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缺乏“西方式自由”?《紐約時報》記者回了句大實話

在被美國廣播公司(NBC)主持人問及“中國抗疫似乎缺乏西方式自由”時,《紐約時報》記者不假思索地答說,若沒有生命,何談自由和幸福。NBC新聞訪談節目《與媒體見面》, 13日連線了《紐約時報》科學與健康記者麥克尼爾(Donald McNeil Jr。)。

中国抗疫缺乏“西方式自由”?《纽约时报》记者回了句大实话

在談及新冠病毒疫情給人們帶來的不便時,節目主持人發問,中國抗疫期間“似乎缺少西方式自由”。

對此,麥克尼爾不假思索地答說,“我們所珍視的是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倘若沒有生命,其他兩種權利無從談起”。

麥克尼爾還向主持人介紹世衛組織所總結的中國抗疫經驗,那就是“必須拯救生命”。儘管這會暫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可能會失去工作、收入。也許政府會介入,確保如食品、藥品等重要物品保持供應,“而不是人們能否繼續在晚上去光顧餐館和酒吧”。

同一天,麥克尼爾還上了NBC的另一檔新聞訪談節目《雷切爾·瑪多秀》。他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疫情防控,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與美國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麥克尼爾直言,中國已經戰勝新冠病毒疫情了,然而美國接下來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他解釋說,中國的封城只是為了落實主要措施而做準備,最終目的是為了抗擊疫情,不斷地檢測、檢測、檢測,從而找到病毒。他還向主持人科普了方艙醫院,並不是外網抹黑的“集中營”,這一體系竭盡所能地確保醫療系統不崩潰。

麥克尼爾表示,倘若醫療系統崩潰了,醫生會被迫決定讓誰活著讓誰死亡,比如現在的意大利,“我們美國很快也會這樣”。

前段時間,美國《紐約時報》對世衛組織訪華專家組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進行了一次訪談。

在艾爾沃德介紹了中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舉措後,《紐約時報》記者問道,“中國能這麼做,難道不是因為它是專制國家嗎?”對這一說法,艾爾沃德回應道, “人們都有這麼一種強烈的信念:‘我們必須幫助武漢’,而不是‘武漢讓我們落到這種地步’。”“他們相信自己是站在了第一線,相信自己的行動,是在保衛中國其他地區乃至整個世界。”

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世衛專家的這番親身感受,不知能否能讓一些西方人士有所思考?

延伸閱讀: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介紹中國實情視頻火了,連主持人都這麼感嘆

當地時間13日,一段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在電視節目中談中國疫情防控的視頻,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獲得近500萬次的觀看量。

這段6分多鐘的視頻中,《紐約時報》記者Donald McNeil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中國的檢疫流程,從如何隔離到徹底打破傳播鏈,以及如何保護醫院資源不崩潰。

記者: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取得巨大成功

記者Donald McNeil表示,在戰勝疫情上,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國將會逐漸重新開放經濟,讓人們回工廠復工,儘管這是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我們通過無人機看到中國城市的面貌,“街上都沒有車輛和行人”“這看起來很糟糕”。但實際上,這只是為了落實主要措施而做的準備,這些措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抗擊疫情,那就是不斷地檢測、檢測、檢測,找到病毒。

此外,記者Donald McNeil還介紹稱,中國的醫院建有單獨的發熱門診,和普通門診區分開;在中國很多地方都需要測量體溫,體溫異常的人會被送到發熱門診;在中國,醫院會首先給病人做CT,檢查肺部影像是否存在異常,這給病毒檢測起到了很好的前期篩查和輔助作用。而在美國,新冠肺炎的檢測流程卻非常緩慢和低效。

主持人:美國所做準備與中國天差地別

節目主持人也感嘆,民眾肯定會把這一段採訪剪出來送到各地衛生部門。美國把病毒檢測搞砸了,美國所做的準備與中國天差地別。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觀察者網 央視新聞 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