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樑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梁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導讀:口腔健康研習社原創美文第36期

這是口腔健康研習社在2020春天新冠疫情後時代堅持創作的第36篇人文健康類原創美文。

本期原創美文介紹用曾經跟隨廣東嶺南名醫。中醫世家梁宏正教授多年的醫學同行所記載的梁教授如何用中醫方劑甘草瀉心湯等經典方劑如何治好久治不愈復發口腔潰瘍的。

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梁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謝謝

今天,2020年3月17日,

41支國家醫療隊

3675人將踏上返程

他們在湖北武漢期間

共支援當地


在這幾十個日夜裡,

沒去過黃鶴樓,

沒吃過熱乾麵,

沒有在東湖的道邊走走。


來時,沒有鮮花,迅速而安靜,

離開,沒有歡送,有序而從容,

這就是中國式文明,

華夏逆行者,

民族英雄。

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梁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頑固口瘡梁宏正之我見

今天,頭條潰友問有沒有中藥治療好的配方,這也是本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當代老中醫成功醫案當代內容,看來我們對於頑固口瘡的認知和需求是一致的。

所以本篇原創內容就選自當代名老中醫在治療複發性口瘡上的經典醫案解讀,希望能解部分潰友疑惑。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聊起復發性口腔潰瘍,相信老潰友一點都不陌生了。在上篇針對頑固口瘡的文章就說到——

複發性口腔潰瘍是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沒有之一。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自限性、複發性和週期性的特點,以及紅腫痛爛燒癢的難忘感受,讓所有頑固口瘡者吃穿不得、坐臥不寧、寢食難安,沒有例外。

而複發性口腔潰瘍在醫學上沒有明確的病因,導致對其治療,方法很多,好方法不多。

目前西醫認為免疫功能異常、微循環障礙、營養因子缺乏、內分泌紊亂、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可能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但缺乏特效的治療藥物。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潰友很崩潰。

然而,就像對於新型冠狀肺炎一樣,中醫對於西醫搞不明白說不清楚病因的疾病,總是有其獨特的辦法。

行醫50餘年的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醫梁宏正教授就對複發性口瘡有著獨到的見解。

梁宏正教授認為頑固口瘡的發病原因、病機多為火熱上炎相關,並有虛實之分。

實者多因心脾積熱,過食高梁炙煿辛辣厚味引起;

或肝鬱心火亢盛,上炎口咽;

或脾溼內蘊,久鬱化熱,循經上燻所致;

亦有因長期便秘,大腸燥熱,陽明經熱上攻,以致病作。

虛則因陰虛內熱之體,或久病陰傷,陰虛內熱,虛火上炎而成;

又有因勞倦傷脾,運化有失,水溼停留,溼濁上蒸而致,爍灼口腔而成;

亦有眠差煩躁,心腎不交,水不制火,虛火上犯所成等。

而頑固口瘡所涉臟腑分別為心、肝、脾、腎、膀胱、大腸、小腸等。

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梁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嶺南名醫梁宏正治療頑固口瘡的中醫方略

梁宏正教授認為,頑固口瘡的症狀分虛實主要以口瘡潰瘍之形態、顏色以作鑑別,如顏色鮮紅、滿口爛斑、紅腫熱痛者多為實證;

而顏色淡紅或腫點稀微、疼痛不甚者,多為虛證。

此外,舌脈象亦各有虛實之辨,臨床宜仔細辨別清楚。

心火上炎,治宜清心瀉火、涼血止痛,方用導赤散、黃連解毒湯、瀉心湯

脾胃溼熱者,治宜清熱祛溼、瀉火止痛,方用瀉黃散、涼膈散治療;

如大便秘結引起,治宜清瀉陽明實熱,方用大小承氣、調胃承氣湯或涼膈散治之;

脾虛溼困者,治宜益氣健脾、化溼清熱治療,方用

七味白朮散、連理湯治療

陰虛火旺者,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

虛實夾雜者,治宜辛開苦降之平調寒熱之法,方用甘草瀉心湯;

久病陽虛陰火上越者,治宜溫腎養陰、降火堅陰,方用引火湯合潛陽丹

若胃陰虛火,予益胃湯、沙參麥冬湯等治療。

總之,宜在清降實、虛火基礎上,辨證施治為準則。

下面,就列舉一個實際醫案,以便潰友詳細瞭解,切不可照方自行療治。

健康真相官丨頑固口瘡久治不愈?看名醫梁宏正用甘草瀉心湯咋治好

潰友醫療背景

這位50歲女性潰友,曾在2015年5月底初診。

在梁教授治療前,曾經因“反覆口腔潰瘍疼痛 3 月”就診,曾應用雙料喉風散、碘甘油外塗、口服維生素等治療,

潰瘍面漸增大,疼痛難忍,嚴重影響進食,潰瘍面需 10 余天方能消失,但此起彼伏,纏綿不愈。

梁宏正教授面診情況:

右側舌邊、左側唇邊粘膜見米粒大小潰瘍面 2 個,邊緣黏膜紅且隆起,潰瘍基底部有一層白色膿苔,觸痛明顯。

自訴整日心煩氣躁,口乾,疲倦納呆,納眠差,小便黃,大便溏。

舌紅苔薄黃膩,脈弦細。

梁宏正教授診療意見:

梁教授考慮患者屬於寒熱錯雜之證,故擬平調寒熱之法,藥方採用甘草瀉心湯,方劑如下:

甘草10g,炙甘草10g,法半夏12g,黃芩12g,黃連 6 g,乾薑 5g,太子參15 g,大棗15 g,麥冬15 g,石斛 15g,山藥15g,蓮子20g,牡丹皮12g,共5劑。

一週後複診,患者回復口服 3 劑後疼痛明顯減輕,現潰瘍面變平,觸之不痛,仍倦怠乏力,納眠好轉,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梁教授見效果挺好,就繼續讓患者服用上方 5 劑。

患者在用藥後1月隨診,諸症消失,潰瘍未發.

梁教授醫案解讀:

我們這個女性潰友年齡已經50歲,臟腑功能衰退,疲倦納呆、大便溏稀為脾虛不健之證;

心煩氣躁、眠差、口乾、小便黃短又為內有鬱熱之邪; 舌紅苔黃膩,脈弦細,則為內蘊溼熱、陰分不足之徵。

究其發哦航頑固口瘡的病因病機,當為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之能。

脾虛聚溼釀熱而致中焦氣機受阻,溼熱之邪腐灼口腔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

脾胃虛弱則是其反覆發作的內在基礎。

虛實夾雜、寒熱錯雜是本病的根本病機

根據本病機因複雜,針對其虛實寒熱夾雜的本質,梁師治以清熱祛溼、健脾益氣、平調寒熱之法,以甘草瀉心湯加味治之。

甘草瀉心湯原為《傷寒論》治療痞證的五瀉心湯之一,針對寒熱錯雜、脾胃氣虛、痞塞中焦的病機而設,功能和中降逆、扶中消痞。

今用於此病案,方中用甘草、炙甘草清熱解毒祛邪,並修復潰瘍,現代藥理學認為,甘草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同時健脾益氣以扶正;

黃芩、黃連苦寒降洩,可清降上逆之火邪;

乾薑、法半夏辛溫開散,可燥溼散寒; 太子參、山藥、蓮子、大棗補中益氣,健脾扶正以固本;石斛、牡丹皮養陰清熱涼血,諸藥合用,清熱解毒、降逆洩火與甘溫健中、散寒除溼並用,辛苦苦降,具有標本兼治之功。

藥用 5 劑,效果明顯。

口腔潰瘍面變平復,疼痛明顯減輕,雖觸之亦僅少許痛感,胃納、睡眠好轉,仍疲乏,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複診後效果挺好,就沒有改方。原方繼進 5 劑,藥後病癒。


注:原文參考:婁勍《梁宏正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經驗介紹》,發於《光明中醫》2019第2期

我是堅持用嚴謹態度解釋代謝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知識的 ,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尿酸控制和口腔健康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們吧,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