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有“數”,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

疫情期間,各類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快速湧現、持續升級,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搏鬥,成為戰“疫”利器,充分檢驗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階段性成果。以此為契機,越來越多的健康醫療領域政府部門、醫院、企業、高校等機構將會積極參與其中,使其進入發展快車道。

根據鍾南山院士團隊近日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期刊發表的《基於SEIR優化模型和AI對公共衛生干預下的中國COVID-19(新冠肺炎)暴發趨勢預測》,基於2月9日前的管控政策,疫情在我國將在4月底趨於平緩,疫情規模將在4月底達到9萬例至12萬例。我國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指日可待!

這項研究成果是在整合1月23日前後的人口遷徙數據、最新的COVID-19流行病學數據的基礎之上,通過經典傳染病學預測模型(SEIR)及成功建立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分析得出。疫情期間,這類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快速湧現、持續升級,成為我國戰“疫”利器。

在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AI診斷技術方面,阿里達摩院聯合阿里雲基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影像數據而在2月15日實現20秒精準判斷,廣州超算中心與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很快將這一記錄刷新到15秒,從而使該技術爭分奪秒地從死神手中挽救更多生命。要知道,一位專業醫生一天內只能診斷70多個病人,這在疫情重災區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健康醫療戰“疫”大數據厚積薄發

現如今,這樣的健康醫療戰“疫”大數據應用還有很多,而且還有更多新應用即將誕生。它們的湧現並非一時偶然,而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2019年首次在中央層面明確數據是生產要素,同年賦予大數據“鼓勵類”產業地位,健康醫療大數據隨之快速發展,夯實了其在此次戰“疫”中湧現的基礎。

國務院早在2015年《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已把“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納入“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進而在2016年《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體系,新業態蓬勃發展,得到《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地方政策積極響應。

按照部署,國家衛健委現已啟動兩個批次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家試點,形成東南西北中五個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及互聯互通試點省,並在2018年8月2日批覆寧夏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其中,第一批次2016年10月21日啟動,福建省、江蘇省及福州、廈門、南京、常州入選;第二批次2017年12月12日啟動,山東、安徽、貴州三省入選。

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可以說,近期湧現的健康醫療戰“疫”大數據應用,充分檢驗了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以此為契機,越來越多的健康醫療領域政府部門、醫院、企業、高校等機構,將會積極參與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使其在廣泛應用中進入發展快車道。

其中,國家衛健委統一牽頭組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管理委員會(大數據辦)統一監管的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公司、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發展集團、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從籌建狀態轉向建立,作為該領域“國家隊”主導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此外,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集團已在2019年11月30日正式籌建。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作為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交易驅動健康醫療數據與相關領域數據有序高效融合,支撐健康醫療大數據深化應用;已同國家衛健委、廣東衛健委、江蘇衛健委、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等部門展開交流,拓展湖南分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凱瑞克司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健康醫療企業入會,共釋健康醫療數據價值,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