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說到好萊塢的大導演諾蘭,可能國內的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創作的一系列經典影片——諸如《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諾蘭在好萊塢的影響力是深刻而廣泛的,就連斯皮爾伯格這位大師級導演都曾說過:“諾蘭是20世紀最後一位電影作者。”能得到權威人士這樣高的評價,足見諾蘭確實有兩把刷子。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諾蘭

諾蘭的影片涉及到很多題材,懸疑、驚悚、科幻等,他都能駕輕就熟。而在這些影片當中,碎片化的敘事、非線性的結構更是被諾蘭玩兒得出神入化。可以說走進諾蘭的電影,就彷彿置身於一個故事迷宮。

追溯諾蘭的發展歷程,你會發現這位享譽世界的重量級導演,在接觸電影之初,就表現出不尋常的藝術才華。如果你是一個考究狂,深挖諾蘭早期的電影,你會發現那種迷人的諾蘭風格,一開始便嶄露頭角。其中,《追隨》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諾蘭曾說過:“我認為《追隨》這部電影是我個人以及朋友,在有限條件下所完成的巔峰之作”。

沒錯!《追隨》是諾蘭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長片。當時的諾蘭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他自掏腰包,跟一群熱愛電影的小夥伴,利用每個週六拍攝大約10分鐘的片段,因為當時他們都有各自的工作,時間有限。就這樣,他們的拍攝一直持續一年。之後,諾蘭又投入一年的時間才完成剪輯。

整部影片都是黑白色調,採用手持拍攝。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預算有限,用不起太專業的設備;另一方面,諾蘭希望能營造出一種犯罪片中的不穩定感。當然,這也比較考驗諾蘭作為導演的調度能力。

故事在交叉剪輯的節奏中不斷向前推進,利用非線性結構佈局,這也的確吊足觀眾的胃口。不過,你不要以為諾蘭只是在賣弄標新立異的電影技巧,如果你完整地看完整個故事,你一定會為諾蘭充滿想象力的情節設置歎為觀止。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多半都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作家。”這就是《追隨》的主人公比爾,一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作家。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他有一個癖好,就是跟蹤別人,不為別的,只是單純地偷窺別人的生活。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有一次,比爾盯上一個西裝革履的男子柯布。他尾隨柯布到一家餐廳,卻被對方識破。柯布自稱是一個販賣盜版光碟的商販,此外還是一個小偷。在兩個人熟識之後,柯布便引誘比爾加入自己的生活,這樣比爾就可以為自己的寫作蒐集素材。但比爾發現柯布對錢財並不感興趣,只是想尋找戶主的隱私。這跟比爾平時的作為倒是如出一轍。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後來,他們潛入一個美女的家裡,並偷走她的內衣、耳環以及一些書籍等。強烈的荷爾蒙讓比爾對這個女人充滿好奇。在一家酒吧,比爾找到她並試圖搭訕,對方卻一副高冷的樣子。原來她是一個黑社會大佬的女人,但比爾已經瘋狂地愛上她。只是他沒有想到,這個女人正是柯布蓄意安排的一顆棋子。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再後來,這個女人謊稱黑社會大佬手裡有她的一些裸照。如果能拿到那些照片,她就能重獲自由。醋意大發的比爾自告奮勇,決定為她冒險。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他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柯布,柯布卻說他不守“行規”,竟將他痛打一頓,拂袖而去。受傷的比爾只好獨自行動,卻被那裡的守夜人發現。比爾用錘子將他砸暈,慌忙逃走。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但是,比爾發現他偷來的並不是什麼裸照,不過都是一些普通的照片。比爾不明所以,便去找美女問個究竟,美女這才把實情說出來——她的情夫被懷疑殺人,她希望找一個替罪羔羊,為她的情夫洗掉或減輕嫌疑。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比爾知曉後很生氣,他決定投案自首。在他走後,美女的情夫——柯布過來,他戴上手套,用比爾剛才砸過人的錘子將美女砸死。

看到這裡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美女之前偶然發現黑社會大佬在家裡殺人,便以此敲詐他。最後,黑社會大佬不勝其煩,就指示柯布除掉美女。柯佈於是設下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連環圈套——先是欺騙美女,說自己在一次入室行竊的時候發現一個死掉的老人,但逃走的時候被人目擊,受到警察的騷擾。他需要美女的幫忙,“複製”一個與他行竊手法類似的小偷。然後,他又引誘像傻子一樣的比爾,故意教他一些入室行竊的手法,並想方設法讓他愛上美女,心甘情願地為美女赴湯蹈火。當一切各就各位,最後再殺掉美女,嫁禍給比爾。這一切都在柯布的掌握之中。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此時,比爾向警察解釋所有的事,然而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他,是他入室偷竊,是他殺的人,並且他所說的柯布根本就不存在……當然不存在,因為柯布的身份是假的!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電影《追隨》截圖

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絃,讓人大呼過癮。看完之後,連自己都會感覺被導演欺騙。難怪《追隨》作為諾蘭的處女作,一問世便技驚四座。黑白色調、犯罪題材、非線性敘事,這些都成為後來諾蘭電影的標誌性元素。

這部影片當時在多個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也讓初出茅廬的諾蘭一舉成名,開啟他的封神之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會為這樣一部用心良苦、製作“粗糙”的電影豎起大拇指。

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諾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