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營養配比上常犯的錯誤

很多豬場常出現後備母豬不發情、妊娠母豬產仔數少,產活仔數低、泌乳母豬採食量下降等情況,主要原因是營養水平低下或不平衡、營養物質補充不足,在我國很多豬場都存在一些母豬營養調控上的誤區。

母豬營養配比上常犯的錯誤

一、忽視母豬的階段營養需求

不同階段的母豬對能量、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鈣和磷等營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豬場不懂得分階段飼養,在生產環節屬於一個嚴重的問題。哺乳母豬對營養的需求最多,而妊娠母豬對能量的需求較低,如果依然按照妊娠期的飼餵量、飼料配方來飼養哺乳母豬,特別是能量供應不足,對母豬和仔豬都是不利的,而高能量飼料飼餵妊娠母豬會降低其胚胎成活率。同時,母豬配種前和配種後,妊娠前期和後期以及哺乳期都的營養需求都是不同的。

初產母豬比經產母豬需要攝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物質滿足自身和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比如初產母豬需要攝入更多的賴氨酸用於增重和乳腺發育。初產母豬在妊娠階段,賴氨酸對代謝能的比率是每千卡代謝能2mg,而經產母豬是每千卡代謝能1.3mg。體重較輕的初產母豬需要的能量多於體重較重的母豬。

二、忽視母豬採食量的重要性

母豬的採食量決定其吸收營養的多少,如果母豬採食量差,即使飼料營養水平達標,也會對母豬的生產性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生產階段,要注意母豬的採食量,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比如對妊娠母豬而言,要注意控制採食量,防止身體過度肥胖,導致難產或產仔數降低。泌乳母豬的實際採食量比需要量要少,所以,要採取措施提高採食量,儘量保證飼糧的適口性與新鮮度,增加飲水量促進飲食,使用顆粒狀飼料,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高,適當增加飼餵次數等。

母豬營養配比上常犯的錯誤

三、忽視母豬背膘

母豬配種膘情保持在15~17 mm 為最適宜,整個妊娠期的膘情保持在16~18 mm為最好 ,這樣才可能保證母豬的產仔數多,且仔豬健壯。母豬膘情會影響產仔數和母豬淘汰率。如果母豬過肥,背膘過厚,可能會降低產仔數,過肥的母豬應該及時淘汰,降低生產成本。及時檢測母豬背膘,一般在斷奶時、配種後4 周和產前1 周測量背膘,能夠幫助豬場及時採取措施使母豬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控制背膘厚在一個合理範圍內,進而增加初產母豬和經產母豬的窩產仔數。

四、添加劑選用不當

在養豬生產過程中,適當的使用飼料添加劑可彌補常規營養物質的不足,如在飼料中補充免疫球蛋白、酶製劑、維生素等添加劑,能夠強化飼料營養價值、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飼料成本、促進生長髮育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更不效促進母豬的生長髮育和繁殖需求。

母豬營養配比上常犯的錯誤

綜上所述,營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母豬的繁殖性能及淘汰率,因此,豬場一定要控制好不同階段母豬的營養水平,使母豬一直保持營養充足、平衡的狀態,提高母豬產仔數、窩重,降低母豬淘汰率。(文章來源:畜牧大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