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到1.5元時代,是不是越來越近了?

三農創始人


或許真的會如您所願,玉米做為飼料主要原料,在當下這個養殖正旺的時候,玉米的價格有可能會提升。

現在我們這裡都實施農田集體承包制,把零散的土地都集中起來,成百畝為基礎對農戶進行承包制度,為了更好的集中生產。對糧食耕種也有統一的規劃,

玉米作為經濟型糧食主要還是用於養殖業。儲備量還是挺大的,目前對於玉米的收購價格基本上還沒有突破1元的關卡,以後會不會上漲還不太好說。

本著現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全國還沒有全部解禁,不少的農民無法外出務工,養殖可能會成為今年的高峰期,如果全國進行養殖風暴,那麼玉米的價格肯定會上漲,到時候突破1.5元的價格就不會遠了。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有什麼不妥的可以相互理解一下。不管怎樣還是希望趕快度過難關。趕緊復甦我大中華。希望國家的各行各業都能贏得一個大豐收。








三雨小釣


從這些年糧食價格上來看,我感覺你的想法有點痴心妄想!呵呵!關於玉米收購價格,我們不妨看看最近的,例如3月15日河北邯鄲某地收購價為0.91元~0.92元/斤,水分14~15%,幾乎沒有黴變,這個賣價比我們家3月初0.93元/斤賣價還低一些,另據瞭解,當地近期賣糧量大幅增加,農戶餘糧已不足四成,而貿易商也不敢盲目囤糧,潮糧隨收隨走,而乾糧則適當做庫存!而至於3月15日前後東北玉米價格也不高,例如黑龍江齊齊哈爾某用糧企業的收購價為0.86元/斤,水分要求14%以內,並且無雜質、無黴變和不能存在“不完善粒”,而當地玉米水分仍偏高,水分30%時只能賣到0.67元/斤左右。總得來說,各地玉米價格實際上要比題主說到1.5元/斤相差甚遠,根本不現實的!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玉米需求增長乏力,各產區間差價縮小。據瞭解,2019年我國玉米需求量出現近年來首次下滑,而去年全國玉米價格多處在0.875元~0.975元/斤的區間波動,與2018年玉米價格波動幅度差不多,而今年因特殊年份波及,使得養殖業損失慘重,可能今年玉米需求量也不會明顯好轉,因而從這個層面來看,今年玉米價格也可能多處於每斤1元以下,離題主說的1.5元時代相隔久遠!

另外,我國玉米產區高達11個,其中東北和華北是主要玉米產區,現在因產銷空間不協調影響,使得玉米價格上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例如山東某地玉米價格一天內多次下調價格,而東北玉米雖然處於上漲,但近期因運輸不暢,入關無門,使得產區之間聯繫很少,未來或將繼續縮小產區間的玉米差價,一旦如此,東北玉米也會因失去價格優勢而不得不再迎來下跌態勢!

二、今年仍面臨去庫存壓力,玉米漲價空間有限。雖說經過前兩年玉米去庫存,現在臨儲玉米庫存量只剩5000多萬噸,但我國糧食庫存量仍居高不下,尤其是臨儲稻穀庫存量1.1億噸以上,臨儲小麥也接近1億噸,而且稻穀總產量仍高於國內需求量,造成年年剩餘,因而今年臨儲稻穀和小麥仍面臨去庫存壓力,可能會將多年之前的陳水稻、陳小麥以便宜價格賣給飼料廠,進而擠佔部分玉米飼料市場,所以說,從這層面上,玉米價格上也不要太盲目樂觀!



三、國內玉米供應量仍偏大,進口玉米也有衝擊壓力。由於我國玉米等糧食作物部分實現了市場供需調節,使得一些貿易商有屯糧惜售情況,尤其是東北玉米一年一季,產量大,屯糧貿易商可能多一些,再加上臨儲玉米庫存和用糧企業庫存、農戶餘糧等補充,使得我國目前玉米供應壓力仍較大,而目前因特殊時期,復工率低,使得玉米需求恢復漫長,造成玉米市場仍處於供過於求局面,再加上進口玉米、高粱等農產品衝擊壓力,我國玉米價格仍處於堅挺階段!

要知道,最近全球油價走低,可能利於進口玉米降低成本,使得進口玉米價格優勢突顯,而國內如果油價下調,一旦運輸通暢,也會造成東北玉米衝擊華北等需求市場,自然也不利於玉米價格上漲!所以說,理性看待目前玉米價格漲跌,不要有過高期盼,以免盲目樂觀而摔得更痛!(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玉米1.5元/斤?不太現實吧。作為主要用作化工和飼料用途的大田作物來說,很難漲到這麼高的價格。而且,一旦玉米的價格真的接近1.5元/斤,國外的廉價玉米就會迅速佔領國內的市場,玉米又會走黃豆的老路。

1、玉米的用途。玉米的主要用途就是化工生產和飼料用。化工生產分為生產生物乙醇以及生產澱粉等用途。而飼料用呢?就比較好理解了,加工、碾磨,添加一些其他的養分作為飼料用。可以說,上述的幾種玉米的用途都是剛需,乙醇是乙醇汽油的添加物質,澱粉的用途也比較多樣化,飼料更是消耗量較大的玉米制品。所以,對於玉米來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在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我們的正常生活。對於這類關乎民生的大宗農產品來說,宏觀調控才是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市場需求的影響還是小一些。

2、玉米的種植面積。玉米的種植範圍還是比較廣的,東北、山東、河北、西北以及南方地區都有玉米種植。從2010年開始,國內的玉米種植面積從4.5億畝,逐漸的上升到2015年6.6億畝的高峰。從2016年開始種植面積又逐漸的回落,但是即便如此2019年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仍然達到了6.18億畝左右。按畝產1100斤計算?我國的玉米產量能有多少?基本上可以滿足我國化工生產以及畜牧養殖業對玉米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我國進口的玉米數量都不多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在供應基本可以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大幅漲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國外廉價玉米的威脅。我們現在仍然能看到國內大豆的慘況。如果沒有高額的種植補貼,我國的黃豆種植可能就萎縮到極點了。就是因為進口廉價大豆的大舉傾銷才造成這個慘劇。如果玉米真的漲到1.5元/斤的高位,不用想,西方的廉價玉米又會坐上輪船遠渡重洋再次對國內進行傾銷、打壓國內的玉米價格。如果真這樣的話,國內的玉米產業可能又會走黃豆產業的悲劇。

4、玉米漲價對民生的影響。之前說過,玉米的價格在間接或者直接的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玉米生產乙醇,直接影響到乙醇汽油的價格;玉米價格的上漲,也會造成澱粉源頭的生產企業的成本和產品的價格提升;還有就是畜牧養殖業,飼料成本的大幅增加也會造成畜牧產品的價格大幅提升。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近幾年玉米的價格始終在0.7-1元/斤左右的價格,如果真的漲到1.5元/斤,必然會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增加我們的生活成本。

所以,玉米價格漲到1.5元/斤的高位,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從宏觀調控、世界整體的玉米產業來講,漲到1.5元/斤的高位基本不可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這幾天玉米價格略有上漲,這是自今年春節後,玉米價格首次迎來小規模漲幅。目前東北地區的玉米價格已經上漲到1850元/噸,幾乎和山東玉米收購價相持平,隨著玉米深加工企業不斷復工,對玉米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玉米價格還有可能會繼續上漲。那麼按照玉米近期的漲幅情況來看,玉米到1.5元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呢?

雖然目前全國各地的玉米價格都迎來小漲幅,但是農戶出售玉米的價格卻不高。前幾天有玉米收購商販來村子裡收購玉米,每斤只有9毛3,和前段時間相比的確有所上漲,但是和往年此時期的玉米價格相比,依然還很低迷,再加上以下幾個原因,玉米到1.5元時代的可能性幾乎為0。

原因一,玉米消費量減少。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春節假期不斷延長,雖然從2月10日開始,已經允許企業陸續復工,但是復工的企業並不是很多,尤其是玉米深加工企業。從2月10日復工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的時間,即便是在這段期間企業陸續復工,但是尚未復工的企業還有很多。對於玉米深加工企業來說,每年的春節過後便是玉米銷售的高峰期,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玉米銷售高峰期直到現在還沒有到來,玉米深加工企業受到疫情的影響,走貨量也很低,所以雖然玉米深加工企業陸續復工,實際上對玉米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所以雖然現在玉米價格略有上漲,但是漲幅卻很低。

原因二,養豬行業依然低迷。去年養豬行業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養豬行業一直處於低迷期,雖然從去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飛速上漲,但是由於非洲豬瘟依然存在,養殖戶復養的信心並不大,再加上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導致很多養殖戶手中的出欄豬不能及時出欄,養殖戶更不敢盲目擴大養殖量。由於玉米是豬飼料的主要原材料,養豬行業低迷,勢必會影響到玉米的價格。

原因三,國儲玉米影響。今年臨儲玉米會依然繼續拍賣,每年臨儲玉米拍賣都會影響到玉米價格,今年也是如此,國儲玉米為2015年收購的玉米,到現在已經有5個年頭,由於玉米儲存時間太長,所以今年國儲玉米拍賣時,價格並不會太高,從而抑制玉米價格上漲。

以上便是導致玉米價格並不會到1.5元時代的原因,你覺得未來玉米價格的走勢會是如何呢?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玉米到1.5元,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玉米至今沒有突破一元。

玉米是主要的養殖飼料,飼料漲價,肉蛋就會大幅度上漲。去年冬天,玉米八毛多錢時,豬肉都大幅度暴漲,雞蛋也上漲,雖說是受豬瘟影響,但如果現在玉米價格翻倍的話,恐怕肉蛋價格也得翻倍,國家是不會放手不管的。還有就是今年我們家剛剛賣了玉米。就在這個時候玉米的價錢最高才達到了九毛多一點。所以哪怕玉米突破億元就已經很不錯了,你要想達到一塊五的價格是不太可能的。這也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梅姐的鄉村生活


玉米到1.5元時代,是不是越來越近了?

最近一段時間,雖然有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但東北地區玉米價格行情表現強勢,疊加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偏弱,二者之間的價差不斷縮小,其中錦州港主流收購價與山東的臨清德能金玉米掛牌價已經基本持平(在1850元/噸左右);同時,市場最近仍在流傳一些有利於玉米價格上漲的消息,比如繼續對深加工企業給與收購加工補貼、提高臨儲玉米拍賣底價等,一時間玉米價格上漲的新動能似乎正在形成。但以糧小咖看來,後期玉米價格上漲的動力並不足、上漲空間並不大,從當前最高價才1.0元/斤的水平漲到1.5元從而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更是可能性不大。

一、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整個消費層面下降的比較厲害,春節期間的消費旺季更是沒有體現出來,對玉米來說,影響的深加工、飼料養殖等加工環節的產品明顯走貨不暢;雖然說近期復工復產在增加,需求也有所回升,但要回到原有的水平,估計需要時間。

二、同時,非洲豬瘟疫情還在,近期有的地方又發現了輸入型的情況,再加上禽流感疫情,對養殖行業的影響依然比較大,有專家認為今年飼料養殖的消費玉米量可能與上年度差不了多少,有效的增長不會太大。

三、深加工的開工率總體偏低,產品庫存水平也比較高,這也是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近期來玉米價格表現偏弱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玉米價差的縮小,在一段時間內也會影響東北高成本玉米的需求。

四、國內替代性的品種供應,也會抑制玉米的價格走勢。一方面,臨儲玉米拍賣今年還會繼續,畢竟2015年產的玉米存放到現在已經5個年頭了,至於加價不加價拍賣,還要看後期市場價格走勢情況;另一方面,國家手中還有大量的超期儲存稻穀,前期有消息說要定向給中糧、國投600萬噸的水稻用於深加工酒精,後期可能還會增加相應的稻穀拍賣。

五、進口的預期仍將長期存在,無論是貿易談判下的美國玉米、高粱、DDGS等的進口,還是大麥等替代品種,隨時可能進入國內市場,補充供需缺口。

綜上所述,最近市場炒作下,玉米價格特別是東北地區的玉米市場表現強勢,但大浪過去一片塵沙,除了需求帶動下的上漲才是真正的行情,其他因素都不太靠譜。但今年的需求來看,後期飼料養殖、深加工預計都將會回暖反彈,但力度可能有限、進程也會較為緩慢,難以支撐玉米價格上漲到1.5元/斤的水平。


糧小咖


玉米到1.5元,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怕通貨膨脹。

玉米是主要的養殖飼料,飼料漲價,肉蛋就會大幅度上漲。去年冬天,玉米八毛多錢時,豬肉都大幅度暴漲,雞蛋也上漲,雖說是受豬瘟影響,但如果現在玉米價格翻倍的話,恐怕肉蛋價格也得翻倍,國家是不會放手不管的。


要知道,我國的調控政策是很厲害的,東北地區的玉米庫存很多,價格也很低廉,玉米到一元的時候,估計就好調撥,甚至進口玉米。

現在是疫情關鍵時期,穩定壓倒一切,平易物價是穩定的重要環節,一但物價暴漲,國家就會出來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