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實踐】給控制工程師的10個報警管理建議

【最佳實踐】給控制工程師的10個報警管理建議

圖片來源 :cechina.cn

作者 | Allan Kern

在過程工業中,報警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最初的挑戰已經基本解決,但新的挑戰又出現了。報警管理是最有效的運行工具,但它不是安全工具。

報警管理,已成為過程製造領域的巨大成功之一。但是,人們很快就意識到,將控制遷移到基於計算機的控制系統時,無人管理的報警激增,這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報警管理的最佳實踐、行業共識和行業標準——ISA 18.2 過程工業的報警管理,很快就出現了。


運行公司制定了內部報警文檔(作為ISA 18.2 的補充),實現報警管理和報警的合理化。隨之而來的是一套指標,目前已經被廣泛採用。現在,它們已在整個過程工業中應用,以使報警系統保持持續可用。


公司還實施了安全的主報警數據庫,並採用變更管理(MoC)策略來處理與報警相關的變更。現在,在工程工業的運行文化中,從運行盤臺到工程和管理活動,良好的報警設計和報警系統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核心原則,已廣為人知。這就是過程工業期望的工作模式。


對於那些取得成功的工程,報警管理工作還不夠完善。報警具有生命週期,需要一定程度的維護和定期審核。在解決最初的挑戰之後,很多公司通常不能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他們不願意按照推薦的 5 年審計週期,重新進行報警的合理化分析,但他們確實希望確保其成就和利益。本文提供了10個建議來緩解這一難題,併為連續和可持續的報警管理指明方向。

1確定每個報警的所有者,而不僅僅是需要高度管理的報警


在報警管理初期,人們會將某些報警識別為“高度管理”報警,通常是某些和安全、環境或機械完整性相關的報警。隨著時間的流逝,過程工業已經意識到所有報警需要所有者和變更管理。為報警分配所有者以後,報警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根據需要來管理各自的報警,而不必召集整個報警管理團隊。

2報警合理化不一定意味著“馬拉松”會議


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甚至消除冗長的報警合理化會議。由於需要各個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與會議,因此一次性、儘可能的將整個團隊都召集到同一個房間中,來審查每個報警,這會很有成效。展望未來,我們必須充分考慮這項工作的結果以及各種最佳實踐,以使結果保持有效。最佳實踐包括與流程變更相關的小型報警合理化會議,項目範圍內部的項目報警合理化會議,以及持續(每週)由績效標準驅動的報警缺陷補救措施。

3運營人員具有否決權


有些事情,是“最好要了解”的。今天,仍然經常重複進行的早期警報管理的原則是,如果運行人員不需要採取任何特定措施,那麼報警就不應該佈置在顯著的位置。但有時,即使不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控制室中的運行人員也常常會將某些報警佈置在顯著位置。或者,相反地,如果某些報警容易造成問題,無論它們的預期作用是什麼,都應將其刪除,因為警報將被禁用或被破壞(以某種方式),或者將成為干擾和滋擾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由控制室中的工程師,通過確定替代報警方案或應用報警設計工具和技術(例如過濾、延遲、死區、動態報警等),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4報警優先級包括兩部分,結果嚴重性和響應時間


雖然嚴重性 / 時間矩陣一直是報警管理的核心,但通常它所帶來的模糊性同增加的價值一樣多。運營和工程人員會根據潛在後果的嚴重性確定報警的優先級。對於很嚴重的工況,他們希望立即瞭解情況並做出響應。在合理化報警優先級時,這種方法(從嚴重性直接向優先級轉換,而不考慮時間)不會那麼含糊不清,在報警合理化期間耗時更少,並且可以更好地反映運營的安全性能。

5報警合理化不是刪除報警


那種認為警報合理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刪除已配置警報的想法,如今,許多人已經意識到是錯誤的。根據每個過程的需要識別報警,而不能預先確定報警數量。當涉及到的報警過多時,重要的是發生的報警數而不是已配置的報警數。當有人說有些報警幾乎從不會發生時,可以這樣懟他:“如果發生了,您確實想知道嗎?”對於很少發生的已配置報警,不應該懲罰。

6確定報警配置指導文檔


當然,對運營和工程最大的幫助之一是控制系統和報警設計的一致性。導則(或標準),例如常規液位控制器的報警設計或安全功能預報警的準則,可以在公司報警原理文檔中進行定義。隨著指南文件數量的增加,只剩下越來越少的報警需要單獨進行合理化處置。這有助於實現廣泛的一致性和效率,並使公司可以將資源集中在需要重點關注的報警上。

7在每次報警合理化的討論中,充分利用設計條件、約束限制和歷史趨勢知識


這是快速實現有效報警設置所必需的信息。通常將報警設置為包絡設計條件或預防達到約束限制。如果實際值的歷史趨勢表明,這種設置不能一直保持報警狀態就不可用,那就可能需要基於模式的報警。


【最佳實踐】給控制工程師的10個報警管理建議

報警管理界面 圖片來源 :安能自動化


8通過將報警合理化結果提供給需要它的人員,從而使其發揮作用


報警合理化在確定正確的報警、設置和優先級的同時,還會生成有用的信息,例如潛在後果和適當的運營響應。通過單擊報警本身,可以在運營控制檯(最好是在控制系統內部)提供此信息。

9即使尚未執行初始報警合理化,也應部署度量標準,對進行中的不良行為進行補救


即使在沒有初始報警合理化會議的情況下,以度量為基礎的穩定補救措施,最終仍可設計出健康的報警系統並達到 EEMUA 191的 4 級或 5 級性能。


【最佳實踐】給控制工程師的10個報警管理建議

報警管理界面 圖片來源 :安能自動化


10報警管理主要是關於有效和穩定的運營,而不是安全


安全最終由安全系統而非報警系統來保證。報警管理的進展常常因過於嚴格的想法而受到破壞。從本質上來講,對報警系統進行過於詳細的安全系統分析,會導致對資源的需求不切實際,造成在許多設施中配置的報警數量龐大(數千甚至數萬個)。雖然某些報警是由過程危害分析(PHA)和安全系統決定的,但報警主要是一種運行有效性工具,因此,最好利用有限的資源、帕累託原理以及報警在運行中的實際作用,對其進行可行性處理。


迄今為止,最能代表報警管理實踐的可能是一場艱苦冗長的報警合理化會議。該階段現在大大落後於工業發展。展望未來,有效和高效率的報警管理範例可以基於以下要素 :


• 自動化指標和持續的不良行為糾正 ;

• 控制系統集成(將報警合理化結果在 具體情境中提供給運行人員);

• 應對大多數報警的指導性文件 ;

• 所有報警的所有權 ;

• 將報警管理設想為一種運營有效性工具。


關鍵概念:

■ 確定每個報警的所 有者,而不僅僅確定 高度管理報警的所有者。

■ 報警合理化與刪除報警無關。

■ 在每次報警合理化的討論中,充分利用設計條件、約束限制和歷史趨勢知識。


思考一下:

在您的工廠中,報警管理是運行工具還是安全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