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這群人學歷不高但是每人都很有文化底蘊對我們是否有啟示?

職場宇虹


藝術來源於生活,德雲社很多段子都是在生活中發現的,而且德雲社的大掌櫃郭德綱雖然學歷低但是讀書卻很多,他雖然不是有學歷的人但是卻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個有文化的人可以將團隊的方向發展帶領的十分正確,受郭德綱影響,他徒弟們也會十分努力學習新東西,大家這種氣氛下,大家的創作靈感都會爆發出來,也會在內部出現良性競爭,段子也講一個比一個精彩。


月初如水


每個人都有文化底蘊?言過其詞了吧?

岳雲鵬在今年的春晚上,連續三次說“在結婚以前,找一個好日子去結婚”,這放到中學語法課上是明顯的病句。

如果說,是為了表演效果,說點病句也沒什麼。不過這個病句,毫無可笑之處,而且注意看,小嶽說到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明顯表情不自然了。我猜,他也是有點緊張,才會這樣詞不達意。

為什麼緊張呢?春晚舞臺,畢竟和平時不一樣。前面說“我們這些年輕的相聲演員”,明明白白是留個空子,讓觀眾起鬨“籲——”來進行互動的。但是觀眾似乎有些拘泥,沒有反應,等於是這個包袱沒有響。

後來起頭唱歌,如果是小劇場或者商演,觀眾可以一直唱下去。鄭州的那場商演,不是變成了“西遊記專場”嗎?但是春晚的觀眾,只唱一句就住嘴,“垮掉”了。

這些不盡如人意的效果,明顯影響了小嶽的狀態。後來說了病句,又一再重複,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但無論如何,從這一緊張就說病句來看,小嶽離“很有文化底蘊”還差得遠呢。

小嶽其實很好,人品好,人性好,表演也好,又親民又敬業又有同情心,幾乎沒有負面新聞。不過喜歡一個人,不必把所有優點都加給他。“很有文化底蘊”,確實言過其實了。

而在德雲社,不如岳雲鵬的,還多著呢!簡單列舉不過來!

當然,真正有文化底蘊的,也並不在少數。比如郭德綱,我認為他最大的成就不是說相聲,而是對傳統文化的整理,他真稱得上“文化底蘊深厚”。

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是孫越。只舉一個例子。某次他去國外演出,在朋友圈裡曬圖,是逛博物館的照片。別說演員了,就是知識分子,有幾個能做到的?


棲鴻看紅樓


首先學歷不等於文化底蘊。文化底蘊不是詩詞歌賦,不是四書五經,即使歷史學博士,中文博士也未見敢稱自己有文化底蘊。

其次德雲社這群人包括哪些人?郭德綱之菜刀,張雲雷之國難,如果這算是底蘊,我們中華泱泱大國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文化底蘊不要也罷。

有人說是民俗文化,民俗嗎?

春節廟會,拜祭祖先,對先人的敬重。

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是民俗嗎?

低俗庸俗媚俗吧?

調侃英烈,砸掛國難,有違公序良俗,哪一個民族的民俗是這樣的?


踮起腳尖就更接近太陽


學歷不等於文化,尤其是應試的知識與文化相距更遠。

文化在一本有一本的好書裡,在日常相信和奉行的道德、禮儀的規範裡,在待人接物的舉止中,在面對內心與外在的心態裡。

知識只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但也算不上必要組成。“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就是這個道理。

德雲社諸君,當初也許是各式各樣的人,但天天說那些忠孝仁義勸人向善的老段子,久而久之,也就信了、也就做了。若再有心多讀些書,多些思考反思,雖然學歷低,但比那些高學歷的書呆子,確實是有文化得多。

當然,據說德雲社也出現過一些敗類,個別現象個別討論,這裡就不多說了。



霜華滿袖1


因為他們不用費腦子學數學物理這些科目,他們學的是語文,是說學逗唱,這也是術業有專攻吧。我們小時候背詩,認真背,不也能背好多首嗎?還能張口就來呢。

就像有些人沒分文理科之前排名落後,在分了科之後就排前三,德雲社的人就是分了科後的文科學霸。他們也像是從小就分了專業一樣,從此發展都往那個方面去,基本上不碰其他方面的東西。學的時間久了,再用點心,就會被文化薰陶了,雖然學歷不高,但是一直在學習,表現出來的內涵也不一樣。

當然,他們最重要的事就是讓聽眾開心了,所以德雲社的成員都特逗,有時候還說一些虎狼之詞。但是大多數人三觀還是正的。





果然君


有文憑不代表有文化 沒文憑不一定沒文化

文憑不等於文化

老郭:“你可以不上學但不能不讀書”

學歷是啥,不是一張文憑,也不是學校的牌子,而是關鍵的兩個問題:投名師,訪高友。

而且沒文憑不等於沒文化,不上學不等於不讀書,

好的藝術到最後都是生活

郭老師的兒子郭麒麟初中畢業後就沒再繼續上學,但郭老師秉持『在學校不讀,在家一定要讀』的態度。在一次採訪中,他提到給兒子佈置家庭作業時說:『最近留的功課就是讀一讀《二十四史》,讀《清史稿》,讀完這些東西,我給不了他文憑,但是這些東西我兒子會受用終生的。』

於郭德綱本人而言,他愛讀書,而且所讀之書頗雜。他有一個大書房,據說名為砸掛軒,『我家書房比劇場都大,你能說出來的書,我家裡都拿得出來。』依據常理而論,這稍顯誇張,但也能看出這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






德雲書館


學歷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絕對因素,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在我看來德雲社這群人雖學歷不高,但他們有才藝,情商高。他們能把相聲說得讓許多人喜歡,在人品不差的情況下,作為相聲演員來說,這就很成功了!



追光姐


學歷,根據百科的解釋,是指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它側重於技能教育,學歷水平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只能代表技能水平,是方法論層面。而文化底蘊是一個人的精神修養,是內在的成就,是人文素養,包括道德情操、價值觀念,是世界觀層面。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他們可能沒有經過系統的學校教育,但是他們日常練習的課目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日常背誦的太平歌詞、定場詩等,都是半文言文,其中蘊含了許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思想,包括勸人向善、因果報應等內容,用老郭的話講,就是“抨擊醜惡,藿香正氣”(一笑)。因此,這群人每天在這樣的氛圍中薰陶,其文化底蘊必然不會差,甚至比許多高學歷的人都要強。





無兩書房


是的,很有啟示,啟示我們不唯學歷要看實際,我認為德雲社相聲演員學歷不高而文化底蘊很高就是得益於學習、總結和實踐。

首先,持續學習強基礎。在郭德綱的帶領和教導下,德雲社眾師兄弟相互幫助、相互提升,“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大家肯定也都有不足的地方,但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慢慢吸收了很多知識,對以後是很重要的。

然後,多思考及時總結。學習了很多知識後就要多作回顧思考總結,把經驗提煉出來,把精華提煉出來,反覆咀嚼,不足之處改善,閃光之處發揚,不斷地揚長補短,自然而然功力就渾厚了。

最後,實踐檢驗出真知。在學習和思考總結的基礎上,德雲社有大量的劇場表演,不斷地把所學應用在相聲等表演中,反過來又促進他們的學習和思考。量變是會引起質變的,長此以往,誰沒有文化,誰不強大?

再聯繫實際,很多人的學習都是間斷的或一時的,和德雲社的演員相比,遠遠不及。文化底蘊,都是學習得來的!


晷影匆匆


段子都是提前寫好的,有專門的寫段子的人,作為相聲演員,主要看臨場發揮,展示表現力。就像趙本山和範偉的小品,都是何慶魁創作的。

啟示:做事提前預習,多琢磨,把文字轉換成語言和動作表情。特別在職場中,回報工作比做事更重要。道理一樣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