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谷歌沒有開發安卓手機系統,是不是就沒有小米、華為等手機了?

奇葩的小站


不一定,華為雖然用了安桌手機系統,但是一直還是在做自已的鴻蒙系統,世界就是這種,不過只出現一個單一的系統。

其實對谷歌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信譽的損失才是最重要的,通過華為事件大家都能看到安卓並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還是谷歌說了算,早晚會任人宰割,華為選擇了反抗,這是因為華為是全球第二大廠,有實力有技術,那些小廠沒有華為這麼強,最後的結果只能任谷歌宰割,谷歌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要同意。



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把國外市場看得同國內一樣重要,小米在印度的佔有率高達第一,現在正在開拓歐洲市場,如果有一天影響力達到華為或者超過華為怎麼辦?難道也要與華為一樣選擇反抗?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大家都在觀望,華為就是最好的試金石,如果反抗成功,鴻蒙系統能夠被大家所接受,華為還會是全球第二大廠,隨之而來的就是安卓系統的衰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家選擇像華為一樣擺脫谷歌,走自主的道路。



如果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開放的,任何手機廠家都可以免費使用,國內的手機廠家肯定會選擇鴻蒙而不是安卓。到時反而是谷歌求著國產手機預裝安卓系統了。

生態決定系統的存亡,如果大家都用鴻蒙系統,且鴻蒙系統更好用,開發也容易,再加上華為大力推廣,建立生態也不是太難。就像搭載海思處理器的華為手機一樣,早期的手遊和APP只針對高通陣營的手機進行適配,華為手機不是跳出就是死機,等到華為的銷量上來之後,適配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偵查一線



安卓系統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它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幸運兒罷了

沒有了安卓系統還會有華為OS,小米OS,VIVO OS,三星OS等等一系列移動操作系統出現,所以安卓系統並不是智能手機廠商們唯一的選擇,只要人們對於移動操作系統有需求,那麼一定會有其他的操作系統頂上來。

另外也要說一點的是,系統之間的角逐競爭本質上也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的過程,沒有誰是從一開始就一家獨大的。在安卓系統的發展歷史上,他也是在先後擊敗了由微軟所主導的WindowPhone系統,由三星主導研製的Bada系統,由諾基亞主導的塞班系統以及阿里主導的YunOS等等移動操作系統之後,才成就瞭如今的地位。

安卓之父安迪·魯賓

另外大家也要知道,最早的安卓系統其實並不是由谷歌研發的,而是由安卓之父安迪·魯賓(曾在蘋果公司任職)在2005年提出想法之後開始初步研發,只不過隨後由於資金短缺的問題隨後被谷歌直接收購而已。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最早和安迪·魯賓洽談的並不是谷歌而是三星,只不過最終沒有達成合作而已。不過事後想一想,如果安迪·魯賓當時和三星達成協議的話,可能也就沒有現如今的安卓系統了。

最早的安卓1.0系統

免費授權,聯合開發是安卓系統能夠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實在安卓發展最早的時期這款系統也並不是完全的開源的項目,而是需要繳納一定的授權費才能使用的,所以在2007年之前的安卓系統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甚至可以用半死不活來形容,當時的很多媒體認為安卓系統必將是一個失敗的系統。

不過這一狀況在2007年得到了扭轉。在2007年蘋果發佈第一代IOS系統之後,受到刺激的谷歌公司提出了一個在事後被認為是扭轉安卓命運的舉措:成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開放手機聯盟,這個聯盟的出現相當於是徹底的對手機企業開放了安卓系統,所有的手機生廠商或者是系統愛好者都可以申請加入該聯盟,通過之後就可以下載源碼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加以定製開發(三星,摩托羅拉都是開放手機聯盟最早的元老之一)

這一下子就點燃了安卓系統的活力,畢竟免費使用而且還可以定製開發屬於自己的功能,這對於一票手機廠商來說可是難以拒絕的誘惑,再加上當時蘋果IOS系統的橫空出世也讓手機廠商們看到了智能手機時代來臨的曙光,安卓系統一炮而紅。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安卓系統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一票手機企業的對他的支持才是重中之重。


系統發展的難點在於生態建設

系統的研發雖然是一套極為複雜的過程,但是以目前全世界IT行業的綜合實力來說,想要研發出來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完全不是難事。別說是科技巨頭們了,就連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實力,譬如在華為筆記本上搭載的Deeoin(深度)系統其實也是由深度科技團隊在Linux系統的基礎上定製開發而來,其實從系統的完善性上來說確實已經做到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地步。

但是一款系統想要成功,最大的絆腳石其實是生態的建設,何為生態,簡單來說就是用戶+APP開發商所形成的一條閉環的鏈條。

只有有一定的用戶基礎才會有軟件開發商原意為了你這套系統研發APP,但是反過來來說也只有有了一定的應用規模才會有消費者原意用這套系統。

這很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一個近乎於無解的問題。微軟這麼一個在操作系統層面積澱深厚的公司都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足見其難度之高了,系統研發只要肯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基本上都可以研發的出來,但是生態體系的建設卻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總的來說吧,與其說是谷歌成全了一票手機廠商,倒不如說是手機廠商成全了谷歌的安卓系統,如果沒有這麼邪惡手機廠商的支持以及用戶的使用,安卓系統可能早就已經泯然於眾人了。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伊評科技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好像這個世界來開了誰,太陽就不會照常升起了?顯然世界上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對於手機操作系統,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可實際上全球能用的手機操作系統並不只有iOS系統和谷歌的安卓系統!

全球有哪些手機操作系統?

1、黑莓

提及黑莓手機,很多朋友都很陌生,因為這是款小眾產品。黑莓是1998年在美國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系統,一般的電子郵件都支持使用黑莓、黑莓的商務辦公優點比較明顯!

2、過氣的塞班系統

提及塞班系統,大家肯定會想到諾基亞手機,塞班系統曾被使用在智能手機上,不但佔據的內存小、速度又快,但其致命點也是較為突出,那就是軟件生態實在是太差。

3、華為鴻蒙系統

華為在去年發佈了自家的鴻蒙系統,這是一款能打通全應用的系統,目前用在了華為智慧榮耀屏上,手機並沒有得到體現。

或許很多朋友會說,咱們小米手機和錘子手機不是用的自己的系統嗎?其實這嚴格說來算不上,因為小米和錘子的手機系統也是基於安卓系統的底層而來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技術專利都是安卓系統的,人家隨時可以卡你脖子!

沒有安卓 就會有其他王者

很多人說,如果說安卓系統不讓用了,那麼是不是這些國產智能手機就完蛋了?我們先不說谷歌不會這樣做,即使這個假設成立,市場上肯定會有的新的產品出來,比如說華為的鴻蒙系統就是機會。這個問題就好像大家之前一直討論的一樣,如果微信收費,那麼市場上肯定會出現更多的社交產品。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春公子


如果谷歌沒有開發安卓手機系統,是不是就沒有小米、華為等手機了?

很顯然,依然會有華為,而很可能沒有小米。我們可以從當時操作系統競爭情況以及華為和小米做手機的起點分析這個問題。


手機操作系統並不僅僅是安卓一家

我們知道很長一段時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幾乎被塞班壟斷,那時候的諾基亞如日中天,不停玩著換殼遊戲,彼時黑莓和WindowsMobile絲毫不是塞班的對手。


早起的安卓其實幾乎沒有感知,整個行業的轉折點是蘋果發佈了iPhone,尤其是此後的iPhone3G和iPhone4,真正讓人家認識了智能手機還能如此優秀。此時的安卓可以說才是真正開始起步,並且在後來,微軟也開發了全新的windowsPhone,可惜入局太晚,已經難以追上安卓,至此安卓一步步壯大至今。


如果谷歌沒有開發安卓系統,很顯然,會有微軟等其他巨頭入場,這並不影響國內手機廠商的誕生。


為什麼說可能沒有小米

因為小米起步得益於安卓系統的開源,早期玩機的用戶一定不會對MUI感到陌生,正是因為安卓開源的特性,才有了MUI。

如果谷歌不開發安卓,換成微軟,那顯然以當然的情況,微軟很可能選擇一貫的做法,不開源。那麼小米在早期將失去他最核心的競爭優勢,MUI,甚至如果沒有MUI,可能根本不會有小米手機。


而華為的成長,更像三星,做終端產品可以說只是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入場,操作系統是安卓也好、塞班也好,windowsPhone也好,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歡迎評論關注,我是神奇碼農,專注科技趣事、解答。

神奇碼農


沒有安卓系統,諾基亞手機可能就不會倒閉,塞班系統可能更加強大,winphone結合他的pc端可能真的一統天下,沒有小米可能會出現大米,商業模式不會因為技術而改變,小米的強大是商業模式,所以沒有安卓系統,還是會有小米這樣的公司出現



湊熱鬧啊


如何沒有谷歌安卓系統,肯定會有別的移動操作系統出現,說不定諾基亞手機業務還能多吃撐一會。

智能手機來臨之前,很多巨頭都在準備這件事包括已經被收購的諾基亞的搞的塞班系統,微軟也在做移動phone,蘋果公司也在蠢蠢欲動整體來講巨頭都發現這是絕好的機會,所以都在積極的備戰,相對來講微軟由於在桌面系統的統治地位,在移動端佔據先天的優勢,蘋果公司也有自己的桌面操作系統在部署移動系統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心理優勢,谷歌想涉足這個領域只有靠完全的創新,而且在推廣策略也是獨特的存在,開放操作系統的源代碼任何的廠家都可以直接拿到源代碼開放,這一招非常管用大量的手機廠家選擇了在安卓系統上打造手機系統,谷歌也在積極的幫助廠家優化系統,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沒看明白如何在安卓系統上盈利。

谷歌背後的小算盤在今天看已經是非常清晰了,甚至很多人還在為谷歌鼓掌說谷歌為開源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華為手機的GMS被谷歌禁用大家發現了谷歌的玄機,谷歌通過在安卓系統綁定自己的軟件全家桶,不停的讓自己的軟件系統被全球接受,相當於屬於植入手機的硬推廣,有了GMS的存在谷歌就變得財源滾滾了,手機廠家每賣出一部手機都是在幫著谷歌宣傳GMS,相當於谷歌通過安卓系統把手機廠家綁架了,而且手機廠家還需要不斷給谷歌的全家桶做免費的宣傳,谷歌通過GMS獲取了大家的利潤,讓很多歐美國家的老百姓都離不開GMS了,這是谷歌背後深層次的含義。

前段時間谷歌下架了獵豹移動全部45個應用,而且幾乎沒給出什麼理由,谷歌的應用框架在規則上表現的越來越霸道,很多國內出海的企業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谷歌已經開始向著更多的領域拓展了,對於阻礙其發展的工具軟件這些都會不同程度的被谷歌打壓,當然也提醒了國內互聯網廠家在國際市場上要遵守規則,不要總是打擦邊球,或者心存僥倖的成份,只是單純的應用都要受制於生態的影響,生態系統構建的越牢固這些巨頭的規則越是霸道。

安卓系統為什麼能快速推廣起來?

安卓系統相對早期的手機有著本質的變化,而且統一了應用開發的格式,定義了統一的硬件接口,對於快速推進生態建設有著極好的作用,而且早期的安卓系統在性能上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是谷歌一直在不斷的優化,現在的安卓線系統的反應速度已經不弱於蘋果系統了,更關鍵的是由於源碼是開放的所以大量的開發者都聚齊起來研究優秀的代碼了,對於移動開發者是一種天然優勢的存在,所以谷歌系統得以快速推廣起來。

如果當時諾基亞選擇了安卓系統,有可能就能成為現在的三星公司,但是諾基亞當時作為銷售第一的手機廠家如果選擇了安卓等於是打了自己臉面,還是沉迷於自己的塞班系統,但是塞班的生態建設實在是糟糕,需要開發者具備很強的底層知識才能夠完成開發,這點對於生態普及推廣還是極其不利的,所以還是安卓系統更加接地氣,所以推廣的速度也進展的非常順利。

即使沒有安卓系統小米和華為也會繼續在智能手機行業去做,樂觀一點可能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生態了,雖然理論上可能性不是很大,可能微軟的操作系統取代安卓,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如果如果

如果沒有安卓,諾基亞還是那個諾基亞,黑莓還是那個黑莓,windows phone 還是那個windows phone.

安卓就是那個程咬金,你不能不服。



湯姆小睿


首先安卓不是谷歌開發的,只是後來被谷歌收購了。當時操作系統也不止有安卓,還有win,黑莓,Ubuntu,Firefox os以及Meego。這些操作系統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安卓那樣的生態和用戶基數,慢慢淘汰。最後剩下安卓和蘋果的ios。所以說留下安卓是市場選擇,並不能全歸於安卓才導致了現在智能手機形式。


Lis銳評


沒有智能手機之前,全國上下用的都是功能機以及諾基亞的塞班系統。

如果沒有安卓,也會有蘋果的IOS。

有IOS的存在,就會有競爭的存在,國內的廠商會研發自己的手機系統,國內的廠商是有這個實力研發的。

只是開源安卓的出現讓大家都基於這個生態,放下了自研手機系統的腳步。


楊鐵憨


蘋果之前在智能手機上爆發,諾基亞因為太固執導致轉型太慢最後掛了,微軟Windowsphone因為軟件迭代兼容性的問題失去用戶和各大廠商的支持,如果谷歌不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發力,那麼其他手機廠商一定會在這上做動作或聯合作戰或獨自發力,能不能成功誰不知道?但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iOS家獨大,雖然有可能成為事實。安卓系統是谷歌公司收購的,使用的是開源軟件的內核,按照開源協議,安卓系統必須開源,所以說技術是能買來的,關鍵是怎樣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