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得了細菌性潰瘍病怎麼辦,發病症狀以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黃曉紅在山城


關於番茄細菌性潰瘍病

一、症狀

(1)植株下部葉片邊緣枯萎,逐漸向上捲起,隨後全葉發病,葉片青褐色,皺縮,乾枯,病原細菌未達到植株頂梢時,仍可正常生長;(2)莖部出現褪綠條斑,有時呈潰瘍狀。莖的髓部變褐,並向上下兩個方向擴展,長度可由一節擴展至幾節,形成長短不一的空腔,後期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彎折拐曲,生出許多疣刺或不定根;(3)下雨或溼度大時,會有汙白色菌膿從病莖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膿狀物。(4)果實發病,果實表面產生乳白色的直徑2~4毫米略為隆起的圓形病斑,發病後期病斑中心部變褐,形成木栓化突起,如鳥眼狀,稱之為“鳥眼斑”。病重時,許多病斑往往連成一片,使果實表面十分粗糙。

二、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傳播。此外,進行整枝、綁架、摘果等農事操作時也可接觸傳播。病菌可從各種傷口侵入,包括損傷的葉片、幼根,也可通過植株莖部、花柄、葉片侵入。溼度大時,還能經氣孔、水孔侵入。潰瘍病菌較耐低溫,l~33℃範圍均能發育。最適溫度25℃左右,喜較高溼度,大霧、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病害發生,尤其是暴風雨後病害明顯加重。連續陰雨或暴風雨,可造成病害流行。

三、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 封鎖疫區,發病區種子不準外調,消滅菌源,建立無病留種田,從無病株上留種。

(2)種子消毒

(3)苗床消毒

(4)加強管理

發病田應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輪作。選用野生番茄為砧木進行嫁接栽培。及時中耕培土,早搭架。農事操作要在田間露水乾後進行。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或燒燬,並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農事操作應在田間露水乾後進行。

⑤ 藥劑防治

病初期,特別是暴風雨後及時施藥防治,可以施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800倍液;20%葉枯唑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等均勻噴霧,在番茄定植後,視病情每隔7—10天噴1次進行保護防治。

第一穗果膨大初期,進入發病高峰期,生產上應注意及時施藥防治,可以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80%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倍液等進行全株噴淋,也可以灌根,每株澆灌對好的藥液0.3L,視病情隔5—7天1次。以灌根防治為主,噴霧防治只起輔助作用。





阿嵐的人生呀


番茄作為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果蔬之一,由於其產量高收入較穩定,所以受到廣大種植戶的青睞,但同時由於常年的重茬種植,也造成了諸多病害的發生,而番茄潰瘍病就是諸多病害中最常見的一種,作為一個常年經常下鄉的農技人員,也會時常碰到農戶對潰瘍病的一些請教,所以就關於番茄潰瘍病的發病規律、症狀以及防止措施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番茄潰瘍病在番茄所有病害中算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了,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發生,不管是大棚還是露地種植,此病一旦發作蔓延及其迅速,可造成30%-70%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沒,並且極難防治,所以一定要早防早治。

一、發生規律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它的病原體一般都是附著在種子上或殘留在病株的殘枝上越冬,第二年當處於高溫高溼,以及多雨陰天和長時間結露的環境中時最易發病。

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是通過傷口侵入,在平時的農事操作中對植株有一定的損傷之後,病菌通過暴風暴雨被帶入到傷口處進而感染,尤其是在大水漫灌的地塊,通過水的流動更易侵染傳播。

高發時期:在整個番茄的生育期潰瘍病均可發病,對於露地番茄來說,潰瘍病主要的發生時期是6月下旬到8月這一段時間。

二、危害症狀

1、幼苗期:幼苗染病主要表現在幼苗真葉由下往上逐步萎蔫,乾枯壞死,葉柄和基部有凹陷性壞死斑,切開後維管束變褐,最終枯死。

2、成株期

葉片表現:葉片從上而下逐漸萎蔫、捲曲、下部葉片的葉緣褪綠乾枯收縮隨後發展成青褐色,似缺水狀但不脫落。

葉柄和主莖的表現:起初葉柄出現褪綠狀的小白點和條斑,莖部隨之變粗並有瘤狀物凸起。後期則會出現莖部開裂,剖開之後會發現維管束變褐,當溼度大是時會有白褐色菌膿流出。

果實表現:初期會伴有畸形皺縮的表現,後期則會表現為“鳥眼斑”狀的病斑。

三、防治方法

1、嚴格選種檢疫,避免帶有病菌的種子帶入。

2、種子處理、用55℃-60℃的溫水浸種20分鐘左右。或用72%的硫酸鏈黴素500倍液浸種兩小時。

3、實行輪作,採用起壟栽培,合理澆水,及時清除病殘體,當田間積水時要及時排水,保持通風透氣性。

4、發病初期時可用36%三氯異氰尿酸+3%中生菌素800-1000倍液進行噴施,也可用含有銅製劑的農藥進行防治,比如春雷王銅、喹啉銅等灌根或進行全株噴霧。

5、重點還是要做到提前預防,一旦發生很難治療。

關於番茄潰瘍病我就分享這麼多,謝謝!


農樂邦


解析一下本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番茄細菌性潰瘍的症狀,番茄細菌性潰瘍主要有哪些表現,在植株上的主要症狀是什麼。第二,番茄細菌性潰瘍的防治方法,番茄細菌性潰瘍以後要怎樣防治。

番茄,也就是西紅柿作為我們生活中必備的一種蔬菜,近年來通過大量的養殖種植有了長足的進步。全國著名的西紅柿之鄉就在線我們臨沂費縣。

但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大,番茄植株果實的得病幾率也隨之增加,細菌性潰瘍就是其中比較普遍的一種。

  • 番茄細菌性潰瘍的症狀。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在幼株時期即可發生,這一時期的主要表現在葉片萎焉和勁部潰瘍,嚴重的時候會造成大面積幼株的死亡。

而成株的潰瘍一般會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 下部葉片枯萎下垂,葉片蜷縮,似缺水狀態。
  2. 在病葉的根部株杆出現褐色斑紋,後期會開裂形成條紋斑。
  3. 植株莖杆木質部與髓心脫離,出現幹腐狀態。
  4. 果實上出現鳥眼斑。外白內褐色,環狀,粗糙。
  •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的發病原因。

番茄潰瘍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在人工接種時候,就能從幼株發病。病毒細菌可以存活在番茄植株,種子,代病體,土壤和雜草上面,且存活時間較長。幼苗時即可發病,通過雨水,土壤,田間操作傳播整個大棚,嚴重是可以造成5%-80%的減產。

番茄潰瘍可以說是番茄的傳染病,在溫度和溼度事宜的情況下可以造成此病的大範圍傳播對番茄的產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 番茄細菌性潰瘍的病的防治。

番茄潰瘍病因其具有病原存活時間長,傳播途徑廣,危害大防治起來也比較困難。

  1. 首先要做到嚴格檢疫。禁止病區的種子,病株以及病果進入生產種植產地。
  2. 新進的種子在播種育苗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可以用55度左右的消毒液進行溫湯消毒,晾乾以後再著床進行催芽。
  3. 苗床也要進行必要的消毒工作。用混合甲醛進行全面噴灑,以大範圍消毒目的。
  4. 發病初期,要做好病株的處理工作。病株及時進行摘枝打叉,枯死幼苗及時的拔除。並對病葉,病株進行銷燬作業。
  5. 番茄細菌性潰瘍以後可以對病株周圍進行小區域的灌根。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是番茄種植所必須遇到的病變之一。番茄細菌性潰瘍又因為其發病原因,傳播途徑,病原存活性等特點使得其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只有做好積極性的防禦,從病原頭上切斷其傳播的可能性,才能更好的做好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的防治。


小農旺


番茄細菌性潰瘍病菌是由密執安棒桿菌密執安亞種(Cmm)引起的一種重要的細菌病害,目前還沒有快速有效的防治辦法。番茄潰瘍病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實現遠距離傳播,主要症狀表現為:葉片壞死、莖稈開裂、潰瘍、植株整株枯死等。

傳播途徑

病原菌存在於土壤裡的病殘組織中,可存活2~3年。在田間或溫室,病原菌通過水、培養料和修剪刀等傳播,由植株的傷口、葉毛、根、氣孔和其他自然孔口或幼嫩果實表面侵入植物組織。果實上的病斑是通過風雨或噴灌時從病汁液上滴下的帶菌水傳播的。花柄染病後病菌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臍或種皮,致種子內帶菌,病健果混合採收時,病菌黏附在種子上致使種子帶菌,種子內外層都可帶菌,種子帶菌率一般為1%~5%,嚴重可達53.4%,種子帶菌率1%時能迅速引起病害流行。如果苗床土壤帶菌,病株可達50%以上。遠距離傳播靠帶菌種子、病株。

病菌可通過維管束侵入果實,造成果實皺縮、畸形,由外部侵染果實引起"鳥眼狀"斑點,影響番茄的產量和質量,危害十分嚴重。據國外報道,番茄潰瘍病可使番茄產量損失25%~75%。在自然條件下,番茄植株對此病非常感病。病菌侵入以後有1個很長的潛伏期。在植株中,病菌存在於木質部導管裡,影響溶生細胞間隙。

控制方法

1、檢疫措施:選用無病種子是防治番茄潰瘍病的首要條件;建立無病留種田;嚴禁從疫區向非疫區調運種子。

2、防治方法:種子消毒,種子化學處理(酸浸泡)可以從根本上降低發病率;清除病株,一旦作物發病後要採取嚴格的衛生措施,例如剷除病株、病區隔離等,以使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藥劑防治,為保護作物,有必要採取預防措施,如銷燬植物殘體,對農具、設備消毒;與非茄科植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3、品種抗性也是育種發展方向。

4、高溫悶棚。利用三夏高溫季節,密閉溫室15~20天。

5、採取"噴霧+塗抹"的綜合防治方案。





輝GG


  • 近期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性病害在全國的番茄種植區普遍發生。目前冬春茬番茄大多已進入生長中後期,也正是細菌性病害發病的高峰期。

有很多種植戶並不能識別它們的發病症狀,常常把細菌性病害當做真菌性的晚疫病、灰黴病來治療,藥不對症,耽擱了病情,以致發病越來越嚴重。嚴重的棚全棚受到侵染,損失慘重。下面我們來看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發病症狀

1. 細菌性潰瘍病發病典型症狀:

葉片從下往上打蔫,葉片邊緣枯萎並向上捲起。葉片青褐色,皺縮,乾枯,垂懸於莖上而不脫落,似乾旱缺水枯死狀。

  1. 莖部傷口發病後,維管束變褐,然後髓部中空。\t莖部出現褪綠條斑,有時呈潰瘍狀。 莖維管束褐變,後期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疣刺或不定根。溼度大時,有汙白色菌膿溢出。

2. 細菌性髓部壞死病發病典型症狀:

細菌性髓部壞死病與細菌性潰瘍病症狀表現很相似。但細菌性髓部壞死是髓部先中空、壞死,然後是莖的維管束褐變。

3. 細菌性斑疹病發病典型症狀:

葉片從下往上染病,葉片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四周常伴有黃色暈圈,後期嚴重時可穿孔;

莖杆感病,初期會出現很多水漬狀褐色小圓斑點,後期嚴重時病斑很快連成片狀,顏色加深或變黑,呈油漬狀。

果實染病,初期幼嫩果實的小斑點稍稍隆起,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成熟期,病斑附近果肉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二.傳播途徑

1. 細菌性病原菌可在番茄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存活數年,連作田發病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2. 細菌性潰瘍病是細菌性病害中危害最嚴重,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個病害。田間病菌主要通過整枝打杈的傷口進行侵染。溼度大時,傳播迅速。

三.防治措施

細菌性病害一定要以預防為主,預防措施到位就能減少發病概率,減輕危害程度。

措施一:整枝打杈時注意天氣狀況。應選擇晴天上午露水乾後進行。陰雨天或溼度大時以及下午不能整枝打杈。

措施二:整枝打杈後及時打銅製劑,促進傷口的癒合,若傷口變成灰白色則是正常癒合;若傷口變成黑色,則已感染細菌性病害,可將傷口剖開,用藥劑塗抹。可選用可殺得三千等銅製劑+噻唑鋅+中生菌素(春雷黴素)防治。

措施三:若病害已經發生,有萎蔫症狀時要及時進行灌根處理。可用絡氨銅+中生菌素(春雷黴素)+惡黴靈灌根處理,並用可殺得三千等銅製劑+噻唑鋅+中生菌素(春雷黴素)進行噴霧防治。隔七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即可。


阿東趕海


番茄潰瘍病,一種細菌性病害,番茄病害中最具毀滅性病害之一。主要表現為葉片凋萎或蜷縮,似缺水狀,莖內部變褐,並向上下擴展,後至中空,最後下陷或開裂呈潰瘍狀,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嚴重時全株枯死。在切開病株時可發現中間呈褐色腐爛,溼度大時,莖稈中還會溢出白色菌膿。

當然莖杆開裂也有可能是番茄缺硼,需要注意要抓住苗期和開花之前這兩個關鍵階段及時補充硼肥。

發病規律

此病在溫暖、高溫、寡照的條件下易發生與流行。病菌發育溫限1-33℃,適25-27℃,不但能從傷口侵入也可從葉片及幼果表皮直接侵入。如果使用的塑料薄膜是普通銀膜或破舊,光照不足,棚內長期溼度過大,植株葉面長期結露,通風換氣不夠,特別是遇連陰雨天氣或受雨淋等,適此病的發生與流行。病菌在冷涼潮溼的環境中侵染番茄,高溼、低溫適於病害發展,主要是通過傷口侵入,也可從氣孔或果實表面直接侵入植株或果實。

防治措施:

1、加強田間管理。選擇未種過茄科蔬菜的地塊作為苗床,避免大水漫灌,採用滴灌或滲灌,防止病菌傳播,避免露水未乾時進行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栽培管理過程中減少對番茄的機械傷害,雨後及時排水,一旦發現番茄潰瘍病病株,立即拔除病株及病殘體,集中帶離棚室進行深埋,降低菌源和損失。

2、高溫悶棚土壤消毒。選擇夏季溫度較高的時期,密閉溫室大棚,可殺死土壤中殘留的病菌,防止病害傳播。清除大棚內病殘體和田間雜草後,施有機肥和碳酸氫銨,翻耕整地後灌大水至土壤充分溼潤後,覆蓋地膜,封閉大棚,保持棚內高溫高溼狀態3周。

3、輪作倒茬。種植番茄等茄科作物要與非茄科植物實行輪作倒茬3年以上。

4、控制方案:發現病情後,用青枯灌點靈90-150倍+大蒜精油1000-1500倍進行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噴霧需要1天噴1次,連續噴霧3天);病情嚴重的可復配其它化學藥。




農村牛老二


1.番茄潰瘍病症狀:

幼苗染病始於葉緣,由下部向上逐漸萎蔫,有的在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發病、病菌在韌皮部及髓部迅速擴展,病初下部葉片調萎或捲縮,向缺水狀,一側或部分小葉凋萎。莖內變褐,同時向上下發展,長度可由一節發展到多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空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溼度大時菌膿從病莖或葉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汙狀物。後期莖內變褐中空,全株枯死。上部頂葉呈青枯狀。果柄受害多從莖發展進去,韌皮及髓部褐色腐爛,可延伸到果內,致幼果皺縮、滯育、畸形和種子帶菌,引起局部浸染,萼片表面生壞死斑,果面白色圓點,連在一起形成病區。

2.傳播途徑:

病菌可在種子內或病殘體上,在土壤中,由植株傷口或根系浸入。雨水澆水,分苗、整枝打叉都可傳播發病。

3.藥物防治:

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粒粉劑5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500倍液,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上訴藥品交換使用,連噴3~4次,效果很好。


平沙落雁1698


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番茄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細菌性潰瘍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的有效防治技巧。

【症狀】潰瘍病是維管束病害,番茄被侵染後產生系統症狀,葉片、莖枝、果實等陸續發病。發生再侵染後,在植株各部位產生多數局部病斑。

幼茁發病時,先從葉片的葉緣部位開始,逐漸萎蔫,葉柄失水下垂,幼莖和葉柄上有褐色凹陷壞死斑,往下伸展,嚴重時直至莖基部,剖莖可見維管束變色。嚴重時幼苗矮化或枯死。

成株***初僅個別或少數低位複葉發病,其一側或部分小葉邊緣向上捲縮,葉柄下垂,進而擴展到其他小葉,整個複葉變青褐色萎蔫,類似缺水症狀,其餘枝葉生長正常。有時類似症狀也出現在上位複葉上。病情發展較緩慢,逐步枯萎。隨著病情發展,在主莖、側枝上或葉柄上出現褐色條斑,下陷,向上、下擴展,延及一節至數節,病斑開裂後露出黃褐色至紅褐色的髓腔,形成典型潰瘍症狀。剖莖檢查,可見維管束變褐色,皮層分離,木質部有黃褐色或紅褐色線條。病莖略變粗,彎折拐曲。以後病莖髓部變成空洞,病枝條或全株萎蔫,但葉片多不脫落,青枯至變褐枯死。雨後或高溼時,病莖中溢出汙白色菌膿。

病原菌通過維管束侵染果柄,進而侵染胎座和果肉,幼果發病後皺縮、畸形、不發育,果實內的種子很小,變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實感病後外觀正常,少數種子變黑或有黑色小點,仍可發芽。

病原菌發生再侵染後,在葉片、莖枝、果實等部位形成許多微小的灰褐色、褐色病斑。在暴風雨後或在噴灌條件下,發生較多。果實表面出現白色圓形小點,直徑l毫米以下,擴大後病斑直徑可達3-5毫米,其中央褐色而粗糙,略微隆起,邊緣乳白色,這就是典型的“鳥眼”斑,易於鑑別(彩8),

【病原菌】為密執安捧形桿菌密執安亞種Claz,i婦rf—rrn,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Smith)Davisetal.,是一種病原細菌,可侵染多種茄科植物。

病原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生長溫度1℃-33℃,適溫25℃-27℃,適宜pH值為7,在53℃時10分鐘致死。

【發病規律】病原細菌在種子內外和病殘體上越季,成為下茬發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細菌在病田土壤中可隨病殘體存活2-3年。病土育苗,產生大量病苗。遠距離傳播主要靠帶菌種子、種苗、果實調運而實現。種子帶菌率雖然甚低,但傳病效率很高,由帶菌種子造成遠距離傳病的實例,屢見不鮮。

病原細菌主要從根部傷口侵入,也可從植株地上部分的微傷口和氣孔侵入,還可從葉片和果實上的毛狀體侵入。侵入後,通過輸導組織在植株體內系統擴展,直至進入果實和種子。再侵染則通過風、雨、灌溉水、昆蟲、農具和農事操作時人手傳播。再侵染主要在莖、葉、果實等部位產生局部病斑。例如,風雨或噴灌時從病葉上滴下的帶菌水滴汙染果實,產生鳥眼狀病斑。但通過分苗、移栽、整枝、綁蔓、摘心等農事操作造成的傷口侵入,則仍產生系統侵染。

病地連作,使用帶菌種子或秧苗,是潰瘍病發生的主因。農事操作不當,造成較多傷口,加重發病。潰瘍病病菌侵染番茄的溫度範圍為10℃-32℃,適溫24℃-25℃,棚室溫度不是限制因子。番茄生長期間灌水不當,大水漫灌或噴灌,環境高溼,結露時間加長,都有利於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

1.實行檢疫嚴禁從病區調運種子、種苗,在番茄生長期進行產地檢疫,一旦發現病情,需及時剷除。

2.種子處理用1%鹽酸液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鈉液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催芽。高溫處理可用55℃溫水浸種30分,或70℃乾熱滅菌72小時。

3.病地全面防治,儘早撲滅老病區實行綜合防治,及早撲滅病情。病地換種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徹底清除棚室內外病株殘體,清除田間茄科雜草。

苗床換用新土,在播前20天左右,將床土耙松,每平方米用40%甲醛溶液30毫升,加水3-4升,澆到苗床上,隨後用塑料布覆蓋5天,揭去塑料膜,將床土耙松,使藥劑散發,半個月後再播種。苗床框架、覆蓋物、架材、用具等皆用40%甲醛溶液30—50倍液浸泡或噴布消毒。

生長期間一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燬,病穴灌藥處理或埋生石灰覆土消毒。自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定期噴藥防治,有效藥劑可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微粉劑6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等。亦可用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藥液灌根。還可噴布5%加瑞農粉塵劑,每次每667平方米噴1千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