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至少有兩年沒有看過電視劇了~~~這兩天看了《賣房子的女人》,雖然才看了兩集,但覺得好開心,好像發現了新世界~~於是想回顧一下里面的一個案例。

新手銷售員庭野是一個老好人的形象,對顧客言聽計從,對顧客的要求說一不二,但他做銷售拍不了板,賣不出去房子。

庭野去看房的時候,來到了一對老夫妻的家裡。這對老夫妻希望把現在住的這套房子賣出去,然後換一套小房子住。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庭野去看他們家房子的時候,覺得二樓有一間房很奇怪,這對老夫妻不肯打開門,庭野也不敢去向顧客質疑,並向顧客提出自己的困惑。

後來萬智出場,首先她故意弄響火警報警器,於是在家裡蟄居(像動物冬眠一樣長期隱居在某個地方,不拋頭露面)的兒子馬上跑了出來。這時,這對老夫妻才告訴他們,他們的兒子在20年前受到挫折,從此一蹶不振,不再出門。

萬智瞭解情況後決定幫他們找適合蟄居的房子。這個時候,庭野有不同意見了。他說:我們不應該幫助他融入社會嗎?他年紀輕輕就啃老,不與外界交流難道好嗎?為什麼要為他設計100年不出門的方案呢?你沒有看見他們家門口擺放著他的一雙新鞋嗎?這說明他們的父母還是希望他的孩子能夠走出去的!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面對質疑,萬智的反駁也是槓槓的。如果是賣房子的是你,你會為顧客“考慮”去改變萬智的生活狀態,還是向萬智一樣,為顧客考慮他百年之後的生計呢?

同樣是幫助別人,那到底什麼樣的幫助才是真正有效的幫助呢?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她對那對老夫妻說:把他的鞋子拿出來,只會讓他徒增壓力。您兒子的蟄居,已經不是能被閃閃發亮的鞋能吸引出來的程度了,然後對著庭野大吼:不要用你那無聊的常識和狹隘的價值觀妄加評判。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萬智成功了賣出了兩套房子,一套給老夫妻和蟄居的兒子居住,一套給他們出租,這樣,他們的兒子即使他的父母去世後,他也不用出去工作了。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最後,這位蟄居的年輕人,在博客上更新他的蟄居生活,很多網上的蟄居生活一族在博客上諮詢他,問他是怎麼開啟他的蟄居房東生活的。三年後,他出了一本書,叫做《蟄居房東的幸福生活》銷售100萬本,並且接受了電視臺的採訪。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面對蟄居生活狀態,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評判別人。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看看他,這麼大年紀了還啃老”。“看看,受到這麼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他就是那種失敗了之後永遠站不起來的人啊“。這種評判,往往帶著嘲弄,貶低,打壓,對他人一點幫助都沒有。

很多蟄居的人,年輕的時候心理受到過創傷,但因為家人對他們的評判,鄰居對他的評判,社會對他的評判,只會讓他的內心更加恐懼。

電視裡的老夫妻對別人這樣講:家裡就住著我們兩個人,孩子早就成家獨立了,而且他們對鄰居說“我家孩子去國外留學”,在家門口也為蟄居在家的孩子準備了一雙新鞋。這樣只會徒增他的壓力。

從《賣房子的女人》看到的不銷而銷(1)


他的兒子聽到這樣的話還敢出來嗎?因為他既沒有成家,也沒有出國。父母這樣的幻想只會讓他更自卑,更加無臉見人。

一種社會現象的形成,是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原因。現實社會最愛嘲弄那些聲稱有能力卻還是失敗的人,人性卑劣的本能鼓勵我們因為別人的不幸而高興。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是被本能掌控,還是選擇去看見自己的本能,看見本身就是一種改變。

我們永遠都不能改變別人。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接受。接受別人的生活方式,接受別人的價值觀,接受別人的過去。接受別人是放過自己。

什麼時候不該改變客戶,什麼時候該違背顧客的心願,萬智拿捏得非常清楚。她不會被顧客帶著跑。

顧客說他需要小一點的房子,便宜一點的房子,她給顧推薦了兩套超出他們的預算的房子。一位醫生說她需要精裝修,高檔小區,預算一億(日元)的房子,她卻只給客戶推薦5000千萬的小房子。

她永遠都有她自己的尺度。她知道別人的界限在哪裡,不去妄加干涉。但她同時也知道顧客內心的真實需求,去給他人“擅作主張”,真的太絕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