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對於艾草,我的朦朧記憶應該是1985年在位於老家湯陰縣伏道鎮(原伏道鄉)的湯陰縣第四高級中學上初中時。

記得有幾次跟著幾個同學,跑到距離學校二三里地的崗陽村扁鵲墓去玩。

那個時候它還不是扁鵲廟,只是一個從墓穴到周邊,長滿不知道叫啥名字的“荒草”土谷堆。當地人都叫它是扁鵲墓。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最近的記憶,大家應該也都耳熟能詳。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全國各地不少醫院,都在走廊、病房,點艾草來殺菌消毒。不少家庭也採用了這種方式:每天兩次,每次不低於40分鐘。

尤其是近期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艾草再次受到更多人的關注,這也是我為什麼想要寫寫艾草的原因。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艾草,被讚譽為“草中鑽石”。世界上沒有哪一味草藥能像艾草一樣,不僅是草,還是藥,也是生活用品;既可內服,也可以外用。

百度“艾草”,翻閱古代典籍,你可以瞭解到,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艾草有四種:北艾、海艾、蘄艾、祁艾。

首先說北艾,也就是我今天重點要說的“九頭仙艾”。

宋代蘇頌在《圖經本草》曾記載道:“艾葉,……今處處有之,以複道及四明者為佳。”

書中認為,複道和四明的艾最好。複道即今天的伏道。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提及過:“湯陰者謂之北艾”。

據《湯陰縣誌》載,伏道為名醫扁鵲的墓地之一,並有著名的艾園。明代官員作詞詠艾,立碑記事,稱湯陰艾園之艾,為藥用第一,尊為仙艾。

明代時,伏道艾作為專供皇室使用的貢品,因而被尊稱為仙艾,也稱“九頭仙艾”,這種艾草,就是李時珍所說的北艾。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還有一種艾草,叫海艾。

《本草綱目》曰:“艾葉……宋時以湯陰複道者為佳,四明者圖形。近代惟湯陰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四明,即今天的寧波。

到了明代,又發現了一種艾草,叫蘄艾。這是在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蘄州發現的。

最後說說祁艾。

其與蘄艾讀音相同,但並非產自湖北,而是專指產於河北安國(古稱祁州)的艾葉,所以叫祁艾。

除了上述歷史上記載的幾大名艾外,還有一種艾,也常被人提起,這就是“紅艾”。對紅艾的產地,各地說法不一。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那麼,湯陰為啥會有北艾?

湯陰縣地處華北中部,因位於蕩水(今湯河,“蕩”為“湯”之古音)之南故名,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的“千年古縣”。

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遭到秦太醫令李醯妒嫉,在湯陰城東南一帶行醫時,被李醯用重金收買力士伏於道旁殺害。百姓感其恩德,葬身積冢,墓前設廟,廟旁廣植扁鵲常用之艾草。

伏道的地名也由此而來。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歷代中醫藥書籍均指出,凡諸草本、昆蟲,各有相宜地產,氣味功力,自異尋常,諺雲:一方風土養萬民,是亦一方地土出方藥也。

湯陰縣位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交匯的山前地帶,全域以平原為主。地質構造為湯陰地塹(許多重要的有機礦藏均與地塹有關),土壤類型以潮土褐土為主,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中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

縣境東界為衛河,湯河、永通河、羑河3條季節河流橫貫縣境。地下水礦化度輕,屬中性淡水。全縣水資源總量1.19億立方米,水質良好,灌溉便利。

氣候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兼有丘陵向平原過渡的地方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全年日照時數2244.2小時。

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風、順暢的排水、適宜的土壤,獨特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四季分明的氣候,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湯陰北艾的優良品質。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在物種基因遺傳上,湯陰北艾屬原變種,處於系統進化樹結構中的上級。

湯陰北艾植株較低,櫱多莖細。

葉片寬大肉厚,葉片邊緣呈鋸齒狀,3深裂、3淺裂,氣味清香悠長。

加工後,出絨率高,絨線較長,質柔軟,燃燒煙小、灰燼發白,較適合做麥粒灸。

經氣-質聯用儀測定,湯陰北艾與其他產地的艾草比較,揮發油成分較為純淨,以分子量小的桉油精為主。分子量小的揮發油皮膚穿透力更強且燃燒發煙量較小。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目前湯陰北艾種植面積1萬餘畝、年產量8000多噸,2020年艾草種植面積將達到3萬多畝。

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有關中北艾產地修訂》論證研究,論證湯陰艾與伏道扁鵲墓關係,認定北艾道地產地應為“湯陰伏道”扁鵲廟一域。

2016年九頭仙艾被認定為國家艾草領域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7年,湯陰縣政府編制了《湯陰北艾產業發展規劃》,謀劃了湯陰北艾產業發展路徑,要以打造湯陰北艾“國際名片”為目標,實施種植、儲運、加工、銷售、開發、宣傳六大緯度的立體化發展戰略,以品牌、標準、平臺等三項建設築巢引鳳,積極引入現代科技成果、產業組織方式和新商業模式,加大產品開發,創新發展路徑,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產業同向發力、融合發展,逐步形成湯陰北艾大產業鏈格局,努力打造國內頂級、世界高端的艾草深加工產業鏈條。

現在,“九頭仙艾國際艾文化產業園”項目投資20億,產業園建築總面積10萬平方米,艾草種植基地達到國內最大規模的15000畝,作為國家地標性項目,是國內唯一被納入“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點推薦項目的艾灸品牌。

“北艾”故事之九頭仙艾的前世今生

至於湯陰北艾九頭艾草為啥有九個頭?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艾葉……宋時以湯陰複道者為佳”。

明代時期,伏道艾作為專供皇室使用的貢品,因而被尊稱為仙艾,也稱“九頭仙艾”。

我想,可能肯定是伏道艾太好了,僅僅稱作“仙艾”不足以表達心情,所以,就在前面加上個“九”字,畢竟古時都是以“九”為大!

【文章部分文字及圖片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