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寶座終易位,縱觀香港商界“百年戰爭”

有人評價香港是“彈丸之地,寸土寸金”這話一點不誇張,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中國香港不僅房價地皮貴到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經濟發展在全中國也是首屈一指。而這座繁華的城市更是見證了許多商界傳奇人物的浮沉起落,其中香港首富的位置更替自是最引人注目。

香港首富寶座終易位,縱觀香港商界“百年戰爭”

1949年初年僅31歲的包玉剛來到了香港和朋友一起從事進口貿易行業,為當時百廢俱興的中國大陸進口鋼鐵和藥品等物資,後來他把目光投到了更賺錢的航運業。包玉剛找到了當時的“香港船王”董浩雲,而後者卻認為他是個門外漢,並不認為他能做好這一行業。

包玉剛另闢蹊徑,用低廉的租金長期出租自己的船。和傳統的短租期可以隨時漲價方式不同,這種穩定的租賃船隻方式很快受到了客戶們的喜愛,加上自己以前身為銀行家積累的廣泛人際關係以及後來因戰爭蘇伊士運河被封鎖,很多航線不得不走長途翻越好望角,他的長期租賃方式越來越受追捧。

到1970年時包玉剛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私人船東,堪稱世界船王。在這基礎上包玉剛又經過十數年的運營,終於在1985年以400億港幣的身家成為了香港首富,風頭一時無兩。

香港首富寶座終易位,縱觀香港商界“百年戰爭”

而這時“二李”的李嘉誠和李兆基兩人的身家都不過100億港幣左右,但大家都知道包玉剛之後香港商界覆雨翻雲的正是這鼎鼎大名的二位。

二人年齡相仿,雖然同在香港發家但經歷卻大相徑庭。

李嘉誠外號李超人,年少時隨家人逃難到香港投奔舅舅鐘錶大王莊靜庵。莊靜庵以鍛鍊李嘉誠為目的不讓其在自己的產業裡工作,要他自己打拼。

李嘉誠深深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於是他自謀出路當了幾年茶樓跑腿和推銷員後在1950年用自己的積蓄和舅舅的資助創立了自己的塑膠廠,並在八年後開始進軍房地產業。

而李兆基則出生在富貴之家,因排行老四後來人稱四叔。父親是兩家金鋪的掌櫃。還是孩子的李兆基每天在金鋪裡進出,天賦異稟的他十一二歲就有了非凡的黃金鑑別以及冶金本領。十五歲便繼承了兩間金鋪成為掌櫃,其出色的商業頭腦也逐漸顯露。

李兆基1948年帶著1000塊來到香港創業,利用自己在黃金、外匯方面的經驗很快便風生水起。深知錢不如實物保值的他看準機會在1958年和幾個朋友合開了永業公司也開始踏足地產業,和李嘉誠是同一年。

香港首富寶座終易位,縱觀香港商界“百年戰爭”

二人年齡相近又同姓李,同在香港發展地產業,頗有一種命裡註定是宿敵的感覺。但一開始兩人關係其實十分融洽,甚至一度有過合作。後來李兆基給自己的兒子取名李家誠,是對李嘉誠這一亦敵亦友的對手開的一個玩笑還是刻意為之呢。

1975年沙田填海建設項目由李兆基的恆基兆業牽頭,和郭得勝的新鴻基,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鄭裕彤的新世界一起在競標中戰勝了英資的香港置地。

這次合作是香港四大富豪唯一一次聯手,李兆基更是賺的盆滿缽滿。之後李兆基和李嘉誠也有過合作,共贏互利。

1985年李兆基的好友楊志雲病逝把產業留給自己的後代,但數年後楊家人決定離開香港發展,就想出售產業。而李嘉誠早就看上了黃金地段的美麗華大酒店,但是因為酒店未來發展方面沒有和楊家人談妥,楊家人轉身把產業賣給了楊志雲生前的好友李兆基,大把利益擺在眼前李兆基還是拿下了李嘉誠志在必得的美麗華大酒店。

香港首富寶座終易位,縱觀香港商界“百年戰爭”

這讓李嘉誠十分不快,加之後來李嘉誠高價收購美麗華酒店失敗,他選擇在樓盤方面和李兆基競爭。1995年二人在各自的新樓盤打起了價格戰,低價出售新樓盤,最後誰也沒佔到便宜。至此二人算是結了怨。

二月底福布斯發佈的“2020年香港五十大富豪排行榜”顯示李嘉誠的身家相比去年的317億美元降低到了294億美元,而李兆基的身家則是到了304美元。自1996年李兆基當了香港首富後一直是李嘉誠做首富,在第一的位置上坐了二十年之久,身家終於再被李兆基超越。

如今兩位傳奇人物都已至耄耋之年,他們的接班人是否會給我們帶來同樣精彩的傳奇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