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1895年10月,廣州起義失敗後,29歲的孫中山被清政府通緝,開始了長達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直到1911年12月25日抵達上海。但在此期間,孫中山卻有三次潛入國內。這是真的嗎?

一、1900年8月底

1900年7月20日,孫中山與宮崎寅藏離開香港赴日本,因為當時的臺港澳地區不在清政府的管轄範圍,計劃再到臺灣,視惠州起義發動情況,再設法潛入內地,親自指揮,擴大起義規模。

8月,八國聯軍從天津登陸佔領北京,慈禧與光緒帝向西逃往西安。國內政治形勢混亂。22日,孫中山離開橫濱準備冒險到上海,想聯絡自立會會長容閎等人先由江蘇、廣東、廣西等南方六省宣佈獨立,然後全國各省響應,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

孫中山經神戶、長崎乘“神戶丸”,於29日抵上海,但自立會在湖南、湖北、安徽等處計劃發動的起義均告失敗。自立會總幹事唐才常被捕殺。容閎逃到香港。孫中山在上海會晤了同鄉劉學洵。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劉學詢生於1855年,24歲中舉,7年後又考中進士,在候補的官道上遇到麻煩後下海經營,包辦彩票,很快就成為廣東鉅富,後來成為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幕僚。

劉學詢一時成為“兩廣獨立”操盤手,一邊勸李鴻章參與“兩廣獨立”,一邊給孫中山寫信邀到廣東來協商。後來,孫派人與劉在廣州會談。此後,李答覆要保證孫生命安全,還奏請慈禧予以特赦。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會談,劉學詢請示李鴻章後,交給孫中山的代表3萬元。

但在1900年7月,清廷任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催促他北上。李鴻章權衡後北上赴任,"兩廣獨立"計劃告吹。劉學詢想反清復明,策劃“兩廣獨立”只把李鴻章當作他反清復明大棋盤上的一枚棋子,真正的目的是自己當皇帝,這與孫中山倡導的民主共和實屬南轅北轍,可他倆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想推翻清朝,因而暫時在政治上結成聯盟。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孫中山策劃“兩廣獨立”同時,還醞釀在惠州發動起義。孫中山這次在上海要求劉學詢提供惠州起義急需的鉅額資助,並許諾讓劉學詢在起義成功後當總統或者皇帝。9月1日,孫中山離開上海回到日本,密購武器運往香港。10月下旬,惠州起義失敗。

關於這次上海之行,也有一說是孫中山委託日本友人平山周傳信給劉學洵。

二、1907年12月上旬

1907年9月,孫中山準備在鎮南關發動起義。鎮南關踞大青山、金雞山(古稱錦雞陵)之間,是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古有“南疆要塞”之稱,與西北的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茂,地勢險要。

12月2日,同盟會員黃明堂、關仁甫率鄉勇80人,攜帶快槍42杆,潛襲廣西鎮南關,並聯絡清軍內應,相繼佔領了右輔山的鎮南、鎮中、鎮北三個炮臺。3日,孫中山親率黃興、胡漢民、池亨吉、法國退職炮兵上尉狄氏和曾受業於梁啟超門下的長侄孫昌等人從越南河內趕到鎮南關,登上炮臺。孫昌全軍鼓舞,黃明堂奏樂歡迎。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次日,巡防統領陸榮廷率清軍趕到併發起攻擊。孫中山親自督戰,全軍受到鼓舞。陳粹芬也跟著一道上了前線一直隨軍作戰、送飯,終日忙碌,從不言苦。孫中山登上炮臺,在陣地上為傷員包紮,親手發炮轟擊敵人,竟打得很準。孫中山十分感慨地說:“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此日始得親發炮擊清軍耳!”併到炮臺附近壯族村民聚居的地方訪問、宣傳。

陸榮廷遊勇出身,曾為三點會的首領和私鹽販,後被清招撫。當日下午,陸派一樵婦持函登臺,表示願率600餘人投入孫中山麾下,並告以清軍大兵來援,事急萬分,祈自重。孫中山為了抵禦即將來援的清軍,決定先回河內籌款籌械,命黃明堂堅守5日,一俟餉械運到,便進取龍州。當晚,孫中山、黃興等下山回越南。

這是孫中山唯一的一次直接參加武裝起義,並且還親自開了一炮。鎮南關位於中越交界,孫中山就此也是踏上了祖國領土。7日,清軍反攻,鎮南關起義也以失敗告終。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三、1910年6月下旬

1910年4月初,孫中山在檀香山得知母親楊氏病危的消息,十分內疚,連發四封信催促孫昌夫婦和孫眉夫人譚氏等人儘快回香港見母親最後一面。

5月30日,孫中山由檀香山啟程赴日本,於6月10日秘密抵橫濱。正躲避日警搜捕的黃興冒險迎接孫中山,並護送到下榻的旅館。兩人久別重逢,卻很少談論私事,話題很快轉入對革命形勢的討論,他們就各種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

孫中山後移至東京宮崎寅藏家居住,並與東京同志們見面,密謀起義等事宜。日本東京小石川區警察署得知孫中山抵日後,專門來訪密令離開。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6月25日,孫中山從神戶乘“安藝丸”離開日本赴南洋,途經上海。一天晚上,孫中山秘密乘車到達杭州,在湧金門乘遊船到雷峰塔上岸,來到白雲庵,召集革命黨人開會至深夜。

白雲庵位於杭州南屏山,宋稱“翠芳園”,明為“白雲庵”,清初更為“慈名”,乾隆題作“漪園”,咸豐年遭焚,光緒時重建。白雲庵是浙江革命黨人秘密集會場所之一,白雲庵主持得山和尚及其徒意周,在革命黨人影響下,參加革命組織。

白雲庵已成為以光復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活動基地。徐錫麟在奔赴安慶前就曾在此庵中居住多日,其間,他曾約秋瑾、馬宗漢、陳伯平及呂公望等人來白雲庵,密商安徽、浙江同時發動起義等事。陳英士、黃郛、戴季陶也曾多次到過白雲庵。蔡元培、章太炎、褚輔成、王金髮等人先後來此密商革命大事的革命黨人有等。

關於孫中山之次匆匆的杭州之行,在《孫中山年譜長編》中雖沒有明確記載,但在白雲庵的一些相關文字中及一些人的回憶錄中有些記錄。

7月上旬,孫中山途經香港時,因港英政府拒絕孫中山上岸,只好請人把83歲的母親楊氏抬到船上見面。自古忠孝難兩全,孫中山含淚與母親道別。7月19日,孫中山抵達檳榔嶼後,得知母親楊氏當天已在香港九龍病逝。

孫中山流亡16年期間,竟然三次潛入回國,還有一次是打回去的

孫中山將南洋支部遷至馬來西亞檳榔嶼,開始策劃發動新的起義。(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