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有前景,但是這是個不努力就滾〇的行業!

具體咱們聊一下以下幾個方向

>>軟件測試行業的發展背景

>>2020年軟件測試行業發展趨勢

>>軟件測試工程師的“生命週期”

>>軟件測試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軟件測試工程師35歲以後怎麼辦?

(截止到2020年2月份,全文共更新9500字,預計閱讀時間23分鐘,建議收藏慢慢閱讀)

相信我,這是一篇可以改變你認知的一篇回答,或許會直接影響你的職業規劃!


一、軟件測試行業的發展背景

  1. 微軟引領的大測試時代

中國最早的對IT工程的啟蒙和測試定位的探索大多來自於微軟. 當年的大背景是微軟故意放任windows的盜版, 並積極的輸出他自身的IT生態技術棧到中國. 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幾乎全部使用了windows. 中國有大量的微軟認證的VP等各種專家. 微軟和他的附屬生態帶給中國的測試行業影響簡單總結下就是

  • 強調工程的嚴謹性. CMMI一統天下. 無數中國公司為了通過這個認證費盡腦汁. 大部分公司通過它也不是為了自己的規範, 而是為了能拿到政府或者國外機構的外包業務.
  • 測試和研發的比例. 因為都是客戶端產品. 如果交付出去出現質量問題是很難解決的. 所以測試被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測試與研發比一度是1:2
  • 外包公司發展迅猛. 短短的幾年. 中軟, 東軟, 軟通動力, 博彥等公司迅猛的發展起來.
  • 51testing作為作為中國最早的測試社區門戶迅速發展起來
  • 測試技術的啟蒙和發展. 主要是自動化為主. 在十年前的年代, 聽一些前輩說, 有公司做性能測試, 就是有個人用哨子吹下, 然後一屋子的人就開始一起點. 所以QTP和LoadRunner出現後就迅速佔領了市場.

2. 互聯網時代的測試發展

互聯網世界開始爆發 測試行業的主要變化是

  • CMMI逐漸被互聯網公司忽略. 國內崛起的公司有自己的業務, 他們不屑於不實用的認證. 開啟自己獨特的野蠻發展的節奏. 這也就是那些外企工作的白領有優越感的一個原因.
  • 測試技術大發展. 不再是簡單的自動化了.開始進入了細化. 比如單元測試, 代碼動靜態測試, 接口測試, 持續集成, 各種端的自動化測試. 大家也不再迷信UI自動化, 分層自動化, 持續集成, 測試既服務等理念開始流行.
  • 測試工程師技術型轉變. 以前的測試工程師就是點點點, 不會要求技術的. 現在BAT等一線公司已經全部推行技術筆試了. 可以說不懂開發基礎已經難以發展了. 點點點測試工程師已經退化到只能用於用戶端的功能校驗工作了.
  • 測試研發比從1:2下降到了1:3 1:5

3. 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時代的測試發展

移動互聯網爆發, 技術棧和雲計算也發展迅猛, 這讓小公司的生產力發生了飛躍. 從而催生了一場席捲全球的創業浪潮. 這股浪潮起源於硅谷, 並迅速通過"copy to china"模式燒到了中國. 另外一個是中國大環境的變化, 導致了外資企業生存困難, 很多優秀的企業都從中國撤離.

這期間的測試行業發生瞭如下的變化

  • 服務於國內企業的測試工程師開始增多. 外包測試工程師, 外企工作白領測試工程師都被外企撤離影響到了, 開始逐漸轉到國內公司. 外企工作的優越感逐漸喪失, 國內的工程師開始崛起.
  • 敏捷理念盛行. SCRUM和XP理念被迅速的普及. Scrum迎合了產品管理的需求, XP迎合了工程化發展的需求. 各自發展都很迅猛, 然後逐漸衍生了更深入的CI CD和devops等模式.
  • 測試研發比. 下降到1:8甚至更低. 其實BAT都向往google的1:10. 只是國內目前做不到.
  • 大質量部模式被打散. 為了提高運作效率. QA或者測試工程師團隊被逐漸分拆到各個具體業務部門. 大質量部模式消失意味著測試工程師的發展開始遭遇天花板. 很多人還沒能體會到這個模式帶來的巨大影響.
  • 測試技術發展. 測試平臺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研發工程師, 技術型測試工程師也開始逐漸發揮價值. 比如新型的全鏈路壓測, 全鏈路追, 測試監控, 各種接口測試和mock平臺, 各種雲測和專項測試平臺. 獨立的測試服務公司也開始層出不窮.

4. 大數據和智能時代

人類已經進入DT時代. 大數據, 機器學習, 深度學習, 圖形渲染等技術棧已經成熟了. 隨之而來會形成新的生產力並落地.

這個階段大家剛開始感受到. 我暫時不做評論.

二、2020年軟件測試行業發展趨勢

之所以列舉過去的變化其實是為了想告訴大家, 不要認為目前的模式就是行業的現狀. 目前各家公司仍然是處於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歷史階段中.

沒有絕對的對錯. 只有適合與否.

那麼處於2020年,軟件測試這個行業又將如何發展呢?我談一下幾點,如果你處在這個行業,一定能體會到我說的對不對。

  1. 表面"衰落"的測試行業

鑑於過去的大形勢變化, 不懂技術的測試工程師會逐漸被淘汰出局. 一波測試工程師的失業潮是在所難免的.雖然早期我也呼籲身邊的人趕緊脫離落後的業務體系, 脫離落後的測試技能, 但是看到很多人越來越生活艱難, 也是挺心痛的. 包括測試工程師的需求越來越少, 招聘職位也越來越少, 典型的新崛起的巨無霸公司比如facebook早期都沒有QA. 甚至前幾年一度有QA團隊是否值得存在的爭論. 表面看起來是測試行業衰落了.

有趣的是大家討論QA團隊是否值得存在的初衷, 是為了更好的保證質量. 這還是挺耐人尋味的. 絕大多數的公司, 都是非常支持QA部門的存在的, 問題在於QA團隊的存在的價值到底是大還是小. 過去陳舊的測試體系, 落後的測試人員能力, 冗長的測試流程是被整個IT行業詬病的一個關鍵.當研發的生產力在逐漸的提升, 運維的部署在逐漸的自動化, QA所帶來的價值和耗費的成本就越來越不能忽視了. 甚至成為了一個項目的最大的成本. 這是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忽視的問題. 早年阿里巴巴的高管曾經集體去硅谷拜訪新崛起的巨無霸, 得到的結論就是他們的流程和執行力比國內強很多. 甚至facebook早年都沒有QA就成長為大公司了.所以阿里就迅速推動了流程的裁剪. 這部分包括裁撤SQA, 裁撤需求分析師, 裁撤項目經理, 削減QA名額. 進入產品, 研發, 測試三足鼎立的最簡模式.

QA會不會被撤掉也取決於這個部門的價值. 所以不要想當然的覺得"存在即合理", 現在部分的公司已經在試驗"無QA"的模式了. 互聯網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比如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搜索, 推薦, 機器學習等方向的算法測試是很重要的領域, 是需要專業的測試工程師參與的. 這個行業能容納很多的測試團隊. 但是測試行業這些年就沒形成對這個領域的正確測試方法, 結果最後丟失了這個市場. 現在都是研發自己保證了. 因為找不到合格的測試工程師去保證這個業務.

同樣在性能測試領域也是如此, 隨著性能測試平臺, 全鏈路壓測, 性能監控, AB Test, 雲壓測這類技術和服務的出現, 性能測試工程師的需求也會縮小. 越來越多公司裡的性能測試都已經變成研發主導了. 丟失了這塊的業務, 性能測試QA的需求量自然會受影響.

一定要記住, 業務空間決定QA的生存空間, 這是所有行業都通行的道理. 如果你不能滿足業務需求, 就會被淘汰出局, 要麼選擇退守防禦要麼選擇勇於接受挑戰

那測試行業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那, 很多人會擔心. 不過我還是整體樂觀的.因為我喜歡整個行業, 這些年也一直在進行不斷的思辨. 說下我的看法

2. 測試從業人員的規模

從業人員規模跟生產力負相關, 跟業務規模正相關. 以後能有多大取決於技術和業務規模的雙重因素.

首先是大環境因素, 隨著各種行業的互聯網化, IT行業在擴大, 外賣, 美甲, 甚至是無人機汽車航天產業都將成為科技公司. 研發的隊伍會擴大, QA的隊伍自然也會整體擴大. 前提是QA自己要跟得上時代.

其次是隨著生產力提升自然就不會需要這麼多人的. 哪個行業都這樣, 測試行業並不特殊. 就跟汽車行業一樣. 早年堆人, 然後堆工具, 堆技術, 上機器人, 改進流程. 行業技術改進, 測試技術改進, 測試工具和測試服務的改進, 都會一定程度提高了測試效率, 減少了成本. 這種改進會導致QA的團隊更精煉高效. 人數多意味著大家的價值跟富士康工廠裡的工人一樣廉價. 追求高附加值才是正確的路. 這對公司和測試團隊都是雙贏的.

第三個因素是行業地位. devops的流行是推動了研發和運維的密切合作. 一旦這個階段完成, 產品的生產部署會非常的流暢. 隨之而來的就是問題會越來越早的暴露, 大家對質量會更加的重視. 到時候就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DevQA. 運維逐漸會管道化, Dev和QA會成為新的主角. 只是到時候能撐大局的不一定是現在的軟件測試工程師了 會是新時代的測試工程師.

測試行業會越來越專業. 人才, 技術, 工具, 開源平臺, 服務會越來越多. 越來越完善. 術業有專攻, 專業化分工仍然是大趨勢. 技術層面上也會有創新. 以前的測試只能留下測試用例和業務知識文檔 沒有什麼連續性積累. 隨著接口測試, 質量監控, 覆蓋率分析, 業務建模等技術的突破, QA也會形成自己穩定可積累的業務數據, 並逐漸形成自己的平臺和業務. 業務空間+技術門檻的雙重因素是我堅信QA部門能長期存在的一個核心因素.

3. 測試行業的管理會逐漸扁平化

幾乎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分拆業務和QA團隊從而提高執行力. 所以管理上百人的總監職位會越來越少, 而管理百人以下的總監會越來越多. 不排除少量的巨無霸仍然沒有改變. 或者有些燒錢的初創公司倒行逆施. 其中這些測試管理者會遇到一些新的挑戰, 比如更高層是研發出身居多. 不懂研發體系幾乎沒有發展空間了. 測試管理體系失去了上層建築, 對未來的影響還是深遠的. 會有陣痛, 但是結果肯定會是好的

4. 測試技術人才需求增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公司因為分拆的問題. 不再有統一的測試技術支撐部門, 所以分拆之後的每個團隊都需要組建對應的職能團隊, 對測試技術人員的需求反而會增多. 中小型公司也苛求質量保證效果, 不止是要好, 而且要求更快, 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 這幾年通過各種招聘網站的招聘job的描述也能看得出來.

5. 外包測試的災難和新生

原來做歐美日韓外包業務的公司會因為國內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式微, 他們需要轉型做國內.但是國內對外包業務也大多排斥, 而且外包業務在效率溝通管理上都有諸多弊端. 其自身也無法承載對測試工程師的培養和長期發展. 所以這幾年會有大量的外包測試工程師轉型. 這方面需要有新的優秀的外包服務公司.能做到有自己的測試服務, 測試技術和高級的測試研究工程師才行. 比如東軟也開始做自己的各種雲測平臺之類的, 就是一種為了迎合新時代的變更.

6. 不懂開發的測試工程師已經是新時代的文盲

第一個是工作上已經沒有太大的晉升空間. 第二個是也很難跳槽. 最好的結果是憑藉多年的經驗轉管理. 我跟行業的很多測試經理交流過, 大部分工作超過6年的人, 在測試執行上會倦怠, 在測試技術的改進上已經無法入門, 還不如招實習生. 相對來說, 有技術基礎的人在工作8年以上仍然會保持自己的學習熱情.所以未來測試團隊的架構基本會是多數業務測試工程師+少數測試專家+測試經理的管理模式. 以前不識字的是文盲, 後來是不識英文的是文盲, 在繼各國呼籲加強對IT技術的重視後, 新時代的文盲就已經快是不懂開發的人了.testerhome社區的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喚醒整個行業對測試技術的重視.

7. 測試行業的門檻增加

以前處於發展期, 行業對人才的苛求是第一位的. 現在隨著大公司發展穩定, 招人已經穩定了.他們基本只在211院校校招. 社招也看學歷. 初創公司多是融資燒錢為主, 在學歷上和閱歷上也是看的很高. 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公司會越來越少. 我之前推薦了不少同學去其他優秀的公司, 其中有一部分同學就是技術不錯, 但是學歷未過關. 所以希望大家技能和學歷上能夠好好的重視這個問題. 除了學歷門檻, 如上一條所說技術門檻也存在. 所以加油吧, 少年!

8. 測試行業的薪資在提高

測試行業經過自身的淨化洗滌會有新生. 典型的變化就是薪資從以前的3k-15k的範圍, 整體提升到1w-3w之間. 技術含量的提升, 責任的提升必然會帶來整體的回報. 現在只要技術好, 學歷沒問題. 工作3年拿個兩三萬的月薪是很平常的.

後面會詳細說薪資的方面。

9. 研發工程師進入測試領域

這些年整個行業對測試行業的發展非常不滿意, 通俗點講, 大家都覺得測試很Low, 但是又不能沒有。研發提交項目給測試的心情就跟以前過年要去火車站排隊買票一樣. 要申請測試資源, 給測試講解業務和實現, 遇到比較low的或者新入職的, 連搭建環境都不會還得手把手教. 研發只是修改一行代碼, QA或者測試那邊就炸鍋了.各種流程足以讓研發頭髮都能掉好幾根. 作為參考對比, 再思考下運維. 當年部署個環境跟提交測試很像. 要申請運維的介入, 要申請機器資源, 然後提交部署文檔, 還要明確基礎環境, 依賴庫等各種細節的版本號. 遇到本地行發佈環境不行之類的問題還得跟運維撕逼. 當年運維行業還流行著一句, "人"才是最關鍵的發佈保證者. 而現在隨著持續交付和devops的流行. 發佈都已經做到"絲般柔滑"了, 一鍵發佈,自由選擇灰度,平時的發佈甚至都不需要運維參與. 嘗試了新模式的甜頭後, 對測試行業的弊端已經很難忍受了. 所以在優秀的測試工程師和架構師難找的情況下,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直接用研發工程師來頂了. 他們的追求很簡單. 單測->接口測試->基礎的冒煙測試, 能夠做到自動化就可以了. 如果能像運維那樣做成測試即服務就更完美了.

三、軟件測試工程師的“生命週期”

聊完了行業背景和發展趨勢,接下來聊一聊關於你自身的發展規劃。

注意,接下來聊的就關係到你的薪資了!

產品的生命週期是從準備進入市場到淘汰退出市場的全部過程,一個軟件測試工程師的職業生涯的週期也是這樣。如何把“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都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是我們每個軟件測試從業者都應該關注的問題。

1. 入門階段

這個階段你或許是剛從學校畢業,也或許是從其他行業轉行,就會對軟件測試行業產生一系列的疑問,比如前景怎麼樣?薪資高不高?加班多不多?零基礎應該如何學習?需要學會哪些技能才能找到工作?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搞明白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你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前些年培訓大熱的時候,很多同學聽到“前景很好,互聯網薪資高,不用寫代碼,不用加班,越老越吃香”的吹噓,便一股腦的投入到這個行業來。幹了幾年,錢沒掙到,技術也沒有沉澱,混不下去只能再次轉行。

如果你像題主一樣,還沒有進入這個行業或者剛開始瞭解,那麼幾個問題你一定一定要進行思考:

  • 你是否能夠接受互聯網行業的工作節奏?
  • 你是否真的熱愛這個行業,起碼有足夠的熱情願意去鑽研?
  • 你的學習能力是否能夠讓你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浪潮中不掉隊?

首先作為互聯網行業,必然會有加班,即使不是996,也必然會有緊急任務或者上線,問下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工作節奏。如果趕到要上線了,通宵也是常有的,第二天早上你下班了,你的同事剛剛拎著早餐上班。

其次,如果你對這個行業有者基本的熱情,或者說不討厭這個行業,那麼起碼你能夠有動力去鑽研,去自我驅動,這樣才能保證你的工作對自己不是一種煎熬。

最後,互聯網行業,技術日新月異,能夠在軟件測試這個行業長久的走下去,必然要不斷的學習。如果討厭學習,或者上進心比較差,那不建議你進入這個行業。

如果上面3個方面都沒有問題,那麼恭喜你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2. 初級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你已經開始上手做測試了,哪怕是最基礎的點點點,你也已經知道互聯網企業測試流程是什麼樣子了,可以說這個時候是你最朝氣蓬勃的時候。

你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的窘、遇見大神時的敬仰,都會轉化為你努力求知的動力。閱讀書籍、看公開課、逛論壇,你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會在這個階段急劇擴充。

但是這個時候,也尤其要注意不要病急亂投醫。

這個階段我不建議基礎沒有打牢,就開始學習自動化,最後啥也沒有搞明白。業務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自動化玩的再溜,也只是個輔助。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3. 中級階段

這個時候的你,或許已經做測試有1-2年的時間了,很多工作也得心應手,薪資也基本穩定,技術上知道的也比較多,但是仍然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

對,你缺少某個方向的深入研究!

處於軟件測試行業的中級階段,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該朝哪個方向去深入發展。自動化還是性能?Python還是Java?APP還是web?

我以我的經驗給你一點建議:

  • 關於發展方向

無論APP測試也好、web測試也好,或者想研究自動化,或者想專精性能,都是可以的。沒有什麼所謂的好不好,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如果你覺得性能做著心累,沒有自動化測試有成就感,那就一門心思去研究自動化測試。只要往某個方向專精,一段時間後你就可以成為大神。

  • 關於語言選擇

以前我專門寫過一篇關於軟件測試工程師語言選擇的回答,簡單來說,就是剛接觸的時候,可以選擇Python,上手更快,更加靈活,到了高級階段,應對更大的業務形態,還得學會Java。做技術的,會很多種語言很正常。

  • 自動化測試還是性能測試

對於自動化測試,不要被其牽著走,不要過分誇大作用,也不要為了自動化而去自動化。

性能測試某種程度上會比自動化更難搞定。代碼、運維、計算機原理、數據庫、業務等等,你都要搞懂。寫腳本或者執行都還好,難的是性能分析和調優。當然如果這個階段你對自己的要求還不是很高,那麼掌握性能測試的基本流程和簡單的性能分析就可以了。更多的比如搭建壓測環境、監控性能指標等等,還是要在實戰中去積累經驗的。

對於這兩個方面,我建議都去學習,因為目前的招聘需求,都已經是標配要求。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4. 高級階段

如果你已經是軟件測試行業的老油條了,那相信你很多“坑”都已經踩過了。

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軟件測試工程師的最大的職業發展瓶頸。業內的大神們,也都是突破了這個階段,才獲得新的發展。

一般在這個階段,會面臨3個方向的發展: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 技術專家

這條路較為坎坷,但是也最為抗打。如果你不善於人際關係,不問世事,又對技術有這濃厚的興趣,那麼建議你走技術這條路。平時多擼代碼、多和開發溝通,寫一些測試平臺或者測試工具。同時開發能力也要不錯,這樣才能成為一個高階的測試開發工程師。

  • 管理方向

做技術累,做管理更累,因為和人打交道是最複雜的。既要協調上下級的關係,又要統籌安排好各項工作。如果喜歡走管理路線,不要脫離業務只做管理,建議做一名技術管理,在帶領團隊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技術。一方面技術不行很難服眾,另一方面也是鍛鍊自己落地一些團隊方案的能力。雖然說管理的“生命週期”比純技術會長一些,但是一定不能放棄技術。

  • 轉行其他

研發、產品、運維,或者創業,都是面臨瓶頸之後的新的出路。其中尤其是創業,不要草率,見過太多創業失敗又回來上班的,啥都折騰沒了。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四、軟件測試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薪資不能完全代表你的能力,但是能夠代表你的實力。

我從互聯網薪資等級入手,談一談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薪酬數據參考

我根據人才的基本屬性並用實際的例子總結, 按照8年跨度. 總結了行業的一些典型人才的現狀. 為了保密, 我模糊了相關數據. 與真實情況會有偏差.

軟件測試還有前景嗎?

我手裡也有更多的數據, 我也一直想搞個決策樹模型, 但是一直沒完整的做出來. 這次就先簡單列舉這幾個典型的案例吧.

2. 職業上升的關鍵因素

  • 技術能力決定了你的薪資增長加速度. 在月薪1w到3w中間. 技術能力助力會較多.
  • 管理能力決定了你的薪資階層. 月薪2w-5w是管理層基本薪資. 後面的要靠公司的股票和獎金
  • 業務能力決定了你的地位和長期回報. 對業務的把控決定你在團隊的影響力和重視度. 也關聯期權和股票的數量.
  • 運氣和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軌跡. 選擇的好就能獲得最大回報.
  • 股票或者期權回報是超過工資的. 選擇一家靠譜的可持久的公司很重要.

作為個人發展, 我的建議是紮實的提升你的技能, 培養好你的人脈和軟實力. 至於運氣和選擇不用焦慮, 如果你有能力, 自然會有高人拉攏你. 比如之前就經常有朋友聯繫我, 說是XX公司要發期權了, XX公司要上市了, 跟我們一起幹吧. 人品好, 技術好, 大家都會喜歡與你為伍的。

如果現在的你還是處於比較初級的技能階段,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的提升自己:

  • 硬實力:

1、堅持少做重複性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促使自己不斷的學習鑽研;

2、掌握一門編程語言,Python或者Java都行,會了Python之後會靈活一些,能夠寫一些腳本或者小型的應用,將來在面對測試和運維之間的區域時,去部署和維護一些web應用和測試服務器,Python就會變得非常有用。如果是掌握Java,在面對Java寫的測試框架的時候,能夠很好的處理好測試與開發交叉的領域。在面試過程中,大概率也會碰到問你jvm的問題;

3、計算機的理論知識,這個簡單一些,比如各層的協議、抓包工具等;

4、操作系統上,Linux基本的操作和命令、shell腳本、ios和Android系統;

5、前端基礎知識,目的是解決測試和開發的交叉領域,bootstrap、css、html、javascript、jquery。

6、數據庫,性能測試很重要,接口測試也要用到。

  • 軟實力:

1、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研究問題搞不明白就不放棄,這是你的職業精神,也是決定你能否具備鑽研能力持續成長,我們的校長思寒老師,有時候半夜研究出來一個問題,還在群裡很開心的說他研究出來了,人家都是架構師了,還這樣呢。

2、耐得住寂寞,可能在你剛進入測試行業,很長一段時間你的能力也提升不上去,有時候工作有是比較重複,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但是隻要方向是對的,量變終究會引起質變。

3、學會溝通,學會與開發溝通,學會與產品溝通,學會與團隊溝通,還有就是學會與你自己溝通。

4、不斷學習,不要吃老本。

五、軟件測試工程師35歲以後怎麼辦?

35歲幹不動,都只是藉口而已。

能幹的,依然能夠很好的在這個行業發展,幹不了的,註定會被一浪比一浪高的後浪,拍死在沙灘上。我身邊一堆做測試開發的、自動化或者性能測試的大咖們,基本上都是35+了,怎麼能說35+幹不動呢。

所以,按照我前面說的,尤其是職業規劃和核心競爭力那裡,儘早的對自己進行規劃和提升,確定好目標,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所謂的職業瓶頸,是困不住未來你這位大牛的!

另外關於職場,也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想要囉嗦一下:

職場建議

  • 切莫在不該有的年齡追求權利
    這會斷送你的整個前程. 在一些面試場合, 如果面試官問你願不願意做管理, 如果你回答是, 那麼面試基本就掛了.
    一定要確認面試你的人是不是真的希望你走管理路線. 大多隻是測試你是不是真的是個實幹家.
    過早參與管理工作也會導致個人技能發展的不健全. 這會為以後帶來隱患.
    過於追求權力必然也會引發辦公室政治和各種利益鬥爭. 所以請謹慎面對這個毒蘋果。
  • 在薪資和工作機會之間做合理的權衡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薪資體系. 你要參考這個數據來合理的確定自己的薪資, 不要有幻想. 不要覺得別人因為某次成功的忽悠拿到多就懊惱.

    一個優秀而紮實的工作經歷會讓你受益一生, 會為你的簡歷增光不少. 對於這種機會降薪也值得去.
    一個合理的節奏是1-2年主要是積累能力. 能餬口即可. 2-5年可以適當的跳槽追求更好的待遇或者更閃光的工作履歷. 五年以上就是物色好的機會一飛沖天了.
    如果跳槽太多, 一些大公司也會非常的在意, 會影響你的面試. 比如工作經驗不到一年或者兩年就跳槽的人, 很容易被BAT認為輕浮。


最後,我想說: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軟件測試行業的未來是你我共同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