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當日軍正在四處侵略忙於二戰時,日本國內的民眾在做什麼?

不音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咱先瞅瞅小鬼子當年的形勢。

咱老話說的好,多深的根基,就築多高的牆。小鬼子想要鯨吞大華夏,他還沒那實力,開頭瞅著像那猛虎下山,威風八面,其實他那底子虛的厲害,越是到後邊,那病態越是嚴重。

戰爭打到半截,就他那破島子上,都快整成女兒國了,但凡個子稍微高一點,這都拉壯丁一樣的全整到大華夏的漩渦裡去了,填入了戰爭的無底洞裡邊去了。

開頭三年以上的老兵才能參加對咱大華夏的的戰爭,這個時候確實牛,但到了後期半大毛孩子比比皆是。

就算是這樣,他都不夠,也僅僅是個勉強的維持而已。所以小鬼子侵華戰爭之所以能鋪得那麼大,沒有小鬼子的民眾支持,就他那破島子,早就炸開了鍋鬧騰起來,那天皇小子早被人一腳踹下去,也等不到美國那原子彈來催他了。

還是那句老話,原子彈下頭他就無冤魂,這話擱啥時候他都在理,您也不用挑啥毛病。

那麼接下來,咱就對這事掰扯掰扯。

淺草寺,不知道大傢伙聽過沒有,這地是小鬼子那破島上最古老的寺廟。按說寺廟裡住的這都是和尚,不問世事的,但您可小瞧了人家,這幫子小鬼子和尚,扛槍拉炮的,也整訓練,玩防毒面具,這就是積極備戰的樣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說了:“別聽風就是雨的,萬一人家那只是演習而已,壓根就沒啥特別的想法。”

能說出這話的人,臉皮可夠厚的,沒啥想法,您要啥想法?俺給大傢伙舉幾個例子聽聽,首先按照小鬼子那憲法,只要是適齡男人這都必須參軍,壓根就不存在啥職業限制。

當年參加侵華戰爭的小鬼子和尚可不老少,人家還把這些個和尚整成了像歐洲列強那樣的隨軍牧師,在陣前玩超度,這玩的可夠好,這幫人殺起咱中國人可一點手軟的意思都沒有。

按照人家的說法,還整出了一個所謂的“二諦相資”,嘛意思?意思很明確就算是當了和尚,他也要出世報國。

而且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幹的,咱就說作戰需要地圖是不是?為嘛二戰時期,小鬼子那地圖比咱大華夏自己個的地圖都好,都精確。這裡邊就有好多小鬼子那和尚跑咱地頭上畫地圖。

一二八事變聽過沒,這不就是倆日本和尚帶著三信徒跑到咱上海玩了一出化緣的事,結果這五個人還被幕後策劃者給打死一個,重傷了兩個。

這回好,人家藉著這由頭直接引發了淞滬戰爭,這事是寫在歷史當中的事,沒跑吧!

咱就說了,小鬼子那和尚都能這麼幹,您就別說其他人了。

孩子如何

當年小鬼子拿下南京,幹掉新加坡的英國人。小鬼子那破島上舉國歡慶,不管是小學生還中學生拿著他們那膏藥旗到處晃,上街遊行,就倆字——高興。

後來課都不上了,天天擱學校裡練習刺殺,就為了早點上戰場。

女學生組成姬百合部隊,男學生組成鐵血勤皇隊。剛剛上去,以為這就和玩一樣,放幾槍這就能嘚瑟嘚瑟,結果對面竄過來的子彈,壓根就不分你是不是孩子,一槍一個,全尿褲子上了。

二戰時期不人道的希特勒組建了奶瓶師,這幫娃娃成人部隊遇到了都害怕。而小鬼子的這幫娃娃,一上戰場基本上全慫了。只一小半回去了,因為成年人跑的比他們快。

孩子都這樣了,您感覺呢?

那麼做為那破島子上主力,女人呢?

基本上一夜之間,就那破島子上,啥婦女這會,啥婦女那會的海了去了。

這種會會員少的幾個人,多的達到千萬級。做為最大的婦女組織——小鬼子帝國國防婦人會。因為影響力太大,都有資格參與一定級別的高級會議,說不好聽的,這會有能力左右小鬼子的一些個政策。

就這幫人把自己男人送到侵華戰場上,笑的那叫個甜,她們就感覺特別的光榮,就算是她們沒幾天當了寡婦,那也笑的相當開心。

舉個例子。

有個小鬼子的女人叫千代子的,這貨當年在小鬼子那島子上,相當的出名。她和自己當中尉的男人剛結婚,這男人就不想去戰火紛飛的戰場,這就有點縮了的意思。

您都想不到,就這千代子一狠心,就在男人睡覺的時候,而且就在邊上,用刀給自己個拉了脖子。

還給男人留下一封血書(這得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留血書啊):“恭喜你,你可以毫無牽掛的給天皇那傢伙打仗了,俺很開心,很高興!”

大傢伙聽到沒有,這就是打了雞血的小鬼子女人。

而且這男人,從這起壓根已經不是人了,說他是魔鬼都高抬了他,知道平頂山事件嗎?咱大華夏的子民三千多人,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還有那沒出生幾個月的娃,就讓這男人殺了個乾乾淨淨。九一八之後,小鬼子有針對性的第一場對無辜平民的大屠殺,就是這玩意弄的。

人家把這幫子沒死男人的女人叫做軍國之妻,死了的叫做靖國之妻。

咱也不管是啥玩意吧,人家又組織起女子挺身隊,說的挺好聽,這其實就是去戰場上犒勞那些個在戰場上打仗的小鬼子。

說穿了,其實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去犒勞小鬼子,把小鬼子哄開心了,讓他們玩命的打仗。

還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小鬼子剛結婚,連洞房都沒入,這就著急忙慌的扛著槍跑到咱大華夏的地界打仗。

結果一次大仗之後,他排隊也想犒勞犒勞自己個,結果人太多,他都排到隊尾去了,終於輪到他了,一開門瞅見的就是他日夜思念的老婆,驚的下巴都掉了,這就擋著門不讓後邊的人進來了。

好吧,這把後邊的人急瞎了眼,把門撬開,對這貨一頓毒打,後邊的人接著來。這下子後邊的人開開心心,高高興興的哼著小曲出來,準備第二天再來。

而他因為堵門的事,被他們那領導叫過去,這頓罵,罵的都能鑽地縫裡去。

最後這貨拉著自己的老婆,自殺了事。

他們瘋了嗎?你說呢?他們有廉恥嗎?你說呢?原子彈下頭無冤魂真沒瞎說。

這幫子女子挺身隊平時歇著呢,就是這任務,不歇著呢,就給軍隊當護士。

結果當年,小鬼子敗了,要跑,這幫子小鬼子連個消息都沒有給她們。美國人要她們投降,壓根就不回答,美國人也不敢進去,不知道里邊是男的女的,畢竟他們吃夠了小鬼子的陰險,一把火燒了她們的工事,死的時候一窩一窩的。

不知道大傢伙瞅明白了嗎?咱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當然是忙著生產、種田和參軍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國內早已是一座轉動的軍國主義機器,他們不分老少,不分男女,都各司其職,轉化成為侵略戰爭的支持力。相信國人看了都會有所感觸。

1938年1月5日,日本東京的小學生在舉行集體慶祝活動,慶祝的內容是“南京攻略戰之勝利”。

1942年2月,新加坡英軍投降,日本人又興高采烈的來了次慶祝,上圖是日本國內的中學生在為攻陷新加坡遊行。

1936年,東京淺草寺的和尚們在政府官員指導下進行國土防空演習,演習內容是被轟炸,他們還配備了化學戰的防毒面具。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全面爆發,中國自1931年918以後沉寂的和平也即將在37年被徹底扯破。

1939年,參加軍事演習的日本和尚,按照當時的日本法律,一切適齡男子都必須從軍。雖然這條法規執行的其實也不算想象中那麼嚴格,但的確有不少和尚也參加了戰爭,他們或者直接以士兵身份作戰,或者成為類似西方“隨軍牧師”那樣的“隨軍和尚”,在陣前為亡靈做一些超度法事。日本佛教對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戰爭相當配合,甚至打出“二諦相資”的解釋,意思是僧人們也要出世報國。

實際上,在日本的多個侵略戰的背後,都有大量僧人在活動,許多僧人甚至跑到中國繪製山川地圖,蒐集物資物產信息,或者直接為日軍站臺,充當戰爭陰謀推手。比如引發“一二八淞滬抗戰 ”的“日僧事件”,就是由板垣徵四郎、川島芳子和日蓮宗僧人故意策劃的。這些“僧人”其實早已轉變成軍人。

1939年,在田間除草的“出征士兵之妻”,別看這會兒笑的甜,沒準過幾天就得當寡婦。她們老公沒死被稱為“軍國之妻”,死了就是“靖國之妻”。

1939年這年中國戰場的戰爭極為慘烈,日蘇諾門罕戰役、南昌會戰、反攻南昌、血戰崑崙關、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黃土嶺戰役。汪精衛這一年通電投敵,常隊長這一年翻臉反共,白求恩大夫也犧牲在這年。

1941年10月,參加義務勞動的鹿兒島縣下高等女學校的學生。這個時候日本已經開始因為戰爭而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同年上臺的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發布了《戰陣訓》,要求人人為“聖戰”努力,人人要向天皇盡忠,因此許多不能參軍的人口成為日本的國內生產主力軍。

1942年日本東京國民學校的學生在進行軍訓,他們被編入了戰時體制,開始不斷強化軍事訓練。這種情況隨著戰爭的深入越演越烈,到1944年時,中學生基本上已經完全停課,被送進工廠做工,或者從事各種土木建築工程。

25歲以下的未婚女子大都送進工廠,或者忽悠進“女子挺身隊”搞軍事化訓練;被忽悠瘸了,上戰場給軍人當慰安婦的也為數不少。

日本人還把學校的操場和公園甚至自家門前等位置開發成了田地,種上作物以期解決嚴重的糧食不足問題。

上圖是日本的“配給所”,看上去小日子過的還不錯。實際上,自1941年開始日本就施行了大米配給制度,到1942年又變成了憑票供應制度。醬油、衣服、柴米油鹽甚至坐車都需要票,一件西服需要50分,襪子2分,而1人1年也只能買100-80分的衣服。首相東條英機總是早上去扒別人的垃圾桶,發現誰吃好吃的就大罵“犯罪”。

日本“姬百合部隊”的隊員們,這是一支由沖繩女校師生組織起來的護士隊,主要成員來自於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和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她們在1945年的沖繩戰役中絕大部分喪生於戰火,一部分人戰死,一部分人戰敗後為避免落入美軍之手“受辱”而集體自殺。除了“姬百合部隊”,日本組織了許多這樣的女校部隊,大都以花命名。她們也被稱為“軍國少女”。

日軍在戰爭的後半段突然宣佈“解散護士隊”,結果許多“姬百合”被士兵們丟下,她們不知所措,也不敢回應美軍的勸降,結果讓人悶在醫療工事裡,一頓噴火器燒死80多人。

除了女學生組成的“姬百合部隊”,男學生也組建了“鐵血勤皇隊”,活著回來的約有一小半,但其中仍有不少記吃不記打的,成為今天日本右翼的中堅分子。

整個沖繩戰役,45萬居民中有14萬平民傷亡,不光是美國人的炮火無情,日軍自己也以“間諜嫌疑”、“妨害戰鬥”、“臨陣脫逃”等罪名屠殺了不少平民。

1943年,東京荏原地區的藤倉航空工廠的女工在為出征的士兵送行,她們的主要工作是製作降落傘。

日軍二戰中雖然沒有如諾曼底登陸、空降西西里、水星行動那樣的大規模空降,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連營級空降玩得相當溜。此外戰鬥機上也需要相當多的降落傘,一針一線都是她們縫。

上圖是岐阜縣女子挺身隊在大垣三塚町東小學舉行的入隊儀式,前面站了一小排女生,旁邊是家長與見證者們,下面穿軍服奏樂的是軍方專門拉來的軍樂隊。

上圖是一個穿著防空服的女性,不過所謂的“防空服”並非能打飛機,她們其實是消防隊。美軍在二戰末期對日本發動了殘酷的“李梅火攻”,大量的燃燒彈被砸到日本人頭上,還專找人多的地方燒。為此日本人組織了許多“滅火隊”,穿著厚實隔熱的衣服,用沙土、細耙子去對付四處滾落的凝固汽油彈圓筒。

收破爛的婦女,她們一般由年紀略大的婦女組成,平時端著廢品回收箱走街串巷,蒐集各種看上去能用的東西,然後再進行分門別類,回收資源使其投入到戰爭中去。這種回收一般靠撿是撿不到的,因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好撿,所以必須敲別人門要求捐贈,這種事兒臉嫩的小姑娘真做不出來,必須靠大媽們連唬帶薅的手段才行。

上圖.1945年,給神風特攻機送行的女學生們

那麼就到這裡了,並不是要讚許惡臭的日本軍國主義,總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國內的老百姓絕對屬於“被組織起來”的人群,他們成為戰爭中重要的支持力量,日本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能走到最後,他們功不可沒。


王司徒軍武百科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遍世界各地時,日本本土的老百姓卻並不像日本軍隊在外面有著無比光鮮的生活,本土民眾的生活,可以用一句歇後語概括(甚至連這條歇後語的程度都達不到):花被子蓋雞籠——外面看花裡頭空。

日本本土民眾的生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忍飢挨餓,食不果腹。日本民眾在哄搶食物↑

根據日本出版的相關資料《大東亞補給戰》中所描述,日本本土的經濟其實早在1939年便已經崩潰。1941年,東條英機上臺後,頒佈了平民食品配給制度,並以此作為家庭陣線的一部分。並且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場被開闢,民眾的生活標準一降再降,一個成人所每天所能獲得的米飯只有330克,而且米只能從政府所指定的米店購買。而在米的吃法上,日本政府也頒佈了相應的法規,要求精米和糙米混吃,直接食用純精米屬於犯法行為。到了1942年,日本政府變本加厲,同時對米、味增、酒類進行統一管制,違法擁有者按照經濟犯罪判處。1937年日本每人的所能獲得的食物熱量高達2160大卡。而在1945年,配給標準已經降低到了1400大卡左右,可以說是在餓死的邊緣徘徊。由此可見,日本在戰時連國內基本的溫飽問題的解決上都捉襟見肘,更不要談副食品的供應了。

2.供應短缺,節約物資。
日本民眾在清掃大街↑


到了1944年左右的戰爭末期,由於美軍不斷加大轟炸日本本土的力度,中國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全面反攻,加上東南亞各國對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日本的生產力大幅退後,國內的資源出現了嚴重短缺。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量同昭和12年(1937年)相比,棉織品減為2%;毛織品減為1%,膠鞋減為10%;皮鞋減為零,肥皂減為4%,紙類減為8%。

由此可見,日本本土的民眾日常生活壓力十分巨大,一方面要保障基本的生活,另一方面還要應對由於美軍轟炸帶來的物資損失和日本軍隊對物資的不斷壓榨。

3.加緊練兵,保障後勤。


日本戰時本土的童子軍↑

日本本土民眾不斷節衣縮食,把資源送往戰場,他們進入兵工廠製造日軍侵略所用的槍支彈藥,他們把自己的兒子、丈夫送往戰場為天皇效力。他們在戰時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自願還是被強迫,都是為了保障日本軍隊在外進行的侵略行為。
日本本土兵工廠生產或仿製的輕機槍↑

日本在戰時,將本土一切可以使用的金屬當做戰爭原料,源源不斷的運往戰場,以此來應對本國匱乏的資源,街上的水龍頭、路燈等金屬製品全部被運走。


日本本土兵工廠正在生產坦克等裝甲車↑

4.自願或被強迫參與慶祝活動。
日本民眾在扒車↑


例如,當1937年日軍攻破南京時,勝利捷報傳入日本國內,在當晚,日本平民便走上街頭、公園中高唱勝利之歌,以慶賀他們國家的軍隊佔領敵國國都。

總而言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本土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日趨下降,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下降趨勢更為明顯,日本民眾始終在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內心又充滿對未來的無限恐慌,整個島國處於一片陰霾當中。


達內侃裝備


二戰時期日本國內的大部分民眾都處於一種戰爭狂熱的狀態下,他們用各種各樣的形式支持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成為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幫兇。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每一次發動侵略戰爭,日本國內的民眾都異常的團結。在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的女性甚至集體去南洋賣yin,將賺到的錢省吃儉用寄給日本政府,讓他們來購買軍事裝備。


在二戰時期,日本民眾的戰爭狂熱達到了極點,成年男性大量參戰,婦女、老人、孩子也都以各種形式支持侵略戰爭。當時的日本還是一個半封建國家,女性在國內地位非常低。然而深受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影響的日本女性,不僅沒有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而且還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積極推動者之一。

“昭和烈女”就是二戰時期的產物,日本“昭和烈女”的代表是井上千代子。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井上千代子的丈夫將要被派往我國東北進行侵略戰爭。因為剛剛結婚不久就要和妻子分離,井上千代子的丈夫在臨走的前天晚上,說了很多不願意參加戰爭的話。結果井上千代子在床上刎頸自殺,並且留下了一封信,鼓勵丈夫參加侵略戰爭,後來井上千代子的丈夫在我國製造了“平頂山慘案”。



井上千代子之後,日本又相繼出現過多次女性自殺來激勵男性作戰的事件。而在二戰的中後期,日本國內的成年男性大量參軍,留守下來的老人、小孩、婦女成為了日本國內工廠生產力的主力軍。這些人在為日軍生產裝備的同時,也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這些生產出來的裝備,最終都用來傷害被侵略的人。


在美軍攻克一些日本佔領下的島嶼的時候,居住在島嶼上的日本平民,常常會集體自殺,或者發動自殺性衝鋒,這種行為讓二戰時期的美軍驚訝不已,在美軍準備對日本發動登陸戰爭的時候,日本國內的民眾在日本政府的組織下,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自殺式訓練。日本政府甚至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從當時流傳下來的圖片資料不難發現,日本的很多兒童和婦女都參與了“一億玉碎”的訓練計劃,準備在美軍登陸的時候和美軍同歸於盡。

從這些記載來看,日本的大部分普通百姓,在二戰時期都間接參與了侵略戰爭。原子彈下無冤魂,日本死於原子彈下的平民,大多數都不是無辜的平民,而是侵略戰爭的間接參與者。


軍武小咖


二戰後期,美國轟炸機對日本進行了持久的燃燒彈攻勢,日本東京有超過一半的建築被摧毀,十幾萬民眾喪生。

1945年8月,美國又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的損失更大, 方圓幾十公里的建築物化為灰燼,20多萬日本民眾慘死。


對此,西方記者引用了一句話說:“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意思是說日本民眾追隨軍國主義是咎由自取,這話說的當然非常過分,但也說出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日本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得到了日本民眾的響應和支持。

日本發動二戰前夕,日本法西斯就開動宣傳機器對日本日本國民進行洗腦和欺騙宣,他們反覆欺騙日本民眾說中國人野蠻、殘暴、不講誠信,持續不斷對日本的東北駐軍發動襲擊,殘殺日本士兵,騷擾日本商人,毀壞日本僑民財產。日本的報紙把中國描述成了一個暴民組成的國家,說這樣的民族是得寸進尺,“漠視規則”,必須要給中國人一個教訓,讓他們守規矩進行自衛。


日本政府經過撒謊宣傳,終於讓日本人民確信日本對華戰爭是出於自衛,是關乎日本生死存亡的正義之戰。日本國民能扛槍的“義無反顧”奔赴侵華戰場,不能參戰的則不遺餘力投入生產和其它支前工作,整個日本變成了一個飛速運轉的戰爭機器,陷入了戰爭的狂熱中。

日本學校正常的教學活動被戰爭宣傳所替代,教師在課堂上好很少按照教科書照本宣科,而是把課堂變成了洗腦的場所,對教師們天真的學生進行戰爭宣傳,讓他們走出去走街串巷對日本國民宣傳日本軍人的“英勇事蹟”,發動群眾用實際行動支持侵略戰爭。

每當日本軍隊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日本學生就組成宣傳隊上街宣傳、遊行慶祝。


日本婦女除了參加宣傳和慶祝,還在業餘時間動手縫製鞋墊、衣服、手套交給街道的支前組織,他們給前線日本官兵寫信慰問,表達對他們的敬意。還有的婦女直接報名參軍,參加前線戰地救護工作,

更有一些年輕女孩表示願意為前線軍人提供精神與肉體安慰,積極報名參加隨軍的“文藝工作隊”。日本女人還義務參加對前線回國傷兵的護理,像照顧自己家人一樣照顧他們。


二戰後期,日本的公務員、商人都放下自己的本質工作投入到工廠為前線生產槍械和戰備物資,日本學校也停課讓學生到工廠上班。

在日本的舉國戰爭狂熱中,佛門也不能清淨,日本佛教協會出面號召和尚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前線的戰爭,日本和尚有的走上街頭為前線募捐,有的直接參軍奔赴前線,有的和尚則遠渡重洋到中國披著佛教外衣為日軍收集情報和進行策反活動,有的則不辭辛勞為陣亡將士做法事,超度他們的亡靈。

1941年,隨著日本對外侵略戰爭規模的擴大,日本財力捉襟見肘,為了戰爭需要,日本政府在這年冬天號召社會各界為了聖戰捐獻財物,日本民眾爭先恐後、踴躍捐獻。好多日本婦女把自己壓箱底的金銀首飾拿出來捐給國家,有的日本老人則把祖傳幾代的寶貝都拿了出來。

可以說沒有日本國民的瘋狂,日本的侵略戰爭就寸步難行,他們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幫兇,他們被戰爭傷害是罪有應得。

可是我們不能把日本國民跟日本軍國主義等同起來,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民眾都是盲從的,容易被利用的。無論是納粹德國、法西斯日本還是其它國家,民眾最容易被洗腦,情緒最容易衝動,即使沒有戰爭,他們也會變成可怕的動物,容易產生“大多數人的暴政”。

尤其是國民受教育程度低的國家,被洗腦的民眾會成為洪水猛獸、成為比泥石流、地震和海嘯還可怕的災難。

日本國民在二戰中的行為叫人痛心,值得所有國家去反思。

讓人欣慰的是,時代在進步,日本國民的素質也在提高。日本戰後出生的人,普遍排斥所謂的愛國主義,他們對國家政治非常理性,不再把自己當成政治工具,更不願意去為了“保衛祖國”再去打仗。


小約翰


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給我國造成的嚴重傷害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歷史,日軍在我們的領土上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當時日軍的裝備雖然不是當時最先進的,但是也絕對不次於中國士兵的裝備。那麼問題來了,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口基數小,日本是怎樣支持這麼龐大的世界戰爭的呢?

當時日本的大部分男人都參軍入伍,去參加他們所謂的“聖戰”,出於日本的傳統家庭結構的考慮,日本的女性是不允許參軍的,但是並沒有讓她們放棄對戰爭的支持,她們投身到日本的各個崗位之中去,包過兵工廠製作子彈和炮彈,火車司機,生產汽車和坦克,甚至做慰安婦,1943年,日本政府宣佈12歲到39歲的女性必須到有關部門登記註冊,隨時參加到支持戰爭的工作中去,以彌補軍工廠人員的不足,到1944年日本已經有1400萬女性成為勞動力,在惡劣的工廠條件下工作12到16個小時,甚至還以此為榮。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日本士兵就要上戰場了,但是放不下新婚的妻子,第二天士兵發現妻子自殺了,遺書中讓他好好為天皇孝忠,當時看完這個故事簡直是讓我感到髮指。

變態的政府造就了變態的社會環境,變態的社會環境早就了變態的日本人民。原子彈的光輝的閃光結束了當時變態的時代,結束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的獸行。


善良的盤子


在忙於製造殺人武器!


戰神震懾邪惡勢力


記得頭條發過一張照片。按當時日本軍部規定,中學女生在校須光著上身,目的在於泯滅其羞恥戚,必要時去前線充當慰安婦。為維持侵略戰爭,你們真是捨得花血本。挨原子彈應當不冤。


王祖蔭1


反觀八國聯軍侵華時中國人的表現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