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入境瞞報和“疫鬧”說不!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樣子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一個重要變化:國外疫情確診病例數已超過國內。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效,中國作為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地位愈加突出,客觀上吸引境外人士、尤其是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大批湧向中國。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已成為當務之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16日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工作,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檢驗傳染病染疫人或者染疫嫌疑人拒絕隔離、不如實填報健康申明卡等,可按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這是中國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舉措,從之前披露的一些個案來看,實屬有的放矢:浙江6名華僑從意大利返回國內後被確診,但是入境時未如實申報健康狀況,被警方立案調查。北京最近也有多名境外輸入病例在登機前服用退燒藥降溫,又未如實填報健康信息,被警方立案調查。

這些人的做法雖屬個案,但是無疑會增加國內公眾的憂慮,畢竟在之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家已經多次遇到過“一人瞞報,全城緊張”的情況。與國內的瞞報危害性相比,入境人員大多乘坐長途航班,病人和健康人在密閉空間裡長期共處,傳染的風險更大。當前,防控疫情的總體戰進入防控境外輸入的下半場,決不可放鬆警惕。

防疫不是防人,但是防疫必須要從人人做起。有效防控境外疫情,就需要入境人員向口岸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個人衛生信息。這就存在著瞞報風險,要防範入境瞞報,需要硬約束,硬約束既要有經濟手段,也要有法律手段。前者如入境瞞報後確診治療自費,後者如五部門出臺的懲治違法犯罪意見。同時,也需要加強制度設計,要“全國一盤棋”制定防控政策,儘可能將關口前移。

但是,有道是“三句不開口,神仙難下手”。從國內的一些案例來看,瞞報者即使自己發起高燒,淌著虛汗,嘴裡還有藥味,面對詢問,也會矢口否認。這是因為說過第一個謊之後,僥倖心理和負罪感只會迫使他們不停地圓謊。硬約束往往要到真相大白才能生效,雖然他們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但是造成的後果已經不可挽回。與國內相比,入境人員瞞報還有一個不利於查實的因素,就是無法瞭解他在住在國的情況,這也就更容易助長一些人的僥倖心理。

既然回國是回家,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樣子,有事就別瞞著家。隨著境外疫情的發展,會有一些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選擇回國“避風”,祖國的大門也沒有關上,但必須要和他們講明道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要如實申報個人情況,體現出全球公民的應有素質。

回家就要有回家的樣子,不要把自己當成“火星人”,頤指氣使,不接地氣。最近發生的幾起“疫鬧”事件都令人氣憤,有人從國外回來後不嚴格居家隔離,非要外出跑步,被工作人員勸阻後還誣陷對方“騷擾”;有人在隔離期間非要喝礦泉水,“否則就活不下去”。針對此類情況必須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不能聽之任之,否則就是對全體人民的不負責任。說到底,中國防控好境外疫情的輸入和擴散,不僅有利於國內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為全球華人當好後盾,而且也有利於全球同心協力,共克時艱。不管是何種身份,來到中國就不能給中國添亂,不能給防控大局添堵!(半月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