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到底可靠嗎?

用戶9981617689286


一般來說,銀行自己的產品比較可靠,銀行代銷的產品風險偏大(坑多)。

現在的銀行就像一個金融超市,各種金融產品都可以買得到,包括各類存款(大額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等)、銀行理財(包括活期類和各種短期類)、信託產品、債券產品、基金產品、保險產品等。

除了存款類和銀行理財類,其他的都風險偏大,所以後面幾類產品經常被投訴不靠譜。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想買後面幾種產品的,必須要自己去了解、懂得這到底是什麼產品,不同的產品名稱那肯定就是不一樣的,不要把理財當成儲蓄,儲蓄無風險,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至於推薦的問題,銀行員工的營銷任務非常重,特別是代銷的產品,也就是那些保險、基金、信託的營銷任務很重,獎勵也高,所以他們會盡量推薦這些代銷的產品而不是銀行自己的存款和理財。畢竟這也是人家的工作,誰不想工資高點,獎金多點,罰款少點。

所以,要想靠譜還是要靠自己。想買的產品要自己去了解清楚到底是什麼類型,什麼投向,什麼風險等級。理財這件事,適合自己的、在自己風險承受範圍內的就是最好的,別太相信他人的推薦。


讀毒獨310


多數情況下是可靠的,這個與收益率有關係。正確的說如果收益率在5%以下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如果是在6%以上就要考慮風險的問題了。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金融詐騙案,動不動就是上百億的詐騙大案,其中網貸ptp 是最驚人的。那些個的收益率也就是15%左右,可是到後來本金也拿不回來,這樣的投資怎麼能去做呢?在來說說證券市場,暴漲暴跌,這樣的風險是沒有多少人能承受的。

所以說,做理財還是要選擇收益率在4%左右的最為保險。如果實在害怕,只有放銀行了。2%左右的收益率是絕對的穩當。




hy新的旅程


銀行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到底可靠嗎?

以往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都是承諾保本保息的,也就是剛性兌付,自從資管新規以來,實行的是淨值型理財,不再承諾保本保息,所以如果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話,風險自擔,從這一點來說,還是有風險的。

但是銀行是極為注重自身的聲譽的,不會胡亂向客戶推薦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而且客戶在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是需要在櫃檯做風險測試的,同時要進行錄音錄像保存的,銀行理財經理會根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推薦相應的理財產品,根據風險測試等級,可以劃分相應的理財產品,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謹慎型和穩健型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風險為零,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五萬起投,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

但是有些中小銀行的利息有可能會達到4.5%以上,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存款更划算,同時從安全性來,存款是承諾保本保息的。
另外,現在的銀行理財經理更偏重於向客戶推薦結構性存款,這是因為結構性存款,目前歸存款條例管理,按存款對待,是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給一個浮動的利息,一般在1%到6%,相對於理財產品承諾保本,而收益率有可能和理財產品持平或更高,所以更受客戶歡迎。



大海侃股


選擇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這麼幾個方面

  1. 預期年化收益,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都低於5%,這樣的話一般是保本保息的,但還是要注意繼續往下看。
  2. 投資期限,一般銀行理財產品都是365天之內,超出期限需要看年化收益。
  3. 是否保本保息,這個很重要,不要看到預期年化收益高就投錢,高於5%需要注意,在目前基準利率的情況下要看是否是浮動收益和不保本。
  4. 看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一般年化收益率低於5%的理財產品投資於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債券等等風險較低的標的。而高於5%的一般會投資於股票市場,基建,黃金等等。
  5. 如果風險偏好低就選擇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按照自己的資金情況選擇期限。如果風險偏好較高可以投資浮動收益品種,但是一定要了解以上情況,還有投資標的目前的價格和各種經濟數據。
  6. 最後一點最重要,投資有風險,一定要選擇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去投資,如果虧損了要能承受。

更多經濟學和金融學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我。


成戊T戌戍


看到這個問題,我理財你的意思應該是,銀行理財到底保不保本,我就這方面問題,可以回答一下,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今年底保本理財也將退出理財市場,

1、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隨著這一條規定的實施,我們也並沒有發現理財產品出現大面積的“風險”。所以理財產品的投向,是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你買的理財產品投向是哪裡呢?

2、很多銀行除了賣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會代理銷售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消費者一定要多瞭解投資去向,是否在自己的承受範圍?比如,如果你的產品投向是信託、保險、股票等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那麼風險要比銀行自營的高得多,一旦出了問題,就得不償失了。

3、理財產品按風險劃分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我一般建議,初次購買銀行理財的客戶,最好先從短期和穩健型開始,不要強迫自己,買了理財,回去天天提心調膽,那就沒必要了。

所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要求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杉姐說理財


這個需要具體分析,理財產品眾多,沒有絕對得靠譜,也沒有絕對得坑。

選擇理財產品時我們從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三方面考慮,三個維度都不錯的產品必然是好產品。

那麼當銀行推薦產品時,我們也不用一竿子打死,認為推薦就是在忽悠我們掏錢,我們自己分辨一番即可。

第一,看安全性

這個又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就是看機構的安全可靠性,比如大銀行的定期和民營銀行的定期,顯然的大銀行會更靠譜,至少不會突然倒閉。

第二就是產品本身的安全性,理財有風險,有的高有的低,選擇自己能夠承受的即可。

第二,看收益性

理財就是為了賺錢,收益當然非常重要,同等條件下自然選擇收益高的產品了。

銀行推薦的產品我們可以和第三方平臺上的產品對比一下,看看其收益水平如何,然後我們擇優即可。

比如,同樣類型的債券基金,銀行推薦的幾隻基金中收益約5%,收益波動性稍微有點大。而第三方平臺上的基金,收益可以達到7%,而且收益基本是直線增長。那麼銀行推薦的產品就不是最優選擇。反之,銀行的產品就是可以買的。

第三,看流動性

這個比較好分辨,看產品是否有理財時間限制即可,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是好的。

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目前絕大部分應該還是有封閉期,半年到兩年不等;而第三方平臺上或者其他類似的產品,比如穩健型的基金(投資標的一般以現金、債券為主,股票為輔,和市面上很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類似),沒有時間限制,而兩者收益又差不多。那顯然的選擇基金為好。

總結一下

銀行推薦理財產品是非常多,從銀行定期、債券到基金等等,不能說都是好的,也不能說都是坑,具體產品具體分析。從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個方面考慮就行。


閒散的小愚民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理財方式有千萬種,專業人士的推薦很有用,但是如果你想做好理財、遠離風險就一定要做到自己也堅持學習。

相信很多人在新聞中都看到過某某儲戶理財產品血本無歸、某某銀行銷售給客戶的銀行理財變成了保險產品等等,銀行員工對客戶的期滿固然可惡,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財富多用一些心思會不會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呢?本人極其不提倡做那些完全不懂只靠信任就把身家交給別人的理財方式,想要遠離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風險:

1,自己多學習,多看看相關書籍或者材料,哪怕多看看新聞也能懂得很多防詐騙的信息。

2,在投資之前多方打聽,多聽同行之間的對比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大家都想做成這個生意,就會指出對方的缺點,問的多了就知道各家的優缺點了。

3,在簽訂投資協議之前一定做到看一遍協議內容,有很多人在維權的時候很被動,就是因為籤協議的時候從不看協議,完全憑藉信任就簽署協議,殊不知,真到了對簿公堂費一天只有那份協議才能保障你的根本,所以任何簽字

蓋章都要仔細更仔細!

4,儘量做自己熟悉的投資,不熟悉的重大投資一定多聽取各方專業意見,不要頭腦發熱擅作主張,多和有相關背景的朋友、親人喝喝茶請教一下,既拉近了關係又學習了知識,又降低了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建議重大投資不熟悉的一定不做,做的話也要等到熟悉之後才做,祝您投資順利好運!


E叔聊股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向客戶推薦的理財產品也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購買,產品都有風險級別,一定要看清楚



愛好投資的小姐姐


就個人所瞭解的來看,銀行推薦理財產品分為幾種,一是專門的櫃檯理財經理其主要業務就是銷售理財產品,二是其他理財公司產品放在銀行營業大廳那種,這種一般銀行不會推銷,而且會告知你風險,三是在銀行辦理個貸業務時為了完成指標讓你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綜合而論,銀行工作人員親自讓你買的都會明白告訴你有沒有風險,保本或是損賠率在多少,而外面的理財公司就要當心了!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盛煥SH


具體要看是什麼樣的理財產品,通常來說,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還是靠譜的。

不過,你也要搞清楚,新規後,理財沒有預期收益率,只有業績基準,也不剛性兌付。因此,購買時,最好還是購買風險等級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

另外,有些理財產品,無固定期限,正常工作日都可贖回使用。而有些是固定期限的,中途無法贖回使用。還有一些,只有固定的日期才能贖回,如果不贖回,自動滾入下一週期。

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和股市、金價等掛鉤的產品,也是需要注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