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0迫降河面,為何能經受住吞鳥試驗的發動機撞鳥後雙發失效

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客A320客機從紐約拉瓦迪亞機場起飛,起飛90秒後飛機撞上了鳥群,兩臺引擎熄火失去動力。此時飛機高度不足1千米,這架68噸重的客機成了滑翔機。機長嘗試重啟引擎,未能成功。塔臺給出返回機場航向,機長認為無法到達;塔臺又給出附近一個軍用機場航向,機長認為也無法到達。機組冷靜地控制著飛機,決定在河面迫降。機長放下襟翼,降低飛行速度,抬高機鼻,先讓機尾接觸水面,進一步降低速度,然後整個機身落入水中。飛機在水中滑行一段距離後停下,機身大體完整,左側引擎脫落,機艙進水。乘客被緊急疏散到機翼和機身上面,被隨後趕到的渡輪和救援船隻救起,無一傷亡,創造了航空史上一個奇蹟。沒錯,電影《薩利機長》講述的就這次空難事件——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空難。


A320迫降河面,為何能經受住吞鳥試驗的發動機撞鳥後雙發失效

飛機撞鳥事故


我們先拋開薩利機長的傳奇故事,來談一下這架空客A320飛機為什麼撞鳥後兩臺發動機熄火。鳥擊是航空界的一大難題。在中國,由鳥擊引起的航空事故佔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自1988年以來,全球死於鳥擊事故的人數將近200人;在美國,每年由於鳥擊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億美元。為了減少鳥擊造成的影響,除了各種祛鳥手段的應用外,提高飛機抗鳥擊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航空發動機的抗鳥擊能力。現代民用航空渦扇發動機在研發測試時都有一項重要的試驗,那就是吞鳥試驗。在發動機運行時,拋入鳥屍,觀察發動機的狀況。

A320迫降河面,為何能經受住吞鳥試驗的發動機撞鳥後雙發失效

航空發動機吞鳥試驗


本次空難事故的空客A320客機,安裝的是由國際發動機公司生產的渦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也進行過吞鳥試驗,但它為何在這次事故中雙發失效呢?這種發動機的吞鳥試驗,是在發動機接近全速運轉狀態下,用空氣炮射入1.8千克的鳥屍。對事故飛機發動機裡取出的肌肉組織進行分析,確定飛機撞到的鳥是黑額黑雁,一種從加拿大遷徙過來的候鳥。成年的黑額黑雁體重足有5千克,遠遠重於吞鳥試驗使用的鳥屍。調查證實,至少有4只黑額黑雁被吸入發動機,難怪發動機會熄火。在此還要解釋一點,吞鳥試驗過關並不是保證發動機吞下1.8千克的鳥屍後持續運轉,只要保證發動機不解體就算過關。所以,此次事件並不能說明兩臺發動機不合格。

A320迫降河面,為何能經受住吞鳥試驗的發動機撞鳥後雙發失效

被鳥撞機後的發動機

為了減小鳥擊造成的損失,人們考慮和嘗試過很多方法。有人提出過在發動機進氣口安裝防撞網片,即使飛機撞上鳥也不至於吸入發動機。但安裝在發動機進氣口處的防撞裝置可能會損壞或脫落,被吸入發動機後造成的後果比鳥擊更可怕;它還會擾亂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影響引擎工作。美國還曾大量捕獲機場附近的鳥類,進行安樂死處理;此舉遭到愛鳥人士的強烈抗議。如果鳥會辯護,肯定會說:“分明是飛機撞到了我們,被撞後我們會粉身碎骨;我們在天空安全飛行了千萬年,是你們的飛機讓天空變得不再安全,憑什麼讓我們來承擔責任,付出巨大代價?我們不是憤怒的小鳥,不想撞飛機身亡,但你們人類的做法讓我們憤怒了!”

A320迫降河面,為何能經受住吞鳥試驗的發動機撞鳥後雙發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