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導讀:

待疫情過去,恰逢春暖花開,人間有美景,豈能錯過,我們相約一起春遊吧!選好路徑圖,做好準備,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待一聲解除警鈴聲響起,就是我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之時。不出遠門,魔都皆風景。今天我帶領大家先睹為快,雲上春天《周公館》開幕啦。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公館的外觀圖


一、周公館的貌新顏

位於上海的思南路73號,是一幢建於19 世紀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園樓房,共有一底三層。在思南路51幢洋房中,其他建築都是三層,只有周公館是四層

毗鄰的思南路71號建築是紀念館現址的業務辦公用房。73號、71號兩幢樓房全部佔地面積2345平方米,建築面積1049平方米。

周公館的外牆上鑲嵌著光滑的鵝卵石,夏天整幢樓房掩映在濃綠的爬山虎的葉叢中。樓房的南面,有一個佔地一畝多的花園,花園的中間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草坪的中央聳立著一棵與樓房一般高的百年大雪松,三面環繞著女楨、臘 梅、黃楊、冬青、玉蘭、海棠、茶花等樹木花卉,還有一個小的噴水池,環境幽靜,當年周恩來曾在花園裡會見客人。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公館的小花園


一樓朝南的一間面積約四十平方米是會客室,牆上掛著召開記者招待會使用的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形勢圖,當年周恩來多次在這裡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朝東的一間面積約14平方米,這是周恩來的工作室兼臥室。室內陳設非常簡單,床上被子是辦事處成立時發的,辦公桌上是周恩來為上海各界人士於1946年10月4日為舉行李公樸、聞一多公祭時,在追悼大會上親筆寫的悼詞和他閱讀的一些書刊。周恩來經常在這裡工作到深夜。中間的一間是飯廳,面積約20平方米,這是辦事處工作人員吃飯的地方,周恩來、董必武在這裡與大家一起用餐。

二樓整層樓面,是辦事處外事人員的工作室兼臥室。陳列著收音機、英文打字機、油印機和編輯出版的《新華週刊》等物品。

三樓正中一間面積約40平方米,是辦事處集體宿舍。朝北的一間面積約12平方米,是董必武的工作室兼臥室。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董必武的臥室兼書房


底層就是傳達室、汽車間。汽車間裡停放著周恩來使用過的“別克”轎車(存放的是複製件)。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恩來使用過的“別克”轎車(複製件)

周公館今天的擺設是1981年6月5日 ,鄧穎超等中共中央領導來舊址參觀踏勘,根據她的回憶,恢復的整個舊貌。

爾今漫步周公館,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穿越綠草盈盈的花園,我們彷彿看到了周恩來坐在這裡嚴肅而帶微笑地會見一路路來賓時的熱鬧場景。花園和一樓寬敞明亮的大廳,這兩處地方前後接待了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還舉行過中外記者招待會。可見周公館當時身處靜謐,背後卻是格外重要的故事,我們足可想象,他當時整日忙碌的身影在期間穿梭的樣子。當我們順著房間角落的視線尋找,發現隔壁還有個小房間,裡面陳設簡單,一張床與書桌,其他都是書籍居多,原來這才是周恩來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安放之處。彼時的他心懷天下,唯有憂國憂民之事,在這短短的來來往往的一年間,時常長夜伏案操勞。心疼呀!眼前一派幽靜雅緻的風景,但予他不是精緻迷人的生活,只是戰鬥的一處寓所。哪有心思顧及,更不要說好好欣賞啦。但正因為有如此安靜的地方,很多重大重要的事件才得以思考、展開,應對。在1946~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公館的意義足夠非凡。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二、周公館的由來

說到它的過往,還真頗費周折來之不易的。

抗戰勝利後,國共談判隨即展開。1946年,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託,率領代表團由重慶至南京進行針鋒相對的談判鬥爭。中共中央決定,代表團在南京設立辦事處的同時,也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為此,周恩來致函時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要求“在上海撥予房屋一幢”,以便“籌備辦事處”,然一直未果。於是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由先期到上海的喬冠華、龔澎在1946年3、4月間,通過關係用6根金條租下了馬斯南路107號(今思南路73號)的房屋。然而,國民黨當局卻以談判地點不在上海為藉口,不讓中共代表團在滬設立辦事處。6月18日,董必武由南京到上海,在瞭解了這一情況後,作出了不讓設立辦事處改稱周公館的決定。6月22日,馬斯南路107號的門牌旁邊就掛上了

“周公館”的戶名牌,下有一行英文“GEN.CHOUEN—LAI’SRESIDENCE”。這就是周公館一波三折的來歷。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現中共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即原來的周公館)


三、周公館的歷史作用

1、政治工作的重要場所:上海周公館,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1946年~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在這裡曾接待了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

2、舉辦記者招待會之所:一樓大客廳舉辦過中外記者招待會,但因到會的記者經常太多,大客廳裡坐不下,還有許多人要坐到一樓平常用來吃飯的廊廳裡。因此周恩來總是站在大客廳通廊廳的門中間,一半身子在客廳,一半身子在廊廳。大門敞著,以便讓儘量多的記者來參加。1946年7月17日召開的中外記者招待會,到會的100多人把一間不大的客廳擠得水洩不通,許多晚到的記者不得不在門窗外、陽臺上站著聽講。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3、與上海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文教、工商界愛國人 士,及國民黨上層進步人士廣泛接觸和交流的場所:每逢周恩來抵滬,周公館便賓客盈門,高朋滿座。宋慶齡曾親臨周公館訪問,張瀾、沈鈞儒、馬敘倫、馬寅初、譚平山、柳亞子、黃炎培、章伯鈞、羅隆基、章乃器、陶行知、周建人、梁漱溟、許廣平、沙千里、史良、包達三等愛國民主人士,也時常光顧周公館。

4、與文化界交流的窗口:周恩來很重視與文化界的溝通交流,許多作家、藝術家和電影戲劇演員也經常應邀來座談,其中有田漢、陽翰笙、胡風、夏衍、於伶、黃佐臨、劉厚生等,還有電影明星白楊、秦怡、張瑞芳、丹尼等。

5、與國外友人的交流場所。加拿大和平人士文幼章是周公館的老朋友。他在周公館裡,他像在家裡一樣,和周恩來談論形勢,和家康等人談論事務,還幫助年輕同志潤飾英文稿。美國女記者、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前往延安之前,周恩來也曾在上海周公館裡會見她。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恩來接待外國記者


可以想象當時的周公館門庭若市的繁忙與熱鬧。白天紛紛擾擾的是國事、天下事、人間事,只等華燈初上它方才安靜下來,周恩來才可擁有那彌足珍貴的小世界、小時間。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恩來簡易的臥室兼書房


四、周公館保留的意義

1959年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2月,經中共上海市委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復舊址,恢復原貌,建立紀念館。1982年3月5日,紀念館實行內部開放。1986年9月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周公館展廳面積約50平方米,共展出照片70餘張,概括反映了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周恩來、董必武等在上海領導“辦事處”積極宣傳中共堅持和平、民主、堅持政協決議,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統一戰線的鬥爭史蹟。內容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辦事處設立的歷史背景。陳列有周恩來致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函;有宋子文給上海市市長吳國楨的密電;內容是阻撓中共代表團在滬設立辦事處和監視辦事處而設立的特務監視點外景照等。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紹周恩來在滬領導辦事處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等形式,揭露美蔣勾結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宣傳中共和平、民主的主張,擴大中共在國統區的影響。陳列有周恩來出席中外記者招待會;周恩來在上海紀念魯迅逝世十週年大會上的演說等珍貴歷史照片。

第三部分主要介紹周恩來在滬開展統戰工作的情況。陳列有周恩來與宋慶齡在一起晤談;有鄧穎超等與外國朋友在一起合影;有周恩來等與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沈鈞儒、馬敘倫、盛丕華、許廣平、黃炎培等人的活動照片。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恩來與革命伴侶鄧穎超


第四部分主要陳列周恩來、董必武和國民黨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進行黃河堵口及救濟物資方面的談判鬥爭的有關歷史照片。

第五部分主要介紹辦事處的撤離。陳列有刊載國民黨當局逼迫中共人員撤離南京、上海、重慶的報刊文照;有辦事處最後一批成員,董必武、華崗、潘梓年、錢之光等撤離時的合影等。

結語:

等我們參觀完周公館後,有留戀有懷念更有深思和一抹嘆息,原來外表安靜的地方曾經暗藏諸多國共交鋒時的腥風血雨。幸得周恩來等革命先輩不顧個人安危,抱持艱苦樸素的生活理念,一心為黨為國為人民,憑藉機智過人的智慧,以春風花雨般的手段周旋,才一次次化解了一場場暗流湧動的戰鬥,為革命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我們今天這份難得的漫步春天的悠閒和幸福是多麼的來自不易呀!

“雲上”春天小劇場:上海周公館

周恩來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