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上了高中會成績下降很快, 腦力也跟不上了?

優學優考策略


首先,高中的出題模式和解題模式與初中,小學相比是不一樣的。

小學的時候是老師教你怎麼做,你就照著老師的做就行了,因為都是死的東西。以數學為例,比如兩位數乘以兩位數,老師只要通過幾個例子,告訴你運算方法和格式,大多數學生只要依葫蘆畫瓢,就能計算其他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

到了初中,學習模式會發生一些變化,學習的東西也變多了(但是中學生的智力發育也相對更成熟了)。比如讓你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大多數學生只要掌握證明全等的判定方法,找到對應的條件就可以,不需要想太多,這對大多數初中生來說都能學會。但是如果題目變一下,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如AB=EF,這時候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強,思維比較發散的學生,可能會首先考慮有幾種方法來證明兩條線段相等,在根據題目條件選擇什麼樣的方法來證明會比較簡單,甚至通過做輔助線的方法來解題,這中題對能力比較強的同學才能夠做出來的了,一般成績中等的學生會比較吃力。但是這種題在中考佔分比例並不大,對於大多數同學,只要拿下基礎,120分的數學就能拿到100-110分了。那麼其他的理科,比如物理化學都差不多的情況。所以初中學生只要拿下基礎題(這些基礎題就和小學口算差不多),成績就肯定排在中等了。

如果一個基礎還可以的初中生還想提升,找個輔導老師,跟他講講題型和解題套路,考試就能那個很高的分了,注意的提高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在短期內學會了相關題型的解題套路,但未必是數學思維提高了多少。所以這部分所謂的優秀學生到了高中,成績極可能又掉下去了。

到了高中,大多數理科內容變得更加抽象,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想。像小學和初中依葫蘆畫瓢已經不行了。到了高中更重視方法,一道題目不僅僅要知道怎麼做,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很多題目既需要讀懂題目意思,還需要根據給出條件建立數學模型,建立數學模型後,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個知識點,複雜的計算,考察的能力非常的綜合。很多同學題目意思都讀不懂。

第二,上了高中,個人的情商會在學習中顯得更為重要。高中階段,解題技巧,解題方法這些都可以從老師那裡學到,但是解題意志卻需要不斷的磨練和積累。在高中,一道題不再像小學和初中那樣,幾秒鐘就出答案了。他往往需要不斷的地試錯,不斷地失敗,不斷地修正,如果不能堅持,最後只能功虧一簣。解題意志這個東西沒人能都交給你,只能自己不斷的磨練,如果僅僅是學會了方法,卻沒有耐心和意志力,在解題過程碰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就想放棄不幹了,肯定是學不好的。

第三,高中會成績下降很快並不是腦力也跟不上了,而是 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意志諸多方面都跟不上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我們排除掉那些天才學霸不談),高中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意志上面分別比較大,所以導致了學習成績的差次不齊。


柳州數理化君


我談談同事兒子小Z高中學習吧。

小Z初中在全班成績一直很穩定,前三!初中畢業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安慶一中(省示範中學)

高一時。班上56人,大概排20名左右,高二成績出現滑坡,一度下降到40名以外。

原因:

一、初中學習好,老師重點關注。到高中,大都來自各校優秀的學生,成績只算中上等小Z,老師對其關注也就一般

二同事和老婆工作忙,對小Z缺少管控,小Z在高中時學習分心,晚上和同學經常去當時的網吧,同亊開始並不知道,後來其鄰居發現情況才告訴了他。

三、偏科。小Z數、理、化、英語都不錯,但語文課很差150分試卷,經常只考7、80分。嚴重影響總成績。


安慶光餘


不是腦力沒跟上,是學習意識和學習態度沒跟上。

你好,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當過6年高中生家教。在我接觸的學生當中,發現大部分同學高中成績下滑的原因是沒意識初高中學習的差別,使他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態度依然停留在初中階段,無法適應高中學習。

我寫了一本書【高考衝刺筆記】,書中有對高中各階段學生產生的問題有詳細的分析,也分享了高中各科目的學習攻略,有需要的同學或家長,私信【高考】,即可免費領取。

高中課程在知識量上還是知識的難度上無疑是高於初中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付出比之前多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還是像初中一樣,只在課堂上學習亦或是大部分時間用到玩樂上,大腦肯定是跟不上的,即使天才也很難。

所以如果高中生沒有一個更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意識,成績是很難趕得上,進而出現下滑的現象。

那麼進入高中後,該如何做到有效學習呢?

1.主動預習。高中課程每堂課都非常緊湊,很多知識點都是一帶而過,老師根本沒有時間講第二遍。預習的好處是讓聽課更有針對性,看不懂的知識點提前標註出來,這樣注意力就會集中在不會的點上,減少了大腦負擔,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2.課下及時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特別是數學、物理等科目,邏輯性都比較強,上個章節沒有掌握牢固,下個章節聽課就會有很大困難,一定要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3.調節好心態。沒有人能輕輕鬆鬆的考上好大學的,若你想有一個好的未來,那就要卯足了勁去學習,去努力!把遇到的一個個學習難題解決掉!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清華博士說高考,關注我每天獲得跟多學習資訊!


清華博士說高考


上初中的時候,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等你們上了高中就輕鬆了”,但實際上,考入高中只是一個短期目標的達成,同時也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有7年初高中生教學經驗,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上了高中會成績下降很快?

一、高中課程難度增大

初中的知識相對簡單,只要認真聽課,勤複習,多讀多練,基本上都學得不差,初中大多數考的是記憶能力。但高中的知識難度增大,尤其是高中數學,需要具備很強的思維能力,不是單靠初中那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可以學好的,所以很多人上高中後就覺得難學了,成績不好,就會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二、高中老師授課進度快

因為要在兩年時間學完三年內容,剩下高三一年時間複習,所以老師授課的速度與初中相比更快。之前我有很多考上高中的學生跟我說,高中老師講課的速度很快,不像初中,一個內容可以分幾節課講,第一節學不會,第二節第三節就會了。但高中不同,明明是該分三節課講的內容,有可能會做一節課講完。所以這也是高中成績下降的一個原因。

三、尖子生雲集,降低了優越感

俗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些原本在初中成績很好的學生,但是考進高中之後,跟其他優秀的學生一比就比下去了。因為初中時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優等生,上了高中之後卻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多了去了,產生眼中的心理落差,這也是造成厭學的一個原因。

四、沒有做好學段過渡

初中與高中知識難度差距很大,高中的各科知識非常抽象,而且學習節奏又快,如果不提前學習,掌握高中的學習方法,高一會出現跟不上進度的情況,時間一長不僅學習成績沒有長進,自信心也會被打擊。這一切都是因為最初沒做好準備,被動,低效,陷入惡性循環。

高中成績下降是腦力跟不上嗎?

不是,高中時期正是我們腦力的巔峰時期,是我們學習東西最快,記憶最好的時期。這個階段的成績下降與我們生理上的腦力沒有關係,主要是我們心理上的消極,自我否定,學習是需要主觀能動性的,“我要學”“我想學”這種主觀意識上的想學習,和被動的學習,在學習效果上差距還是很大的,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自己腦力跟不上,主要還是沒做好過渡,心理沒轉變過來,而導致了自我否定,覺得自己腦力不足。

如何解決?

一、利用暑假做好過渡

中考結束後的這個假期非常重要,切忌過於放鬆。這個暑假可以好好利用起來,提前做好學段的銜接,可以提前預習各科的知識,及時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利用暑假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整體的學習生活向高中靠攏,提前適應,等到高一開學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適應高中繁重的學習生活。

二、擺正自己的心態

心理學上有一種空杯心態,象徵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高一開始,不要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不要看別人的分數,要看自己的進步!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我整理了《高中全九科知識思維導圖》,這些思維導圖把高中各科複雜的知識,做了一個串聯,可以幫助同學理清思路,更好地學習高中的知識,需要的私信我!


高考學習圈


我曾有一個學生,她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有些問題之簡單、她理解問題角度之奇怪、給她講清楚之艱難常常認人抓狂。但是她一直在堅持問,我一直在咬牙切齒地回答。以她的理解力和當時的水平,她做題的量告訴我她有多麼努力,多麼辛苦,使我常暗自佩服心疼。高一她的成績在班上的中下水平,慢慢地她到了中上,她的問題也越來越有深度,最後高考她上了重點大學。四年後她上了蘭大讀研。

其他老師有回答了學習方法問題,都很好,很重要,可以借鑑。我這裡只想說,客觀的條件不能改變,特別聰明的人並不多,多數學生的頭腦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你能否搞定高中學業取決於你的態度。



桃子教英語


這個深有體會。

初中時,我們是一個半鄉鎮選出來的重點初中。只有一班和二班兩個班。

由於初一迷上少林拳,對學習有點荒廢。但成績還是在中上,語文一直是前茅,因為看書多。

二班有兩個女生,兩個男生,霸佔了年級的前三名。記得一次幾何考試,二班兩個女生拿了滿分,哥只有區區30分。

二班的班主任意氣風發,走路都是昂著頭。我們的班主任難免有點沮喪,臉上掛不住。

那時候,很羨慕人家能考的如此優秀。

但到高中,二班的那四個已經很平常,日常模擬數學考試,我牢牢佔住了年級第一名,第二名最少差我二十多分。語文由於老師的“個人好惡”,以一分之差屈居過幾次第二名。

原來初中的那幾個學習尖子,早都被甩到了後面,數學總是可憐的在及格線晃悠。

高考時候,二班那四個尖子,只有兩個中專上線,另一個復讀幾年沒成氣候。

一千多個小學生選出來的一百來個初中生,到高中階段,考上本科院校的只有我和當年初中同班的第一名。哥那年理化考的太菜,兩門分數加起來頂不住一科數學。如果理化正常發揮,走個清北有點玄,但考個重點是不會有多大問題的。

初中同班那個第一名,往常年級只能排在四五名左右。日常很刻苦,總是早起晚睡,持之以恆。

努力確實可以彌補一下局部的分數,但感覺領悟才是提升的王道。畢竟初中多的是記憶為主,高中則需邏輯思維能力跟得上才行。



木才不是鐵


其實並不是腦力跟不上這個原因,更多的是很多人上高中後自主學習能力變差了或者是沿用了初中的學習方法,沒辦法面對高中更深更復雜的數學體系。

我上高一所在的班級就有很多這樣的同學,有一個同學進班時他的中考成績在我們全班排名第一,很多同學都戲稱他是“精英仔”,但是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之後,他其中考試的排名僅在班級中下游的位置,其他進班時排名靠後的部分同學卻都有極大的進步。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學習不夠認真主動,跟其他不愛學習的同學經常打打鬧鬧,上晚自習也沒有認真做習題,跟那些同學聊天講話。反觀那些取得進步的同學都是上課聽講回答問題,課後追著老師問問題的,晚自習認真做題的。可見高中的學習更要自己的努力和認真,積極和主動,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上高中後需要更新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延長自己的學習時間。特別是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的難度會驟然提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和學習。而不是像初中那樣稍微學習一下就能掌握的。


木棉花教育


因為上高中才能看出誰腦袋好使誰才能學習好!高中時代真是拼智商的時代,不服不行。學霸絕對都是高智商的人,我也是在我們當地重點高中畢業的學生,我承認上高中的時候無論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拼不過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不管多麼難的題人家都能算出來,背題也是人家看幾遍就記住了,當時感覺真是神一樣的存在,所以那些說衡水高中都是培養書呆子和學習機器的人你們真沒有資格評論人家,估計你們這幫人可能連普通高中都沒上過更不用說重點高中啦,你們就像螞咋一樣到秋天就凍死了連冬天是什麼樣都不知道,所以有什麼資格評論冬天呢?


yanshi1234


為什麼很多人上了高中會成績下降很快, 腦力也跟不上了?

我就是那個小學初中成績還挺好,高中成績下降很快的那個~我覺得我有點發言權~

並不是腦力跟不上,是基礎概念沒弄懂,沒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高中與初中相比,學習內容的深、學習節奏快,導致一些沒有做過渡準備的同學,措手不及。

一、知識量大幅增加,學習內容比較深

初中時學的很輕鬆,是因為初中知識偏記憶,涉及的概念比較淺顯,稍微努力一點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高中不一樣,知識量陡增,題目難度增大,高中一年的學習量幾乎比初中三年的學習量還大,沒有提前準備和預習的學生,一下適應不了,會出現成績倒滑現象。

二、學習節奏快

正因為高中的學習內容多,高三一年基本都在複習,所以高中課程要壓縮到兩年之內完成,老師的授課節奏會快很多。

有一些學生適應不了快節奏教學,課堂上會出現很多還沒聽懂,就被老師講過的內容。課下又沒有及時複習,導致知識盲點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吃力。

三、學習態度出現問題

由於學習內容難、節奏快,很多同學成績下滑,導致自信心缺乏、情緒焦慮、厭學、壓力過大。

學習態度影響學習情緒,情緒不好,學習不專注,成績下滑更厲害,彷彿就是惡性循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糾正學習態度尤為重要。

解決辦法:

關於學習內容和教學節奏,我們可以利用中考結束後的暑假期間,預習高中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沒信心的,還可以報一下學習班,提前適應高中的教學節奏。

在學習中,已經出現成績下滑的學生,首先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一時沒跟上,概念沒完全弄懂。家長也要積極助力孩子,幫助孩子調整學習心態。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網絡課程有很多,一遍聽不懂可以聽兩遍。把基礎概念弄懂,學會舉一反三,學習起來就會輕鬆很多。

我是@素人遠兮,一名在職中醫針推醫師,喜歡讀書、刷劇、戶外旅行。人一生的努力,無非是為了"幸福"二字。關注孩子幸福,是我碼字的動力。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孩子成長問題。

素人遠兮


我小學初中學習很好,高中就英語和物理不錯,記得有次高二物理模擬題,全班就我一個對,其他門都不好,學習成績一般還不到,高三我痛下決心學習,結果高考大專都沒到,複習一年高三,我拿出決心學習,結果211大學,大學前兩年數學和英語還不錯,大三開始打遊戲,經常通宵,結果掛科好幾門,差點沒畢業,畢業後沒找到工作,後來又狠下心考研究生,考上了985研究生,工科。哎,想想,主要是態度問題,經常放縱自己,都是後來逼得沒辦法了一狠心又上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