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說起數碼圈的全家桶,印象中第一個想起的是蘋果。記得學生時代,若能集齊iPhone手機、iPad、iPod Shuffle和MacBook筆記本的蘋果全家桶系列,簡直是讓人豔羨的存在。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連我也沒想到,工作之後的筆者先是入手了華為Mate系列手機,隨後又買了華為Watch GT2手錶、華為FreeBuds3耳機,最近又換上了華為MateBook筆記本,成功湊齊了華為全家桶(可以召喚神龍了)。

目前,各家手機廠商都在大力推進AIoT,華為更是推出「1+8+N」全場景生態戰略。本期,小編結合四件套的實際體驗,來聊聊華為全家桶的戰略、以及IoT行業的未來場景。

1、最佳CP:華為Mate30 Pro+華為FreeBuds3

現如今,旗艦手機為了IP68級防水防塵,取消了3.5mm接口,這也對日常耳機的使用帶來不便。今年新換上了華為Mate30 Pro,順勢買了華為FreeBuds3藍牙耳機,結果發現真心離不開,出門開車和辦公交流的必備神器!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GIF動圖)

在這裡,筆者必須要吹爆的是華為FreeBuds3的連接速度。從上圖就能看出:這款耳機開蓋秒連,戴在耳朵時聲音自動切換到藍牙耳機裡。這點在日常使用中真心好用,比如:正在進行外放語音通話,突然出現雜亂聲音,只需要開蓋把耳機戴上,無縫切換收音設備,效果相當出色。

再比如:開車過程中突然來電,也只需要將耳機掛上,瞬間連接並雙擊右耳接聽,一氣呵成。當然,還有一個場景值得表揚,比如說你只佩戴了一個耳機,當你把另外一個耳機從盒子裡拿出並佩戴上的時候,也能夠瞬間連接。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實話實說,筆者也用過不少TWS真藍牙耳機,但能有如此體驗的,恐怕只有華為FreeBuds3和蘋果AirPods系列了。再加上自身用的是華為Mate30 Pro手機,自然要選FB3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需求,強烈安利一波。

2、華為FreeBuds3+華為Watch GT2:上演魚鳥之戀?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FreeBuds3不僅能和手機相連,更可以和華為Watch GT2手錶配對連接。或許有人會問了,華為Watch GT2自帶外放揚聲器,連上耳機有啥用?當然有用,比如:運動時,一邊用華為Watch GT2記錄身體數據,一邊連著FB3聽音樂(GT2有存儲空間,能存本地音樂),這樣的體驗也是沒誰了。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連接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在手錶「設置」裡找到「藍牙耳機」,配對即可完成。如果你也是華為全家桶用戶,記得將華為Watch GT2連上華為FreeBuds3,感受一下隨身運動的暢快。

3、華為FreeBuds3+華為MatePad Pro:反向充電很給力

當然了,華為FreeBuds3同樣能和華為平板連接。比如華為MatePad Pro,連上耳機之後就能在車廂、機艙等封閉空間追劇觀影,不必影響他人。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當然了,華為MatePad Pro支持無線反向充電,還可以給華為FreeBuds3、華為Mate30 Pro臨時充電,體驗非常棒。此外,華為MateBook系列筆記本還有Huawei Share、一碰傳多屏協同等多項功能,與華為手機等設備的互動也非常不錯。

寫在最後:全家桶戰略,鑄就品牌護城河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對華為全家桶產品之間的互動有了基本的認知。那麼問題來了,華為不遺餘力的打造全家桶,究竟是為了啥?不妨從華為手機出發,來分析一下華為「1+8+N」的全家桶戰略。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首先,從「1」智能手機說起。智能手機三大件(屏幕、芯片和操作系統)中的硬件部分,拉不開明顯差距;勝負手就在於操作系統。

以往,操作系統的優劣在於流暢度和穩定性;而今,就連iOS和安卓的差距都極大地縮短了。特別是5G和IoT產品的爆發,操作系統跨平臺/跨終端的協作能力就成為新的關鍵。目前來看,華為通過Huawei Share這一協議,將手機、平板、筆記本、手錶、耳機等等設備有機連接,已經領先邁出去一大步。

入手華為全家桶:這幾個實用功能,用了就愛了!

其次,現今智能手機增速乏力,國內市場三年連跌。想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光靠手機是遠遠不夠的。華為2019年銷售2.4億臺手機,若購買華為手機的人均消費一件「8」系列產品,便是億級市場的純增量空間。換作是你,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吧?

最後,華為全家桶戰略也會增加用戶粘度和品牌歸屬感。譬如身邊的蘋果用戶,買了蘋果手機+手錶+筆記本——即便蘋果2019年沒推出5G手機,但為了手錶和筆記本的使用,也很難轉投安卓陣營。同理,當你習慣了華為全家桶、特別是像Huawei Share、一碰傳等功能,也很難輕易轉投其他品牌。

未來,"強者愈強"的寡頭效應將會更加明顯。像蘋果、華為這樣的品牌會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手握市場和技術的巨頭們,又會帶來怎樣的IoT產品?譬如筆者大愛的華為FreeBuds系列,未來會不會像科幻電影那般,取代如今智能手機的功能?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