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只想借錢卻從不還錢,債務達22.5萬億刀仍想發百年期國債”,這是啥心態?

凡大先生


這個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並不完全準確,因為美國如果只借錢不還錢的話,美債就不會成為世界上銷售最好的國債,不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發行百年期國債也就不會有人購買了。

由於美元霸權美元的資產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這樣美國可以坐在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坐收鑄幣稅,從而有利於自身的經濟,這也是美元國債能夠一直不斷增發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美國還會想發超長期的債券呢?主要原因有這麼幾條。

首先,目前美國經濟面臨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在下行壓力當中美聯儲可以通過貨幣寬鬆週期來對經濟進行干預,但是現在美聯儲的態度相當曖昧,降息既不果斷也不徹底,因此,美國需要尋求一個在財政上對經濟進行刺激的方式但在之前的稅改計劃中,財政部等於提前透支了一定的刺激計劃,因此現在需要增發國債來維持可能擴大的開支。

因為美國的債務上限是確定的,要提高上限必須通過國會,這在兩黨分裂的情況下很難做到,但發行超長期國債可以在短期之內減少,財政部償還國債利息帶來的壓力,將這個壓力直接推向50年甚至100年以後,無疑在短期內擴大了可以擴張開支的空間。

第2點來說,目前美國國債面臨了長短期的利率倒掛,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可以通過降息來解決,但同樣美聯儲現在的態度不夠果斷,財政部只能尋求另外一種方式來糾正長短期利率倒掛的問題。其中比較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發行超長期國債來稀釋市場對於現有長期國債的購買慾望,在發行了超長期國債後,現有7年到30年的長期國債,都會出現購買下降,收益率短暫上升的情況,這樣也就糾正了利率倒掛的情況。



諮詢師天生


我有個同學,上學那會兒是個富二代,花錢闊綽,深受絕大部分女生的喜愛。聽說畢業以後也繼承父業,自己做買賣,在很多銀行都是貸款大客戶,自己也有七八輛豪車、十來套豪宅,娶了一個很有網紅氣質的媳婦。

也就是前年吧,聽說他的廠子因為資金鍊暫時斷裂出現了一定的經營困難,當時也和作者來借錢,作者雖然沒有多少錢,但覺得他家底殷實,遂寫了個借條給了他五萬元錢,約定年底還款,利息按同期限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計息。過了有一兩個月吧,同學聚會的時候才知道他把全班所有同學的錢都借遍了,聽說還向小額貸款公司借了好幾千萬,但他本人信誓旦旦的說廠子資金鍊問題已經解決,為了感謝同學們的慷慨幫助,還允許大家入股,每年按照20%的股息進行返還,說是一定要做百年企業,很多同窗都信以為真,少的投了十來萬,多的甚至投了上百萬。

結果大家可想而知,我這個同學他今年上半年跑路了,因為廠子的資金鍊問題從來就沒有解決過,再加上高額的付息更讓其無以為繼。同樣的,美髮行的國債以國家信用做背書,但這個國家是否有信用誰能真的清楚,老賴不單單是指個人,也有可能是國家,美的下限在哪裡又有誰知道呢?


奇葩財經說


“美國只想借錢從不還錢”根本就是錯誤的,事實是美國每年堅持還本金和利息。

2019年,對美國國債史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因為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總量,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美國國債總量突破22萬億美元,不久前超過了22.5萬億美元,在今年年底或將突破23萬億美元——美債總量接連創新高。


(1930-2019美國國債規模)

另一個就是國債發行期限。據美國財政部公開的信息,他們在對外界接觸中,發現市場對超長期美國國債很感興趣,因此美國財政部正在研究發行50年期或100年期超長債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國債的時間期限也要創新高了。

你說美國政府只想借錢,不想還錢,那還是子虛烏有的。至少到目前來看美國政府都是按時還本金和利息,只是美國政府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多時候借新錢還舊賬,新借的錢比還的還多。


2019財年,美國政府光國債利息支出就高達6000億美元左右。60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全球90%以上的國家財政收入不及6000億美元,美國一年的利息就這麼多。國債利息支出佔了美國全年財政支出的1/10多,你說壓力大不大?

發行百年期限的國債其實也是緩解財政壓力的一種方法。在這100年之內,美國政府只需要支付利息。100年之後,支付的本金由於通貨膨脹的因素根本不是壓力。你想以下一下,1920年發行的100億美元,100年之後的2020年再償還100億美元。對於通貨膨脹的原因,這兩個100億美元差別,不知道有多大。


按照經濟學的假說,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是利己的,美國政府也是這樣,做經濟決策的時候肯定會從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為如此規模的政府債務,美國政府肯定是不敢違約,因為他60%以上的債券是由本國機構和個人持有的,但是他會想方設法減輕自己的壓力。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財經知識局


評論員門寧:

這個問題顯然對美國國債有偏見,實際上美國國債非常優質的資產,全世界多數國家都選擇配置美國國債,在世界經濟風險越來越高之際,美國國債利率不斷走低,也反應了全世界資金對美國國債的信任。

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情,我國持有美國國債,並不是美國跪著求我們借的,而是我們的戰略資產儲備。我們通過外貿賺來了大量的美元,美元是世界貨幣,海外併購投資、進口農產品等都需要使用美元,因此有必要儲備一些美元。美國國債流動性好,又有利息,正常的思路一定是將美元換成美國國債,否則白白浪費了利息。

有人曾提出要拋售美國國債打壓美國,這種建議完全是添亂,如果我們真把美債砸個大坑,只是給全世界的資本提供了更好的上車機會,對美國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小。

現在說說美國為什麼想要發行百年期國債,其實原因並不複雜,主要為以下三點。

1、緩解債務壓力

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發行的國債在歷史上從未違約過,但最近幾年還債壓力越來越大。次貸危機後美國大量舉債,並且在經濟復甦後持續加息,使得財務成本不斷增加,吃掉了經濟繁榮的成果,因此特朗普一直炮轟聯儲要求降息。除了降息之外,如果能把還款的期限推後,同樣可以緩解債務壓力,所以美國才想到再次發行100年期限的國債。

2、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美國經濟正處於次貸危機後的新繁榮期,根據歷史規律,繁榮之後就會有衰退,而全球投資者也都非常擔心美國會重新進入衰退。在現在的負債水平下,美國很難採取之前的QE政策來對沖風險,因此想到了發行期限更長的百年國債。

3、測試一下市場的反應

其實美國早就有這種想法了,2009年、2017年美國都提出過發行100年期限國債的想法,不過最終均擱淺。現在再次提出來,並不一定會真正發行,也許是想測試一下市場的反應。


首席投資官


富有的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債務人,欣欣向榮的美國繁榮背後,有一大群借錢給美國的發展中國家。

你是不是覺得很不公平?美國人借錢瀟灑生活,大批貧困的發展中國家老百姓,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更大的問題是,美國只會大量借錢,而從來沒有大算還錢。

道理就是這樣,美國自從1971年實行金融全球化戰略後,他們的理論基礎就是“借錢不還”。為什麼美國人會這樣做,並且能夠這樣做?

先回答第一問,為什麼美國人要“借錢不還”?

答案很簡單,按照美國人的戰略,還錢難度很大。美國的目標是要維持全球霸權,當老大是要花很多錢的,他的戰略就是用世界的財富來維持美國地位。

二戰後,美國一意孤行,強硬讓美元與黃金脫鉤。這背後的邏輯就是,美國人不願意用自己的黃金還債,也就是為了“借錢不還”。如果想還錢的話,他又何必要與黃金脫鉤!

那麼,來看第二問,為什麼美國能夠“欠債不還”?

在國際的博弈當中,“欠債還錢”的樸素道理,在美國人面前很蒼白。美國人通過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捍衛美元的霸權地位起到積極作用。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對美國投資者喊話:你們不用擔心,就算要賣美國國債,也沒有買主。他的1句話,有多層含義:一是美國政府根本就不想回購美國國債;二是誰要拋售美國國債,美國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會臉蛋和抵制;三是沒有任何交易商會代理這種業務,拋售國根本進不了市場。

美國拒絕還債的心態,如果說戰略是冰山的水下部分的話,那麼政治、經濟上的舉措就是冰山的水上部分。這樣的例子,其實挺多……

例如,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經濟,以及沖掉欠下的日本債務。美國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日元被逼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經濟至今低迷。另外,美國人可以欠債,但是不允許債主來購買美國企業。

按照道理,讓債主用美元收購產業,也是美國償還債務的形式。然而,美國人堅決反對,他們怕債主控制美國經濟,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美國人對外國收購企業,有著嚴格的程序外,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根本就不讓外人碰。

還有一個表現——高科技封鎖。從純經濟立場來看,技術也是一種還再方式,但美國人決絕用高科技來償還債務。很多收購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行為,都要放到美國國會來進行辯論,常常被否決掉,像中國收購Union Oil。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弗裡德曼,他說:外貿赤字發出的美元,最後都會流回美國,這樣外貿赤字就是無害的。但是,“最壞的情況”是這些貨幣永遠不回到美國,然而這對美國而言又恰恰是最好的情況。

確實如此,發出去的美元不返回美國,相當於是在“打白條”,永遠不兌現就像燒掉白條一樣。這也正是現在美國人的心態,就是死硬堅持“欠債不還”,用全世界錢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


子屠龍


美國債務已經達到22.5萬億美元,為什麼還想發百年國債,這是什麼心態?這是美國一慣的不要臉心態,但也表明了美國的精明。

為什麼美國要一直髮行國債呢?

因為發展經濟需要錢,而美元在上世界通過與石油進行深度捆綁,成為了全球貿易結算貨幣,全世界都需要進行美元儲備來進行貿易,要讓美元成為最穩固的儲備貨幣,就需要穩定美元的幣值,所以美國在美元的發行上是很謹慎的,M2一直都不高。

那麼要獲得錢,就只有通過不斷髮債的方式籌集資金。

美國國債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增長最高,增加了9.3萬億美元,增幅接近翻番。在特朗普執政之後,國債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了,但依然是在繼續增長的,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國債總額增長超過2萬億美元,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超過22萬億美元,2018年美國GDP總值為20.4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已超過GDP總量。

但美國的國債,其實並不都是外債,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美國欠其他國家22萬億美元,什麼時候才能還清?是不是不還了?其實美國國債大部分是美國人自己持有的,從去年6月底的數據來看,美國的外債一共是6.21萬億美元,在國債中佔比29.3%。

美國國內持有的債券部分,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共持有5.73萬億美元,佔比27%,美聯儲持有2.38萬億美元,佔比11.2%,美國個人及企業投資者持有6.89萬億美元,佔比32.5%,實際上美國國債有70.7%都是美國自己持有的,外債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嚴重。

而美元的霸權,使得全球都在進行美元資產儲備,為了進行外匯保值管理,又選擇買入美國國債,所以美國國債一直不缺買家,就算是俄羅斯清倉式賣出了美國國債,馬上就有其他買家接手,日本就不斷增持美債,在七月份已超過我國成為美債的非美第一大持有國。

所以每當美國缺錢,就會發債,採取不斷髮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因為不發債就沒錢了,美國又不想印鈔造成美元大幅貶值影響幣值的穩定性,進而影響美元通用貨幣的地位。而美國財政部一直都是赤字的,今年預計將會赤字一萬億。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自然只能繼結髮債,而為了減少短期債務帶來的影響,選擇發行50-100年的超長期國債,加上現在美債收益率不斷下行,可以獲得低利率發債的機會,只能說美國人夠不要臉夠精。但是這種債務遊戲,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同步增長,很容易產生債務危機,現在美國債務的危機已經不可輕視了。


財經宋建文


美國發行的國債不能說是美國借錢不還,畢竟美國的債券市場是自由出入買賣,不存在大規模的限制狀況。只不過對於那些持有大量美債的國家而言,大規模拋售美債導致的惡果,會讓彼此兩敗俱傷。那些宣揚大規模拋售美債的言論,顯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今的美國國家債務已經達到了22.5萬億美元,這已經完全超過了美國GDP 20萬億美元,顯然美國的債務風險已經到了高危的程度。但是,如今的美國依然想要發行大量的國債,甚至要發行百年期國債,這分明就是想要拿其他國家的財富來填補美國的虧空。對於現在的美國而言,已經資不抵債,再想大量發行美國國債,顯然已經不再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美國之所以會造成大量的鉅額債務,這與美國連年的對外征戰和大量消耗有著直接的關係。畢竟每一年新增的債務幾乎都是美國軍費的開銷,在2019財年,美國的軍費達到了7160億美元,也讓美國的債務上限達到了22.5萬億。在這22.5萬億美國債務當中,真正國外持有的債券僅為8萬多億美元,其餘的還是美國國內持有的債券最多。當然這8萬多億美元,就是世界其他國家的財富。


有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一位兒童問他的爺爺,“爺爺您欠了那麼多的錢,您什麼時候能還完呢?”他的爺爺回答道:“我欠的錢,到你這輩子也還不完”。孩子問爺爺,“那怎麼辦?”爺爺說:“我們根本就不用還,如果誰來管我們要錢,我們就把他打回去,直到她不要為止”。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真正的美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早年美國屆英國的大量欠款,最終在美英爆發戰爭之後,打敗了英國而不再歸還。

現在的美國同樣是這樣的心態,只不過是目前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現在的美國國債還沒有打到賴賬的地步,美國的國債還正常進行著收益,當然也給投資者一定的回報。所以說,美在依然是大額美元投資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保值美元的基本路徑之一。因此,世界上的美債依然被一些國家所持有和購買,當然這包括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

但是目前世界上的去美元化已經顯現,尤其以俄羅斯為代表,已經在2018年大量拋售美債,並且大量購置黃金,這是俄羅斯去美元化的最直接體現。而世界持有美債的國家,也都在2019年不斷的向外拋售美債,只不過沒有造成大規模拋售,以防止美在大規模下跌導致自己得不償失。世界各國已經預示到了美債可能帶來的危機,因此也在提前做好防範。不過超過10000億美元的美債,根本就不是短期內就能夠拋售的掉。怎麼拋售美債必然是需要有計劃地拋售,這樣才能保證持有國利益最大化。(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淡然小司


理解錯了,發不發百年債不重要,因為一切投機市場都不需要還錢的。股市就是股民之間的股票買賣,上市公司難道會償還股民的損失?債市也是,美國政府發債,美國國內國外金融機構、政府、企業等購買債券,而且在這些主體之間流通買賣,價格高了賺錢,低了賠錢,美國政府只是賠上收益率,其餘的由接手人自己消化。

債券是買賣平衡。有賣有買,有收益,一旦大家集體拋售,跌破面值,賠本。債市與股市一樣是投資市場,只是方式不同,盈虧自負。債券發行單位是不會兌現的。這裡,債券不是銀行貸款。

在美元升值的目前,美債是優質資產,只要你賣,馬上會有接手的,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債是燙手山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老張觀世界o


美國國債變成了擊鼓傳花遊戲,每個總統任期最多隻有8年(連任兩屆),只要國債沒有在自己的手裡爆炸,美國總統完全可以接受,美國曆任總統增加國債時,或多或少都有以上心理。


美國國債已經高達22萬億美元,2018年美國GDP總量只有20萬億美元,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特朗普雖然想要減少國債,但是難度很大,因為想要減少國債,美國政府必須立刻減少開支,削減軍費開支和民眾的社會福利待遇,美國民眾習慣於高福利,突然遭到削減,美國民眾勢必會強烈反對。


特朗普上臺後同樣雄心勃勃,在2018年5月退出《伊朗核協議》,隨後開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先後向伊朗調集4支航母編隊,封鎖波斯灣海域,同時向伊朗周邊的中東國家增兵,近期美國組織波斯灣護航編隊。

2018年,美國與波蘭達成協議,美國軍隊正式入駐波蘭,目前波蘭境內已經有六處美國軍事基地,而波蘭還不滿足,正在跟美國談判,要求增加第七處軍事基地,同時增加1000名士兵。

美國在海外的軍事部署需要軍費支撐,2018年美國軍費為6220億美元,遠遠超過第二名,而且第二名到第十名全都加起來也不如美國,但是特朗普仍不滿足,2019年的軍費預算為7150億美元,美國不增加國債都已經很難了,何況減少軍費,對於當下的美國而言幾乎不可能。

美國政府最擔心的是債務違約。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可以不還錢,可以隨意違約,不要說美國出現債務違約,即使是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下調都會嚴重影響美國金融。

奧巴馬在任期間,美國醫療和社會保障大幅度增加,美國國債快速增長,一度出現違約風險,2009年12月,奧巴馬簽署文件,把美國國債上限從2900億美元提高到12.4萬億美元,2011年5月6日,美國國債達到國會批准的14.29萬億上限,為了避免債務違約,在最後關頭,奧巴馬簽署文件,避免債務危機。

但是由於奧巴馬削減財政赤字的實際效果沒有達到標準普爾預期,因此標準普爾毫不留情地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低為AA+,前景展望為負級。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引發世界金融業的劇烈波動。



特朗普想要發行百年期國債,但是特朗普即使連任,最多也只能再幹五年,因此現在發行的國債只能由未來的美國總統承擔。正如前面所說的,美國國債就是擊鼓傳花,每一位總統的雄心壯志都需要鉅額資金,因此都會增加國債,只要不在自己任期內出現違約就行。


視野新觀


很久很久以前,國家是不借債的,缺錢的時候怎麼辦?加稅就好了。所謂苛捐雜稅,名堂多著呢,想加就加,哪裡用得著借債這麼麻煩。等到稅多得再也徵不上來了,政府自然崩盤,換人重新開盤,反正前面徵的錢是不會退回給你的,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模式。



後來,西方國家鬧資產階級革命,一條內容就是不允許王室隨便徵稅。很明顯,資產階級成功了,王室要麼被殺被廢,要麼被剝奪了權力,稅收進入了法制化的軌道。

但是,有時候政府還是會缺錢,事實上幾乎沒有不缺錢的政府。缺錢怎麼辦?大家想到一個好辦法,發行國債。私人借錢,你可能還擔心他不還。現在國家借錢,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沒有,對吧,所以國債賣得很好。


政府嚐到了甜頭,花別人的錢感覺就不一樣啊!到期了沒錢怎麼辦?接著借,發新債還舊債。於是,國債越來越多。

這個做法,絕對不僅僅是美國一家在幹。只不過,老美的債看起來多了點而已。而且,老美有的時候還想創新,嫌短期債老是借太麻煩,所以,提出了百年期債券。


記得是2014年,美國財政部討論過發行50年期債券和100年期債券的可能性,當時美債規模為18萬億美元。2016年美國開始發行30年期國債。而且,美國財政赤字還在繼續,這就意味著借債規模要進一步擴大,期限方面當然是越長越好。

以鄰為鑑,也很重要,願大家從美債問題中得到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