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生在一個強大和平的國家,我們很少遇到這樣突如其來的疾病和挑戰。

在足不出戶的這些日子裡,發生了很多事…

有的家庭共患難的感情油然而生,家庭更加穩固和睦。

有的孩子深知時間和生命的重要,珍惜自己宅在家的日子,

而有的孩子,有的家庭在虛度自己的假期和人生……

這場疫情不僅是對社會的考驗,也在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家庭。

而一個好的家庭,都有這四個“護身符”。

01

善良

17世紀60年代,當時英國是的中南部是黑死病的重災區。就是在這樣一場被譽為“歐洲最恐怖的瘟疫”中,北部的人民竟然能夠全部倖免於難。

而這個奇蹟,就源於那個位於南北部交界處的村落——亞姆村。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有一天,一個商人帶著疾病來到了這個村子。村民惶恐不安,紛紛帶著行李,想要往北逃亡。

這時候,一個牧師站出來說: “逃不逃都是死,但出去了,會傳染更多的人。

那些善良的村民選擇留在了村落裡,他們甚至還在北邊的出口築起了一座石牆。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日子裡,344個村民,哭的哭,死的死。

最後,只剩下了33個人,其中一半,是未成年的孩子。

可他們,卻成全了北部億萬人的安康,也留給了這個村落,33個不同的希望。

羅曼·羅蘭說:“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善良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選擇,無關貧富,無關才識。

因為,內心無光,只會留下命,內心有光,才能活成一個人。

一個人家庭只有保持善良,才能觸碰到世間的溫暖和生活的意義。

02

韌性

危難裡,家庭成員之間的相知相守,成為了我們面對疫情時最重要的依靠與力量。

2005年,美國心理學家McCubbin 提出“家庭韌性” (Family Resilience)這一概念,

面對逆境時,個人及家庭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而“家庭韌性”在危機的應對中會起到決定作用。

具有韌性的家庭不僅能夠有效管理壓力事件,家庭成員也能夠運用逆境重新塑造自我。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楊絳與錢鍾書就是這樣的例子。

1937年,楊絳因生產住進產房,幾天後錢鍾書去醫院看望妻子時,對她訴苦說, “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東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第二天他又去了,告訴楊絳:“我把檯燈砸了。”

楊絳問明是什麼樣的燈,告訴他,“不要緊,我會修。”

楊絳那句“不要緊”和錢鍾書對她堅定的摯信,讓他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折與難關。

錢鍾書臨終前,楊絳附在他耳邊說的話依然是: “放心,有我。

錢鍾書與楊絳在一起的60多年間,這個小小的三口之家經歷了戰爭、疾病及愛女病逝,

但不論何時,他們的親密與聯結,都成為相互扶持的最大動力。

沒有不曾經歷過危機的家庭,壓力總會在不同時間、以不同形式存在於各個家庭之中。

小家之外,還有大家,在這之中人與人的聯結與支持, 無論是家庭結構的韌性指數,還是情感層面的相知相守,在疫情依然嚴峻的當下,都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03

沉澱

懂得沉澱,是一個家庭走向興旺的關鍵所在。

父母不懂得沉澱,不靜心的家庭,浮躁的生活態度,就像病毒一樣也會傳染,還會傳染給孩子,讓他們經受磨難。

就像刷手機這事,父母只看見了孩子玩手機無度,不靜心看書,你給的書單一個沒讀,手機倒是每天刷。

有沒有想過,很大一部分父母在家就是這樣做的,沒事就舉著手機刷,刷,刷。

孩子是我們的複印件,原件就是這樣,你還指望複印件又能有怎樣的改變嗎?

疫情裡宅在家的時間,真的讓我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瑕疵被無限放大出來。

但換個角度其實也是好事,可以讓我們短期內看到我們自己作為原件的不足,及時遏制於萌芽。

教育起於家庭,榜樣的力量,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

一家人沉澱下來,在學習中收穫,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擁抱更興旺的家庭。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04

和睦

知乎上有個問答 :疫情期間,你的家庭關係還保持和諧嗎?

有個回答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

越發和諧,看到一些家庭支離破碎,感覺什麼都是浮雲,以後會真誠真愛包容走下去。

那個你曾無比厭煩的家,卻是許多人再也回不去的港灣。

疫情之下,我們無奈於離別,無奈於生死不由己,卻更加懂得了珍惜。

原想,這個新年也一定是如往年那般平常吧,但災難就這樣突然降臨,猝不及防。

共同面臨的災難,令亙古不變的婆媳問題因此融入了更多共情。

有個兒媳在朋友圈發了婆婆踩著積雪從鄉下送來的油和糧食;

讓不少人看得紅了眼,說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媽媽。

一個好的家庭,有這4個護身符

往日那最看不慣的身影,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為你迎著風雪送糧的人。

海藍博士說 :“ 那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和不順,很可能是化了妝的禮物。

疫情像一把重錘將不少人敲醒, 只要家庭和睦,家人安好,才是最珍貴的幸福

冰心說:

“一個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趁著我們都還安好,請彼此寬容,相互多一些體貼和關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