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悠悠的慢生活


據相關媒體報道,3月16日21:34,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長征七號改 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出現飛行異常,發射任務失利,這也是長征七號火箭自2016年首次發射成功至今,第一次出現問題;



至於說,長征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筆者認為,鑑於長征七號火箭,對標的是取代長期使用的長征二號系列等主力火箭,它的發射失利,必定會對我國航天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並不會太大;


因為,此次發射的長征七號改火箭,本身是一款新改進的型號,屬於改進型號當中 首次發射,本身就帶有試驗的性質,也具有較高的失利風險,畢竟,這款改進型火箭 並沒有真正承擔起 主力火箭的發射使命,因此,此次發射失利並不會造成太大負面影響;

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火箭 可以做到100%發射成功,任何一款火箭,都是從試驗中 去檢驗和認知,相信我們的航天科技人,會在此次發射失利中,總結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來對接下來的長征七號火箭 進一步改進,不斷提高其發射成功率,真正將長征七號火箭,改進成一款成熟的主力運載火箭。



關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長征7A昨晚發射的不明原因失利可能會影響今年的航天任務。 週一,長征七號甲火箭的第一次發射失利,導致一顆衛星無法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開發和製造火箭的中國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常在宣佈任務成功後宣佈發射。類似的任務簡介通常在發射後一小時左右宣佈成功,但這次沒有宣佈。



發射後不到兩個小時國家媒體宣佈失利,沒有說明失敗的原因和性質。隨後表示航天專家將對異常情況進行調查。 發射的衛星早先被命名為“新技術驗證衛星-6”。發射前沒有發佈更多細節。 發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小心地在文昌。沒有發佈推出公告,也沒有發佈空域關閉通知。

此前在文昌的發射,包括12月長征五號發射進行直播。 長征5B的試飛籌備文昌也在進行中。目前還不清楚長征7A的失敗是否會對計劃於4月中下旬進行的發射產生任何影響。 長征7A是標準長征7號的改進型,它已經發射了兩次。2017年測試天舟補給飛船,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是它最近的活動,長征7A使用RP-1和液氧推進劑,可以替代使用有毒推進劑的舊型號。

長征7A的模塊化設計意味著它與其他新型低溫長征運載火箭共用相同的發動機。根據異常的原因,故障可能會影響即將到來的任務。 RP-1/液氧側增壓器和核心級與長征5號有共同之處,包括YF-100發動機。這些引擎的一個問題可能會影響長征五號計劃的任務,包括中國第一次獨立的星際任務—七月份到火星。它還可能對空間站計劃產生連鎖反應。



如果問題出在第二級YF-115發動機上,故障的影響可能僅限於長征6號和7號系列火箭。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開發的長征6號的一個新型號預計在2020年晚些時候問世。

一個較高階段的問題可能會對舊的長征3號系列火箭產生連鎖反應,正如長征7A第三階段一樣改進自長征3B。3B是目前中國衛星發射的主力。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2020年3月16日21時34分,位於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甲火箭)進行首次發射,隨後官方報道火箭發射任務失利。

但所有的官方新聞裡並沒有提及具體的“發射失利”情況,是發生了什麼故障還是咋的?只說了“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就沒有更多的信息了。

從我查到的自媒體報道顯示:“事故發生在火箭升空後約3分鐘左右,一、二級火箭分離的時候芯二級發生爆炸了。”由於沒有官方信源確認,分析是否屬實暫時不太確定。

此次發射的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即長征七號甲(CZ-7A)是在長征七號基礎上增加了一個三級火箭。火箭全長為60.13米,火箭芯一級和芯二級直徑為3.35米,芯三級直徑為3米,單個助推器直徑為2.25米,火箭起飛重量為573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7噸。

雖然是新設計的新型火箭,但其實它所使用的技術都是相當成熟的,芯一級和芯二級都沿用長征七號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一級和助推器均為YF-100發動機,芯二級為YF-115發動機。新增加的芯三級採用低溫液氫液氧做燃料,而這芯三級的發動機是長征三號上使用過的YF-75發動機。

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的設計製造主要用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此次發射任務搭載了一顆“技術驗證衛星-6”,據說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此次發射計劃是要把它送入36000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外媒分析這是一顆預警衛星。

此次發射失利可能導致此“技術(yu)驗證(jing)衛星”部署計劃延後。

官方報道將會組織專家調查研究故障原因。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所以,後續的調查非常重要,它關係到我們能否避免同類型故障的發生和下一次發射的順利進行。

作為一個新型火箭的首飛,失敗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沒有一個國家的火箭發射是100%成功的,何況這是首飛。期待專家組儘快找到原因,加以改進,期待下一次的發射成功。


星宇飄零2099


長征七號在16日發射失利,一定不能小瞧了這件事,它未來將要取代的是長期使用的長征2號、3號和4號,是我們未來航天發射的頭等主力。自從2016年首次發射成功到現在,這是它第一次出現問題。新火箭出現問題再正常不過,不必刻意解讀。

看航天大國那些成熟的火箭,一次次出事,不也挺正常?今天長征七號失利,至少說明,它還沒有足夠成熟,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現在出現問題,即可把壞事變好事,克服解決以後,它就會成熟起來,承擔起主力火箭的真正使命。技術規律均如此,需要在實驗中去檢驗和認知,“長征七號”要開啟新的長征,要在戰勝無數艱難和險阻之後。

世上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之事,從發展規律解讀,出現問題也是好事,會使我們踏平所有坎坷,解決所有問題,出現技術最靚麗的一抹曙光,這就是不經歷風雨無以見彩虹的真正含義。

如果站在航天人的角度去觀察,他們拼搏的精神,被稱為航天精神,已經贏得了很多,志在星辰,正在向深空探測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從來不懼艱險和荊棘,鼓舞著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後繼。胖5失利以後,他們開啟白加黑模式,夜以繼日,苦戰苦奮了兩年,終得找到了原因,催進了胖五的成熟。如今長征七號的問題又橫亙面前,相信他們會知難而進,愈挫愈勇,以加倍的努力,早日解決問題,因此讓我們為航天人加油助力。


魂舞大漠


據國內權威媒體報道,3月16日21時34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航天火箭,作為輸送衛星、載人飛船等上天的運載工具,屬於世界上少數幾個航天科技發達的國家才能研發,可謂航天工業上的皇冠。新華社的報道沒有提及長征七號改的相關載荷信息,火箭雖然也是長征七號,卻是一款改進型的火箭,屬於新型火箭首次發射,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風險。
任何高科技的產品,同時都伴隨著高風險,這應該成了民眾的共識,任何航天發射,哪怕是一型成功的產品,由於種種原因,都可能面臨失敗,因此,世界上百分之百發射成功的火箭,事實上是不存在的。遠的不說,僅2019年航天發射,就存有數次失敗的案例,以色列公司 SpaceIL 的著陸器 Beresheet 在月球墜毀、 美國SpaceX 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在發射臺爆炸、伊朗的太空計劃在1月、2月和8月連續三次火箭發射失敗、印度發射的“維克拉姆”著陸器在月球墜毀等。
對於“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發射失利,正如新華社所報道的內容中所說,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葉劍英元帥生前留有一首名為《攀登科學高峰貴在有心》的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對年輕人考上大學,可謂起到了極大的鼓勵作用。
本文作者以為仍然適合當下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航天科技本身和軍工分不開的,葉帥生前對航天軍工非常重視和關注,關心我軍的現代化和正規劃建設,我航天科技工作者,會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長征七號”火箭加以進一步改進,以此提高發射成功率。
編號為CZ-7的運載火箭,據百度百科記載,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重量約597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4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當然,發射失利的CZ-7改型火箭,具體數據搜索不到的,只能留待以後公開了。
此次發射據稱是一枚“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是一顆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衛星,因此沒有太多的內容介紹,主要用於同步軌道的對地觀測試驗,有分析認為很可能是一枚同步軌道預警衛星,據北京晚報報道稱,“長征七號甲發射失利,期間海南文昌曾實施交通管制”。

由於國際上發射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衛星都是比較重要的重型衛星,包括氣象衛星、導航衛星、通訊衛星和預警衛星;因此,是一顆中國歷史從來沒有過的衛星,據此判斷只能是預警衛星了。
儘管長征七號改火箭發射失利,但卻擋不住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國所有重點型號的衛星,都會同步備份一顆衛星存在;因此,正如媒體報道“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找出火箭發射失利原因以後,新衛星將繼續發射到太空。

國平軍史


長征七號甲火箭是我國新研製出來的中型運載火箭,但在昨晚(3月16日)的首次發射任務中,長征七號甲火箭沒能按照預定軌跡飛行進入太空,發射宣告失利。

那麼,長征七號甲火箭發射失利會影響中國航天嗎?

長征七號甲火箭是一款液體燃料火箭,助推器和芯一級使用YF-100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芯二級使用YF-115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三子級使用YF-75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這樣的動力配置,可以讓長征七號甲把最重7噸的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未來可用於通信衛星、導航衛星的發射。

然而,長征七號甲火箭的首飛沒能取得成功。火箭出故障的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有待詳細調查才能得出結論。

如果是一級火箭或者助推器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100的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任務。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YF-100成熟可靠,而且長征七號甲火箭的一二級當時也有分離。

如果是二級火箭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115的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任務。長征七號是未來中國航天的主力火箭,預計承擔八成發射任務。長征七號已經成功發射過兩次,長征七號甲是基於這款火箭發展而來。

如果是三級火箭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75的長征三號系列火箭的發射任務。長征五號二級火箭所用的發動機為YF-75D,這是第三代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與YF-75並不相同。

但不管怎樣,長征七號甲的失利不會對中國航天產生長期影響,只會對短期的發射任務產生有限影響。中國航天接下來會有一系列大動作,包括計劃在今年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月球採樣返回)、火星探測器,以及計劃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這都將依賴於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長五已經取得圓滿成功,這些任務預計都能如期進行。

隨著我國航天科技的持續發展,中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一直處於很高的水平,2018年的成功率為97.4%(38/39),2019年的成功率為94.1%(32/34)。要知道,在這些失敗的統計數據中,還包含我國民營火箭的兩次失敗。

此次失利只是我們星辰大海征途上的一次小插曲,這並不會阻止我們飛向宇宙的步伐。這些困難一定會被我國廣大的航天科研人員逐一克服掉,中國航天一定會取得更多成就。


火星一號


3月16日21時34分,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飛任務,火箭發射深空三分鐘後解體爆炸,預示著此次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敗。目前已經有技術專家在跟進分析調查,爭取儘快的查找出失利原因。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在技術成熟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上發展而來,唯一的區別是換用了環保型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未來在發射貨運飛船的任務中長征七號將起到主要的作用,運載能力上屬於中等,要弱於長征五號。長征七號採用“兩級半”的構型,火箭總體長度在53.1米,芯級直徑3.35米,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捆綁在其側,可以實現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大於14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超過5.5噸。



而這次發射失利的火箭是修改之後的長征七號,算是一種新型的火箭,在長征七號火箭上增加了液氧液氫三級(這也是長征三號甲的關鍵技術),這就是和長征七號主要的區別,最終如果可以成功將實現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7噸,填補了一塊空白。


這次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本質上就是長征七號的加強版,增加的結構實際上也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可以說是長征七號和長征三號甲的組合體加強版。長征七號在2016年就已經完成了首飛任務,這意味著技術沒有問題,而長征三號甲更不必說。那麼現在組合後出現了問題,那就需要去找液氫液氧三級和長征七號的連接結構問題了。

當然了運載火箭攜帶載荷入太空,是不能差一分一毫的,稍有差錯結果可能就出現大的變動,因此說哪怕一顆螺絲釘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在航天領域的失敗是在尋找總結經驗,它會讓我們變得更極強大,太空探索路阻且長,現在的錯會讓我們明天變得更加完美。而對於中國航天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儘快尋找出問題解決掉就好了。



科學黑洞


據多家媒體報道:3月16日21時34分、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的“長征-7”代號“CZ-7”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發射失利、航天各部門正在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發射失利的原因調查……。


(組裝過程中的“長征/CZ-7運載火箭)


(發射塔架上的“長征/CZ-7“運載火箭
)

“長征/CZ-7”改中型運載火箭、箭體全長60.13米、採用常規燃料+低溫液氫液氧動力、起飛重量573噸、可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衛星🛰️(7噸)級、填補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5.5噸~7噸之間運載火箭的空白。
(長征/CZ-7發射瞬間


)

“長征/CZ-7”運載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迫切需要優先發展而全新設計研發的新一代中型運轉火箭。

此次發射火箭🚀搭載了一顆“技術驗衛星-6”🛰️。

大推力運轉火箭🚀的研製、發射屬於高精尖航天項目、世界上能研發此類火箭的國家寥寥無幾、技術要求高、風險大、任何幾個研究此類火箭的國家都不是一帆風順(尤其是全新型號火箭)、火箭發射失利也常常發生。

中國的航天技術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各型號火箭🚀發射成功率同樣在世界第一梯隊。

“失敗乃成功之母”儘快查清楚發射失利的原因、為後續發射掃清障礙。

此次發射失利、會影響我國新型衛星🛰️的佈署的時間!


孔乙己亂彈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征程中免不了挫折和失敗,但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再次出發的勇氣。

昨天晚上,無數航天迷關注的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首次執行發射任務,火箭在發射後飛行異常,隨後官方宣佈發射失敗。

長征7號甲首飛失利令人惋惜,而且其搭載的載荷據稱是用來在太空中監測大型水面目標的衛星,聯繫到近期強敵航母編隊又在南海附近耀武揚威、亞太軍事局勢因某島重大政治節點而升溫,此次發射失利更是讓廣大軍迷痛心不已。

這也是繼2017年7月2日長征5號發射失利後,短短几年間中國航天事業遭受的又一次挫折。當中國航天發射事業發展到新的階段後,將遇到更多、更復雜的問題,這樣的失利值得我們好好總結。

關於此次發射失利的原因,在官方尚未公佈的情況下我們這些普通軍迷就不要妄下結論了。而對於長征7號甲型運載火箭,作為功勳卓著的長征2F運載火箭的接班人,在技術上也繼承了長征2F很多成熟技術,是未來我國航天發射的中堅力量,首飛失利確實有點傷士氣,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好好總結。

但是,在這樣一個略顯灰暗的日子裡,筆者要說:航天事業總是避免不了挫折和失敗,世界上的航空強國都有過更灰暗的記憶。

世界第一航天強國美國在其航天發射史上曾經發生過多起發射事故,其中航天飛機發射失敗、在眾目睽睽之下機毀人亡的巨大事故就有2次。

另一個航空強國蘇聯也發生過N1火箭在發射臺上爆炸、數百名航天精英犧牲的重大事故。

目前在民營航天發射領域大紅大紫的SPACE X的獵鷹可回收火箭也經歷多次失利,甚至一度前途暗淡、行將破產。

航天事業本來就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人類航天事業的進步也總是與挫折與失敗相隨,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對於長征7A首飛失利,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2019年我國航天發射32次,高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航天發射次數的三分之一。中國航天事業已經強大到不會因暫時的挫折而備受打擊,更不會偃旗息鼓。相信在總結經驗、重整旗鼓後,中國航天會有更多的好消息,別忘了,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影響不大,現在不知道是怎麼了,一群不明所以的人蹦出來瞎扯,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中國每年的航天任務有多少這個能不能扯清楚。說清楚這個問題咱們先從今年的發射任務和中國各種火箭的技術指標來說。

首先這次飛的是長征7甲火箭,是由過去的長征7號火箭加上長征3號的第三級組成的一種新型火箭,這次發射任務是長征7甲火箭的首飛。目前故障原因尚不明確,從當地人自己直播的情況來看,故障應該出現在二三級分離的階段,可能是分離不成功或者因為分離式第二級推力尚有,第三級點火延遲導致二三級撞在了一起引發了爆炸(類似於SpaceX獵鷹9號的那次爆炸)。當然這些只是個人根據當地人視頻直播進行的推測,不一定就是事故原因,真正的原因請以官方通告為準。

好的咱們再來說說技術方面,接著我們前面的東西來說,長征7號的助推器和第一級使用的是6臺(助推器4臺芯一級兩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長征5號助推器同款),從第一級和助推器成功分離來看第一級的設計和發動機都沒有問題,所以這款發動機出問題的可能性可以排除,第二級使用的是4臺YF115液氧煤油發動機,個人認為這款發動機出問題的可能性也很小,當然一切還得看以後的調查報告,第三級是來自長征3號的第三級,使用的是YF75液氫液氧發動機,長征3號作為一款老勞模火箭,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個人依舊認為發動機不可能出問題,問題出在箭體設計和結構優化上。

說完了技術特徵咱們再來看看影響有多大,如果真如我所說是箭體設計和結構優化的問題(畢竟直接把長征3號的第三級接到長征7號上太簡單粗暴了),那自然是誰都影響不到,但長征7甲自己可能需要重新設計了。如果咱們疑罪從有方面來看,直降將第二級第3級全部定為有問題全部要歸零處理,那情況又如何呢,首先勞模長征3號肯定要受影響,但好在今年北斗的GTO(同步軌道)衛星已經打上去了,再往後的GTO任務並沒有多少,低軌任務可以用長2、長4代為執行。今年的幾個重點任務,諸如火星任務、嫦娥5號都是由長征5號火箭運載,在這方面不會受到影響。

所以對此我只能說長7甲可能要受不小的影響了,搞不好要重新設計。但對今年的任務影響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