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 VS 西方龍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他的名字就叫中國

自從《龍的傳人》火遍大江南北

我們常常這樣驕傲地介紹自己

我是龍的傳人


中國龍 VS 西方龍

對炎黃子孫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在漫長的歲月裡

它早已作為一種文化符號

深深地嵌入我們的骨血之中

我們讚美它,崇拜它

畏懼它卻又依賴於它


中國龍 VS 西方龍

北海公園九龍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殊不知

在世界的另一邊

人們對龍的認知與我們千差萬別


中國龍 VS 西方龍

當你說你是龍的傳人時 他們腦子裡想的是……

當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候選名單中

就有一條龍

“龍王爺”在民間呼聲極高

大家都覺得他最能代表中國

然而“龍王爺”最終遺憾落選

因為組委會認為

龍的形象會引起西方人的排斥


中國龍 VS 西方龍

龍王爺表示這個鍋他不願意背

在大多數西方人人眼中

龍是邪惡的代表

屠龍者才是蓋世英雄。


我們對龍的理解為什麼會差如此之多?

中國龍和西方龍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中國龍 VS 西方龍

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對“龍”進行了

以下解釋


中國龍 VS 西方龍

簡單來說就是:龍是鱗甲動物之王。它能變暗,變亮,變細,變大,變短,變長;春分時刻登天,秋分時刻潛淵。

由此可見,龍不僅神通廣大,還和蛇關係匪淺。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對龍進行了如下想象:以蛇身為主,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


中國龍 VS 西方龍

龍形象的出現

其實是一種藝術創造


遠古時代,人們對於所處世界的種種現象無法解釋。因此求諸一種“神力”。

龍其實就是中國古人對魚、鱷、蛇、豬、馬、牛等動物,和雲、雷電、洪水等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

先民們將自己的對所處世界的畏懼、依賴、想象、崇拜,都投注到龍的模糊集合中。

龍是司水靈物,通天神獸。


中國龍 VS 西方龍

紅山文化的玉龍——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玉雕龍 (新石器時代)

後世統治者為了加強國家的集權,急需捧起一位“神”,來統一百姓們的信仰。於是,龍成了不二的選擇。

皇帝自稱“真龍天子”。自此,龍又多了一重身份——最高權力的代表


中國龍 VS 西方龍

期盼一年風調雨順 還得拜拜咱們龍王爺

在故宮中,龍的形象隨處可見


中國龍 VS 西方龍

而在世界的另一邊

龍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待遇

兇狠,力量是它們的代名詞


中國龍 VS 西方龍

《聖經》中直接把龍定義成了反派:

龍就是古蛇,他名叫魔鬼,也叫撒旦。

而英雄史詩《貝奧武夫》

更是“以屠龍為己任”

龍被醜化為一個陰暗兇狠的惡魔


中國龍 VS 西方龍

龍不是搶奪公主的吃人怪

就是寶藏的守護者

這也是為什麼

西方人談龍色變


中國龍 VS 西方龍

有人說

西方龍凝聚了人們對不可知力

的恐懼

是極致力量的象徵

勇者鬥惡龍

唯有徵服才能換來安全感


中國龍 VS 西方龍

威爾士國旗 龍被認為是力量的象徵

而中國人認為龍是神物

帶來祥瑞

,主宰民生

龍寄託了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敬畏

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


但無論是東方龍還是西方龍

都是人類對生命體一種極致的想象


中國龍 VS 西方龍



現如今

世界文化交融碰撞

人們對龍的認識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曾經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大片《馴龍高手》一改“勇者鬥惡龍”和“屠龍”的套路,將人與龍之間的和諧與溫情娓娓道來。熒幕中的龍更是一改兇惡的形象,變得“萌”了起來。


中國龍 VS 西方龍

龍是人們創造出來的

龍的形象的改變

意味著人們對世界認知的改變

人們對所處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瞭解

卻更願意用包容去看待差異

更願意用愛去擁抱所有的未知

就像我們擁抱巨龍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