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均線粘合”後股價上漲還是下跌?

黃臘


均線的形態是由均線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均線是對價格的平均運算,由此,所謂的均線粘合形態形成的原因其實就是股價經過長期的震盪整理,使得長、短期均線數值接近形成的,從均線的角度看是均線粘合,從形態的角度看,是箱體整理,從籌碼分佈角度看是籌碼高度集中。

均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股票的活躍度,一般均線粘合在一起需要較長時間。並且粘合時候股價一般都在低位或者是有個相對穩定的平臺。

均線粘合後的走勢可以從股價處在的歷史位置進行初步判斷,價格在低位的粘合,如果股票沒有退市的風險,等到具備量能推動的時候,該股上漲的可能性就很高。

如果一直沒有放量,那麼股價就會一直在底部潛伏,等待有主力資金進場運作或者大小牛市的來臨。如果均線粘合出現在股價高位,則後續走勢則比較危險,經過前期一波大漲的股價很有可能轉而向下下跌。

除了從股票價格位置來判斷,均線粘合後的股價往往會根據原先的走勢繼續發展。在中長期趨勢向上的牛市和中長期均線向下的熊市,都可能出現均線粘合現象。不同的是,在中長期向上的均線粘合發生後,後期均線通常向上發散,即股價會向上突破,而中長期趨勢向下時,均線粘合後,股價通常會向下發散,即發生下跌。

均線粘合後是上漲還是下跌,還可以配合量能、K線和均線的位置進行判斷,如果還有政策面和消息面的輔助,那準確性會更高。不可以單獨通過均線來判斷股價的漲跌,因為究其根本,是股價漲跌引起了均線形態的改變,而不是均線形態的變化引發了股價漲跌。


50計劃


問題:怎樣判斷“均線粘合”後股價上漲還是下跌?

解答:均線粘合,一種重要的均線形態。什麼樣的均線是粘合的,粘合的標準是什麼呢?股票一天震盪的最大幅度範圍內的均線都屬於粘合狀態,一般正常股票的震盪幅度在20%之內。如果你對均線的粘合要求比較高,那就是一根K線漲停或者跌停的幅度內的均線都是粘合。要了解均線粘合後的股價方向,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均線會粘合?

為什麼均線會粘合?先看個案例。

紫色框中,5日線、10日線、30日線、60日線四條均線,都從實體內穿過,當日股價漲幅只有1.8%,實體只有6分錢,但是卻容納了這麼多條均線的介入。均線被粘合在一起,這是主力在控制線體,因為均線代表著不同週期內的交易者的平均成本。把所有不同週期內的人的交易平均成本控制在一個位置,這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控盤能力。

但是你控制住這些人的成本均線你總要乾點什麼,這個時候有上漲的,有下跌的,有洗盤的,根據主力的不同的需求而定。

上圖黃框內的走勢,誰敢說這是洗盤,說他是洗盤的人,一定是事後諸葛亮。這個時候你只能把這種走勢當成是下跌破位處置。均線粘合之後,走成均線發散大幅下跌的例子不勝枚舉,最惡劣的走勢就是“九陰白骨爪”。

這根緊急馳援的漲停板,又重新回到了,均線粘合的位置,拯救了均線沒有發散。但是這根K線能守住股價嗎?這些都是未可知的。所以這時候,看未來都是稍顯盲目的,渾水,看不清楚的時候,最好是多看少動。

看到這個圖,估計沒有幾個人可以拿住股票的,買的人就更不多了。均線粘合的細微之處在於,粘合後的震盪。如何發散才是重點,宏觀的看一切都是對的,但是微觀上的痛苦,才是真的痛苦。

經過劇烈的股價震盪,均線仍然處於相對的粘合狀態。就好像是司機告訴車上的人,手抓緊了,前面有個坑,結果所有人都抓緊了,還是有顛簸,甚至有些人會顛下了車。因為你並不能看到,或者感受到,操盤手會給你帶來多大的震盪。飛機上的空姐,不厭其煩的告訴你,我們遇到了氣流,請繫好安全帶,但是當飛機上下波動的時候,你還是有很多的莫名的恐懼,這個恐懼,即便是再老道的交易人員和操盤手都無法倖免。

往往走成這樣的走勢時候,人的內心才會有少許的安慰,慶幸,後者對後面的光明的可望。

這樣的粘合,經常都會有發生,粘合只是一種手段,別人用這種手段可以向下,可以向上,也可以一直橫著,只要他喜歡。但對於看客,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你需要看到的是震盪之後的走勢才是契合實際的,如果都是在粘合的時候下手,可能你遭受到的打擊會比成功的喜悅次數多的多。

回頭來看那都不算事,但是在當時卻是天大的事情。很多人就是把大牛股的走勢,縮小了看,自然看到了這些,其實微觀看,放大看的時候,這裡面都是滿眼的驚恐和不安。

如果你不掌握這些技術,你沒有一個慢慢發現的心,即便是當時介入,後面的日益磨損,也把一個人的心態整崩潰了。如果你知道他會漲這麼多,肯定會拿住死死不動的,但是在那個時候你會對這樣一隻股票有那麼大的期許嗎?如果沒有,任何的一次其他股票的誘惑,任何一次其他概念嶄新亮相,都會讓你三心二意。用一個細微的圖形來去詮釋一個大牛股,恐怕解釋起來最簡單,但是牛股符合的因素又何止這一個條件呢?


李曉光


均線粘合肯定是有用的,我以前參加股友交流會認識一個大姐,她就只做均線粘合的票,當然人家有自己的買點,也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方式,對了就持股,判斷錯了就止損,人家做的很不錯的。

一招鮮吃遍天,研究均線系統也能成才,關鍵是要研究的透徹,有些股友在沒有研究透徹的情況下,盲目的運用均線系統選股,用均線系統止盈止損,這都是不可取的。

很多大牛股啟動前,均線都是粘合的,你可以理解為時間洗盤,很多人沒有耐心賣出了股票,然後牛股啟動。

炒股票 請關注



壹哥財經


怎樣判斷“均線粘合”後股價上漲還是下跌?

在平時的股票交易過程中多數投資者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的交易模式,對於股票的買賣都有一些買入賣出的理由。有的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去操作,有的依據於某些技術指標發出的買賣信號操作。所以在平時的交流中也會聽到一些投資者在說,股票該位置短期由均線系統來看,多週期均線在該位置形成了長時間的均線粘合,後期該股需要多加註意,出現變盤的概率極大。

那麼這裡所謂的“均線粘合”指的是什麼意思?而均線又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來簡單聊聊。

均線的定義

均線---全稱“移動平均線”簡稱MA。簡單的來說,“移動平均線”就是就是在通過算數原理把某股票在某個週期內的收盤價相加然後再除以該週期,得到的一個平均值。而均線就是把多個所得的平均值做點相連的的一根走勢曲線。根據週期的不同均線又分為5MA、10MA、30MA等........

均線粘合概念

“均線粘合”指的是股價經過長期的橫盤、震盪整理後,股價維持在一個價格區間內窄幅震盪,多根均線連續走平、相互靠攏、並糾纏在一起,所有的持倉成本都趨於一致,籌碼出現相對集中。

“均線粘合”後的走勢分析方法

根據個股的整體趨勢來判斷

“均線理論”中均線代表的是市場的資金成本。在上升趨勢中,若是股價在均線上方運行則該均線對股價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股價回落至均線附近一般會受到均線支撐再次上漲;在下跌趨勢中,若是股價在均線下方運行則該均線對股價具有一定的壓制左右,股價每每反彈至均線附近因受均線壓制,一般會再次回落下跌。所以根據“均線理論”來判斷,我們先去去看一下個股的整體走勢,瞭解該股走的是上漲趨勢還是下跌趨勢。然後我們在後期的操作中對於“均線粘合”的個股我們儘量避免下跌趨勢中的粘合。

根據均線系統來看

前面的“均線理論”已經講過了,均線代表的是持倉成本。首先抗長週期均線(60MA、120MA)整體趨勢穩步上揚,如果短週期均線(5MA、10MA、30MA)出現長時間的粘合,然後再看看股價或者短週期均線有沒有跌破長週期均線,若是股價並沒有跌破長週期均線,且股價距離長週期均線有較遠的一段的距離,那麼該種情況下短期股價粘合後,這一類的股票後期再次上漲的概率較大。

結合成交量來判斷

對於短期均線出現粘合的情況,如若該股已經有一定漲幅了,在高位出現多根均線粘合的情況,首先要關注一下其該均線粘合階段的成交量有無大幅放出。因為剛剛也說過了均線粘合表示的是該位置籌碼相對集中狀態,如果均線粘合後出現大幅放量,這種情況下籌碼肯定不在集中,籌碼都被分散了,那麼後期再次拉昇的概率就不太可能了,這種情況大概率是主力在震盪出貨,後期下跌的概率較大。

總結:均線系統是很多新老投資者都比較喜歡用的,因為其簡單明瞭、且通俗易懂。但是個人建議在運用的過程中儘量不要只依靠單一的指標去判斷。因為沒有任何指標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有人人都能躺著賺錢了。只是說通過個人的經驗以及一些操作技巧來大大提高自己操作的成功率!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道破天際


謝邀 !“均線粘合”是一種股價窄幅震盪之後形成的結果,這是一種蓄勢選擇方向的表現,也是一種多空相對均衡,通過橫盤的方式達到籌碼交換的表現。那麼均線粘合之後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呢?我們通過三點進行判斷。

1、股價的高低不是“唯估值論”,這是一種錯誤的片面的判斷。股價相對的高低需要從籌碼的分佈和抽象的浪形結構去做一個客觀的判斷。因為,股價的運行一定是漲漲跌跌的,並不是一路上漲或者下跌。因此,找好節奏,判斷結構的完成還是開始,也就是說,判斷目前股價所處的浪形結構的位置是非常重的。

比如,當股價已經明顯形成了上漲5結構或者三結構的時候,那麼短期均線粘合就需要謹慎,將出現短期調整的概率很高。而當股價下跌完成ABC結構之後,那麼一般而言相對低位的均線粘合則更容易出現上漲。

2、從量價關係上判斷,比如看低位橫盤之後陽線的買量明顯大於賣量,陽K明顯大於陰K,這就是一種買強賣弱的體現,也是主力橫盤低位吸籌的舉動。反之在高位就是下跌

3、從股價和指標上判斷,當股價處於相對低位,均線長期粘合,那麼均線一定會形成低位的鈍化,而這種鈍化出現之後股價不漲,一般也會出現再一次新低洗盤的動作,一旦出現快速放量殺跌再拉回,指標卻沒有新低開始二次背離,也就是俗稱的底背離。那麼股價相對突破的概率很高。反之則是下跌


西北狼VS


均線粘合要看怎麼粘?怎麼合?“粘合”用一句話表達就是:“高位粘合絕不會是好事,低位粘合也多數不是什麼好事。”

均線粘合一般出現在多空力量基本持平的狀態下,導致股價在小幅度範圍內震盪,時間一長各個均線就開始趨向水平狀態,在加上上下浮動幅度極小就形成了“均線粘合”。多線粘合一定是在長時間橫盤中形成,短時間的橫盤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高位粘合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最後有很大概率出現斷頭崖式的下跌,也叫“閃崩”。

高位長時間粘合閃崩的形成原理是這樣的:

第一,高位小幅長時間震盪象徵著主力進入派發末期。

第二,長時間在高位震盪是主力為了在相對理想的價位基本派發完畢。

第三,橫而不跌也不漲是主力在極力維護股價,不讓市場投資者產生恐懼。

第五,派發完成最後清倉就是快速砸盤一次過清尾導致橫盤後期的閃崩。

第六,高位粘合也就是橫盤越久投資者的耐心就越不足,失去耐心的投資者就會選擇先行退出,資金撤離自然就會影響股價下跌。

低位粘合也不是好事的意思就是在低位長時間橫盤粘合,是因為沒有利好,沒有資金關注,沒人氣,沒故事,沒題材,沒有炒作借力點導致股價長期趴在地板上半死不活不上不下形成粘合,這種粘合時間長的可以是一年兩年,短的也隨便可以上幾個月。這樣應該也不算是好事吧?

因此均線粘合風險總體大於機會,上粘合是風險,下粘合沒機會,所以關注均線粘合只是浪費時間精力。只有“交合”才是短線投資者最該關注的東西。



雪狐財經


股票均價線是股票在一段時間內形成的平均價格線,是一種股價趨勢線。

均價線是判斷未來一段時間股價上漲或者下跌的一個重要依據。

“均線粘合”後,如果短期均線上穿長期均線,呈現多頭排列,說明未來一段時間股價趨勢向上的概率大,也即股票價格上漲的概率大。

反之,如果長期均價線和短期均價線粘合後形成死叉呈空頭排列,說明未來一段時間股價趨勢向下的概率大,也即股票價格下跌的概率大。

當然,股票上漲或者下跌除了受趨勢影響推動以外,還會受市場其他許多因素影響,我們研究的是在市場賺錢的大概率。

做好大概率可無敵!

股價在長期均價線上,且股價在金叉之上出牛股或妖股的概率要遠遠勝於股價在均價線下的。

交易的核心就是:跟隨市場,隨波逐流。拋棄所有的執念,跟著市場走,融入波動。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獨孤劍


我是最反對通過均線來判斷股價漲跌的。做為炒股的人要明白是股價漲跌引起了均線形態的改變,而不是均線形態的變化引發了股價漲跌。是太陽昇起,公雞才叫。而不是公雞的強大威力把太陽叫起來了。

缺少獨立的邏輯判斷能力,是很多股民的通病。這使他們相信有絕技可以預測股市的漲跌。

均線粘合併不能判斷股價未來是上漲還是下跌。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不信?我們找出100個均線粘合的例子可以試驗,我敢說人們無論用什麼樣的辦法也預測不準後市的走向。

均線為什麼會粘合?就是因為股價在較長一段時間波動幅度小了嘛。如果股價大漲或大跌,均線能粘合嗎?

還均線粘合?換個馬甲就裝大神!

股價波動幅度越來越小,那麼未來股價上漲還是下跌呢?這肯定是不能從股價或均線本身直接判斷出來的。只有通過當時市場環境進行一些可能性的推斷。如果當時是牛市,那麼後市股價大漲的概率大。因為裡面的資金、外面的資金都想賺錢,後市上漲的可能性當然要大。如果是熊市,市場缺少資金,那麼無論是什麼形態未來下跌的概率都較大。

但是有人問,熊市中也有大漲的牛股是怎麼回事?

那是因為有人炒做或個股業績好。這些和均線一分錢關係也沒有。


孟可的思想空間


投資者通過均線,來判斷股價的上漲和下跌會有這幾種情況,金叉、死叉、上穿、下穿,多頭排列和空頭排列。

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均線粘合後股價上漲還是下跌,如何來區分?

通過上圖股價走勢,我們可以看到,均線呈現粘合狀態,後市將何去何從?是我們通過均線來分析的關鍵所在。

金叉

  • 均線的長期粘合是機會將要來臨的表現。說明多空雙方處於膠著狀態,勢均力敵。均線的粘合主要表現在長期均線處於橫盤狀態,而短期均線上下波動,乖離率較小。

  • 當長期均線從橫盤拐頭向上,而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下方向上穿過長期均線,之後長期均線和短期均線中呈現,拐頭向上的多頭排列,這種情況屬於金叉。

  • 而金叉是典型的買入信號。

死叉

  • 死叉也同樣是中線長期均線粘合,長期均線處於橫盤狀態,短期均線圍繞長期均線上下波動,乖離率較小。

  • 當長期均線,從橫盤狀態開始拐頭向下,短期均線從長期均線上方下穿長期均線,之後中長期均線呈空頭排列,均拐頭向下,此時的均線形成死叉。

  • 死叉是典型的賣出信號。

綜合來看,通過金叉和死叉的特性和規律,我們可以很清晰的分析和判斷股票後期走勢,往往投資者會把金叉和死叉與上穿和下穿混淆,導致後市操作困難重重,所以投資者能否清晰的分清楚金叉和死叉與上穿、下穿的特徵,是投資者對後市操作能否盈利的重要保障。

實用的知識來之不易,還望各位讀者能夠加個關注。

社長財經


關於均線關於均線粘合與股價走勢的理論有很多種,但是絕大多數都不怎麼好用,或者說大家不會用。均線粘合以後股價可能會上漲,也可能會下跌。

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向大家聲明一下,均線是由股價的走勢決定的。我們運用均線只是對股價的走勢進行一種量化的總結判斷。

趨勢緩慢轉變必定伴隨著均線粘合,這是肯定的,一個長期緩慢下跌的股票,均線下降,如果他要轉變為緩慢上漲,那各種週期的均線會在某個位置走平粘合。同樣的道理,長期上漲的股票再變為下跌的時候,均線同樣會粘合。最簡單的概括就是上漲的股票均線粘合容易下跌,下跌的股票均線粘合容易上漲。

當然,上面的說法絕對是錯誤的,或者說你去應用的時候很大的情況下會失敗。股票在上漲的中途進行一個平臺的整理洗盤,均線就會粘合,它同樣會繼續上漲。股票在下跌的時候走出多級平臺,均線會不斷的粘合,不斷的下跌。

單純用均線體系來判斷國家的漲跌不合理,我能給出的建議是儘量用大週期的均線結合行業發展情況與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