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文查重部分知識瞭解

論文查重的基本常識


什麼是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就是:學術界的一些弄虛作假、行為不良或失範的風氣,或指某些人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形象。

關於論文查重部分知識瞭解

SCI、SSCI、ISTP/EI會議/A&HCI/國際EI源刊

  • 為什麼需要論文查重?

各個高校為了解決畢業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學術不端問題,使用了一些論文檢測系統,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的初衷其實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一個警示作用:杜絕抄襲,踏實學問。但正所謂“世界萬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學觀,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論文查重平臺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圖文識別技術還不夠先進,也就是說圖片表格中的信息不能很好的識別;其二是目前的機器識別還達不到在含義識別上的完全智能化,也就是說對兩句意思基本相同的句子不能做到很好的識別,導致很多同學只是對某些文句進行簡單的改寫就逃過了查重軟件,卻最後被知網給“攔截”下來。如今論文檢測系統已經實現了對語義的識別,其採用獨創的指紋+語義比對算法,能夠更加高效的比對做到精準識別;實時更新及其龐大的資源庫能確保不會漏查。要過學術檢測這一關,當然必先了解這一關的玄機。由於每個學校對於抄襲比的要求不一樣,有些要求嚴格的要低於10%,有些松的要求30%以下,不管怎麼樣,只要沒有低於這些值就是不通過,哪怕是多出那麼一點。

  • 如何通過論文查重?

真正寫一篇論文,借鑑別人的學術成果是很常見的。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作者的綜合能力強,說明作者已經在此之前閱讀了大量的資料,為這篇論文的寫作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這就是一個學習總結的過程。因此,對於正常引用的語句要記得做好引用的標記:使用冒號加雙引號,中括號加數字,在WORD中使用尾註,注意句號的結束位置。軟件查重時,如果你做了正確的引用,不會給你標紅的(重複標記)。

如果查重率過高了,就要把給你標紅的地方好好更改,一般的做法都是對這些部分進行句子的改寫。改論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完成一篇論文後,先通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寫完之後通讀一次,先不要再讀,放兩三天再說。這樣容易產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後再仔細更改。更改是個打磨的過程,必須字斟句酌,可以參考其他好的文章,對照寫。改論文絕對不是查缺補漏那麼簡單,要從審稿人、讀者多個角度去看,想想讀者能從你這個論文裡面獲得多少、想看的是什麼。另外,一定請領域朋友幫助審查一下,以便檢驗論文的正確性和新鮮性,而且可以對一些術語用詞進行改善。

  • 論文查重系統存在哪些侷限性?

論文查重市場正處於一個快速成長期,多種查重系統的出現是市場發展必然趨勢,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術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強化提高論文的原創性、減少抄襲行為,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調查中,據一位老師所述,查重技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對規範學術有一定作用,至少對學術不端行為會有一定震懾作用。但是通過技術查重手段來預防學術不端畢竟是機器而不是人,在機械性的判斷情況下也存在漏洞、有一定的侷限性,具體如下:

1、對於案例討論、問題舉例、調查問卷、法條等一些內容的引用也會標註抄襲嫌疑。這個是寫文章的正常行為,判斷抄襲屬於不太合理。文科類會出現比較多的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導致作者很難修改,於是只能為了修改而修改。於此,預防學術不端變成了應付規範學術不端行為。

2、查重軟件能杜絕抄襲,但是不能提高個人論文質量水平。

通過軟件來提高論文質量估計很難。有學生答辯和提交查重的論文是完全不一樣的文章,可能是一篇風馬不相及的論文,這種規避查重的行為對提高論文質量一點作用都沒有。其他情況如抄襲別人未發表的作品、小範圍交流的內部文稿,這些都很難檢測出來,這種抄襲和自己的學術能力也是沒有關係的。

3、論文觀點的剽竊軟件是無能為力的。

查重軟件是機械的找出論文相似部分的內容,對於內容的觀點、思想的剽竊還是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通過變換說法,變換句式等重新表達,查重系統是檢測不出來的,對於現在大學的指導老師必須要花費很大精力去檢查學生的論文才能減少抄襲現象的發生。

縱觀目前的這麼多查重系統,他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端正學術行為。通過技術實現預防和檢查學術不端行為只是一種手段,如果通過這種技術手段達到警示作用,逐漸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讓同學們自律自己的學術研究,從這方面來講才是論文查重軟件存在的真正意義,也是政府及管理部門想看到的理想局面。


論文抄襲檢測軟件是怎樣判定的?原理是什麼?


1.論文的段落與格式

論文檢測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傳,上傳後,論文檢測軟件首先進行部分劃分,上交的最終稿件格式對抄襲率有很大影響。不同段落的劃分可能造成幾十個字的小段落檢測不出來。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劃分多的小段落來降低抄襲率。

2.數據庫

論文檢測,多半是針對已發表的畢業論文,期刊文章,還有會議論文進行匹配的,有的數據庫也包含了網絡的一些文章。這裡給大家透露下,很多書籍是沒有包含在檢測數據庫中的。之前朋友從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沒被查出來。就能看出,這個方法還是有效果的。

3.章節變換

很多同學改變了章節的順序,或者從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節拼接而成的文章,對抄襲檢測的結果影響幾乎為零。所以論文抄襲檢測大師建議大家不要以為抄襲了幾篇文章,或者幾十篇文章就能過關。

4.標註參考文獻

參考別人的文章和抄襲別人的文章在檢測軟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實很簡單,我們的論文中加了參考文獻的引用符號,但是在抄襲檢測軟件中。都是統一看待,軟件的閥值一般設定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襲了多於50,即使加了參考文獻,也會被判定為抄襲。

5.字數匹配

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相對比較嚴格,只要多於20單位的字數匹配一致,就被認定為抄襲,但是前提是滿足第4點,參考文獻的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