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津》之美食篇——黃河鯉魚


總有一些味道,跨越地域,為四方的人們喜愛。在“魚躍龍門”神話傳說的發生地——山西河津,黃河鯉魚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烹飪的美食,更成為世世代代影響著人們爭強好勝、勇為人先的一種文化精神。

黃河鯉魚是生活在黃河水中的一種名貴魚種,為了適應充滿泥沙的生活環境,黃河鯉魚進化出梭長的體形,能夠下翻的眼睛,和四個可以排泥沙的鼻孔。母親河賜予了它貴氣的黃金魚鱗,因其尾、鯽末梢為紅色,便有了“紅魚”之雅稱。並有“一登龍門而身價百倍”之美談,歷史上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

黃河鯉魚的身形要比普通的鯉魚瘦長,顏色也有所區別,黃河鯉魚它的魚鱗是金黃色的,而普通鯉魚是黑色的。黃河鯉魚和普通鯉魚的口感也不一樣,養殖的鯉魚,生長速度較快,而黃河鯉魚正常長成也要好幾年的時間,肉質自然也不相同。

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對黃河鯉魚都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感。在當地鯉魚有清蒸、紅燒、清燉等多種吃法,但離開這方水土,唯有表現“魚躍龍門”文化的“糖醋鯉魚”最能慰藉鄉愁。這道菜是老原最引以為傲的手藝。糖醋鯉魚的製法工藝比較複雜,要給黃河鯉魚卸下這一身金甲,用手刮鱗不僅能防止魚鱗飛濺,更重要的是不會損傷細嫩的魚肉。劃片要成月牙形,掛糊需要拿捏分寸,這是決定糖醋鯉魚口感的尺子,將麵糊均勻地抹在魚肉上,不厚、不薄、不堆積。需經過兩次油炸,低溫油炸達到斷生的目的,高溫快速復炸使魚肉成熟,外表酥脆。糖醋鯉魚不加鹽,糖和醋是最基礎的調料,柿子醋是河津人的家常必備,放入薑末、番茄醬爆香,只靠一鍋自制的果醋熬製而成的酸甜汁,如此方能得“外焦裡嫩香益烈,鮮美適口味更濃”之特色。

糖醋鯉魚又叫“鯉魚跳龍門”,寓意舉業成功、地位高升,為一頓團圓飯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