只差一步,如果這個時候她就此頹喪、放棄,那註定她不會成功。更不可能成為自己的英雄,那就談不上對父母盡孝對國家盡忠了。

就在木蘭準備灰心喪氣回家之時,時局發生改變,激發了木蘭心中的英雄主義,她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好這一切。否極泰來,跌到谷底的人生即將迎來陽光,只要努力做好成功的準備。

木蘭是女人的秘密被發現,那還有什麼比這個失敗不能接受的呢,於是她破釜沉舟,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成為自己的英雄。於是木蘭追上李翔的部隊,把匈奴人進攻京城的消息告知他,可此時的李翔不再信任木蘭。木蘭只有隻身一人去面對,在皇帝被綁架,又是她出計謀幫助李翔等人進入大殿激戰單于。在和單于的決鬥中,她又一次救助李翔,最終擊敗單于,解圍京城與國家。

解圍皇帝之後,皇帝數落木蘭種種罪狀:偷盜父親甲冑與劍、欺騙軍營長官、使軍隊蒙羞、燒燬皇宮。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拯救皇帝、百姓與國家的基礎之上,相比較而言,前面的罪狀又算的了什麼呢。以自己的行動為國盡忠,木蘭成為全國所有人敬仰的女英雄;拒絕宰相官職,儘快回家,侍奉父母是為盡孝。木蘭做到了,她成功了,不僅是自己的英雄,更是全家人、全國的英雄;不僅自己取得了成功,還為花家帶來無上榮耀。

現實中,我們也會有類似這樣的經歷,在追尋成功的路途裡,會遭遇失敗,會一蹶不振。自己的英雄不是那麼容易做的,既然失敗了,那還有什麼比失敗不能接受的呢。接受最差的自己,然後再開啟成功之路,相信觸底反彈,只要堅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最終會迎來勝利的曙光,成為自己的英雄。

影片在木蘭建功立業的環節上做了詳細的加工和潤色,將木蘭內心的英雄主義徹底激發出發,將個人英雄行為與對國家的盡忠完美契合,傳遞出:英雄不是人人可以承擔的起,但是隻要付出,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超級英雄。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3. 巾幗不讓鬚眉的主題契合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平等評價,甚至女性做得可以比男性更好。

原著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看出木蘭是一個懂得織布紡紗的傳統女性,和影片中不懂“婦有四德”的木蘭截然不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可以看出木蘭替父從軍是迫不得已。而影片中木蘭在媒婆選秀失敗後,清醒的認識到要“釋放真情自我,讓煩惱不再”,後才有替父從軍的劇情,這反映木蘭以替父從軍為契機,適時的做了真的自我(自我英雄)。

原著中木蘭女扮男裝十二年,功成名就都是以男兒身份獲得的,直到回家後脫下戎裝換女裝,才驚豔了同伴,原來木蘭是巾幗不讓鬚眉。而影片則是提前暴露她女兒身份,以傳統社會對女性認識的不平等來加劇後來劇情的反轉:木蘭以女兒身幫助李翔擊敗單于,保家衛國絲毫不比男兒差。相比原著中幾個同伴知道木蘭是女性和全國人民都知道木蘭是女性的轟動效果是大相徑庭的。這樣能更好的凸顯影片的主題,對女性的尊重與讚美,符合現代社會對女性平等的評價。

現實社會中,女性小到對子女家庭,大到國家社會,她們所作出的貢獻不比男性少。她們所展示出來的聰明才智也不亞於男性,她們在各個領域都有傑出的代表。就像影片中的木蘭展示出來的機智勇敢完全不比李翔差。這樣一個在尊重原著木蘭形象的基礎上深度加工,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貼近現代人們對女性觀,豐富了木蘭這古老的女性形象,使她具有現代氣息。

影片和原著中木蘭最大的不同就是,改變了木蘭從軍的單一性質。原著中木蘭是為了盡孝被迫去從軍;影片中木蘭從軍的深層次原因她個人內心對真情自我(個人英雄)的追求,而為父母盡孝只是一個合適的契機。影片這樣的改編不僅是為了進一步契合現代社會對女性的平等評價,還讓木蘭的形象更能為觀影的大眾所接受。

動畫《花木蘭》在以東方女性善良、勇敢、忠孝的文化基礎上,融入西方文化中的真性自我、英雄主義,豐富影片的文化內涵。同時以讚美的角度歌頌了花木蘭替父從軍,於家盡孝於國盡忠的崇高人物形象,體現了影片對現代社會女性的平等價值理念。

動畫版《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結語:

相比較現在未播先火,播了又火,無奈全球延播真人版的《花木蘭》,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當年也是非常的火爆,在豆瓣上評分也高達8.6分。可以說《花木蘭》是一部口碑與票房雙飛的迪士尼經典動畫片之一。

《花木蘭》向中國人呈現了一個與傳統女性性格迥異的花木蘭,向西方觀眾展現了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花木蘭。融入東西方文化的花木蘭,帶給觀眾的是耳目一新,在盡孝盡忠的基礎上張揚自我個性成就自我價值,是一個不一樣的女性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