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一路那是一個所向披靡,在去年12月直接跨過2萬美金的門檻,雖然現在跌的有點多啊。一時之間,買菜的大媽都放下了菜籃子,發了個朋友圈:短短九年,區塊鏈技術已經對社會格局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

今天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區塊鏈是如何誕生的,從誕生到現在又是如何發展的,這中間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咳咳咳,話說

........

很久很久以前

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

(此處開始分割線)


2000年前,黃金成為貨幣媒介


1000年前,白銀成為市場流通中介物


為什麼選擇他們呢,不光長得招人喜愛,更重要的是稀有啊,還穩定,這樣的貨幣誰不用呢,就是重了點嘛!


直到300年前,國家法幣出現了


它宣稱自己才是正統貨幣,你們都是假的,誰不認可我,就把誰揍成健忘症。作為一向欺軟怕硬的靈長類,很快就認為這是真理,迅速忘記了貨幣本質是什麼,法幣=貨幣,成了大部分人眼中的公理。

……


這樣一用就用了好幾百年,直到1976年.......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區塊鏈誕生前


1976年,一個叫哈耶克的經濟學家出版了一本叫《貨幣的非國家化》,提出了非主權貨幣和競爭發行貨幣的理念,為比特幣(最早的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此處應該有掌聲........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當然這一年發生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又有兩位叫Bailey W. Diffie、Martin E.

Hellman的密碼學的大師發表了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


這本書厲害了,現在我們說的什麼非對稱加密、橢圓曲線算法、哈希等一些詞全在裡面。官方的總結就是這本書奠定了迄今為止整個密碼學的發展方向,也對區塊鏈的技術和比特幣的誕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晚出生幾年的大師就不服了,你們寫本書就決定了密碼學的發展方向,那我們要搞個厲害的發明。


所以....


1990年,有個叫大衛·喬姆的(據說是密碼朋克的主教級人物)發明了密碼學匿名現金系統Ecash;



1997年,有個叫亞當 · 貝可的發明了哈希現金(Hashcash),其中用到了工作量證明系統(POW)。



1997年,哈伯和斯托尼塔提出了一個用時間戳的方法保證數學文件安全的協議。這個協議也成為比特幣區塊鏈協議的原型之一。



1998年,戴偉發明了B-money,強調點對點交易和交易記錄不可更改,可追蹤交易。



2004年,芬尼發明了“加密現金”,採用了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POW)。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當然以上這些都沒有接下來這位知名.......


區塊鏈1.0—比特幣時代


2008年,一位化名為“中本聰”的神秘人士總結了前面這些大師失敗案例的原因,並且將這些技術融合在一起,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據說震驚了半個美國。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2009年1月4日,這位神秘人士中本聰在赫爾辛基一個服務器上用C語言打包了blockchain上的“創世塊”——比特幣誕生了,它認為自己才是黃金傳承者,貨幣世界終於迎來了不可一世的大魔王。


劇情是這樣的:


聰哥:哥們,我打算創建一種加密幣,解決電子貨幣的安全問題。就叫比特幣吧。

基友:聽著呢,你繼續

聰哥:每次交易都要記賬,設置一個隨機密碼,蓋個時間戳。這個賬本,人手一份,誰想抵賴都不行。

基友:區塊和區塊相連就成了一條鏈,不讓人篡改,還永遠存在。

聰哥:一點就通。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當然,這裡三七要科普一下了,“區塊鏈”並不是中本聰提出來的,最早大家把比特幣的貨幣用小寫的“bitcoin”來表示,而把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用大寫的“Bitcoin”來表示。


但是由於很多人對比特幣有偏見,於是大家把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提煉出一個新名詞——區塊鏈(blockchain)。


這個階段,區塊鏈的應用只有貨幣,功能比較單一,這個階段,區塊鏈技術存在3個問題:


- 腳本語言太複雜,不易開發

- 生態系統不好,參與者並不多

- 腳本語言不符合“圖靈完備”,限制了進一步用途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 區塊鏈2.0時代——以太坊為代表的合同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底層技術,走進公眾視野後,經歷不斷創新,並被應用到金融領域。更多代幣被髮行和流通,風投從傳統投資轉向區塊鏈,催生了交易所、錢包業務和礦業的發展。


2013年,V神發佈了以太坊白皮書的首個版本,15年,以太坊發佈第一個正式版本,名字叫做前沿(名字很特別啊)。這個版本只有命令行界面,主要使用者是開發者。


2016年,以太坊發佈新版本:家園。增加了類似Windows系統的圖形界面,普通用戶也可以體驗以太坊的功能。


過程是這樣的:


以太坊維哥:宣佈一下,可以在我這創建智能合約了

代幣發行者1:維哥威武,請收下我的膝蓋

代幣發行者2:可以ICO咯!我有個好項目,正愁沒資金呢

代幣發行大眾:還有我,還有我,還有我……

以太坊維哥:別擠別擠,都按照ERC20的標準來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以太坊的出現,大大增強了區塊鏈技術的可用範圍,降低了區塊鏈技術的開發門檻,所以大家認為以太坊是區塊鏈技術進入2.0時代的標誌。


● 區塊鏈3.0時代:區塊鏈的星辰大海

可能很多人聽過“區塊鏈3.0”的說法,但是對於3.0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3.0到底意味著什麼?代表作又是什麼?


有人說以IOTA為代表的,採用了DAG技術的項目就是3.0;


有人說3.0就是擴展到金融領域之外,將其技術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要我說:3.0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能首先解決區塊鏈2.0亟待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誰就可能在新一輪的競賽中脫穎而出,開創一個新時代。


首先,技術是否能實現高併發、低延遲,解決區塊鏈的網絡擁堵等問題;


其次,是否支持多領域的拓展,物聯網、供應鏈管理、產權登記、醫療健康、保險、教育、慈善捐贈,幾乎我們能夠想象到的任何領域,都能以某種方式與區塊鏈技術結合;


最後。是否實現跨鏈數據傳遞,目前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彼此獨立運行,鏈與鏈之間的相關操作性比較差。


所以,不管是創業公司還是商業巨頭,誰能把項目從概念驗證發展到全面部署?誰的名字可以代表區塊鏈3.0!


2020,讓我們一起給區塊鏈一個愛的抱抱吧~


【細數】區塊鏈歷史上那些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