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無論是殺毒軟件、PC即時通訊還是視頻播放器,它們都承載了那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時期所特有的形態和底蘊,它們的衰敗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其所肩負過的使命,也必然被新的事物所延續下去,“老鐵”不死,只是漸凋零。

軟盤裝的小獅子你用過嗎?

前段時間勒索病毒WannaCry帶來的影響還沒完全消除,其變種Petya病毒又突然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儘管本次病毒作者試圖鎖住整個硬盤的數據,並且氣急敗壞般的索要更多贖金,來勢洶洶妄圖再興波瀾,但其簡陋的贖金“支付”系統和弱雞的郵件確認方式直接導致其將用戶數據被動“撕票”,至今其傳播腳步也被限制在了東歐局部地區。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如此爛的支付“體驗” 怪不得騙不到錢

不過相比於“前任”勒索病毒WannaCry,Petya的傳播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該變種在傳播途徑上採取了郵件、下載器和蠕蟲等多種組合傳播方式。其中使用了WMIC、PsExec等管理工具加以傳播,使其在局域網等環境下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好在多虧了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安全軟件,中國用戶所受波及較小,畢竟遍地都是免費的殺毒軟件,隨便上上網“不知不覺”就有了安全衛士的體驗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Petya的傳播途徑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以前上網怕中毒 現在上網怕中殺毒軟件

相比現在基於網絡和雲概念的安全軟件對病毒更精準和迅速的反應,在那個曾經操作電腦只能用鍵盤、互相拷貝文件還在用軟盤的時代,殺毒軟件不光是面對今天的病毒不堪一擊,甚至在當時都不是絕大多數病毒的對手。沒錯,即使當時中國還沒有多少電腦接入過互聯網,我們的PC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面對那個還沒有被商業利益“侵蝕”、製作病毒就是用來“炫技”的黑客圈子,少數剛剛起步的安全軟件公司以一己之力應對著病毒紅海,誕生於中關村的瑞星就是其中之一。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相當年裝在軟盤裡的還是頭“雄獅”

隨著PC和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不僅傳統病毒庫式殺毒軟件越來越強大,基於病毒特徵判斷的主動防禦技術也逐漸浮出水面。而國內研發主動防禦技術的鼻祖,就是與瑞星相愛相殺的原創始人劉旭所研發的微點主動防禦軟件,在經過了前期被打壓的低谷後,在06年熊貓燒香氾濫中一戰成名,憑藉一個05年不帶病毒庫的測試版本,通殺後來熊貓燒香所有變種,併成功贏得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訂單。這種放棄“存量”專注消滅“增量”病毒的思路深受輕量化安全軟件的歡迎,不但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就連Windows內置的Defender的建設也出於這種理念。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熊貓燒香一出現就被微點“吊打”

得益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費級安全軟件在從“增值服務”到“流量變現”的盈利模式轉變中逐漸適應了免費旋風,當然其技術發展的推手也由專業安全廠商變為互聯網公司,使用模式由被動查殺轉向主動防禦,甚至“提醒”用戶殺毒或升級系統。多數用戶都已經告別專門“安裝”殺毒軟件的階段,因為喜歡“關心”我們的各種“安全中心”們遲早會替我們照料這一切的,如果不是勒索病毒氾濫,很多小夥伴恐怕根本就不會想起來“部署”所謂的安全軟件,很多時候光win10升級就夠用了嘛!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卡巴斯基依然以完備的病毒庫著稱

WannaCry與Petya等勒索病毒以及變種的相繼出現和爆發,表明目前對抗勒索病毒的形式嚴峻,任重道遠。儘管系統級防護的提升和互聯網公司對用戶安全習慣的培養讓我們沒有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病毒防護上,但和平時代也要警鐘長鳴,平時做好系統升級,裝上一個安全軟件“看門”就好,然後及時備份數據,即便真的被病毒找上麻煩,我們也能微微一笑,絕對不抽!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美女,聊會天吧!

除了殺毒軟件,我們PC上逐漸消失的軟件還承載著更多的記憶。在一個什麼事都能用手機做的年代,如果說你在非工作時間需要打開電腦幹點什麼,用QQ接收個大文件什麼的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沒錯,要不是筆者在這裡提起,恐怕好多80、90後都快忘了很久沒有登錄過的QQ了,儘管手機QQ依然在和微信爭奪著移動入口之王的稱號,但從聊天室和OICQ時代過來的“老同志”們心裡都很清楚,桌面版的IM之王跟手機QQ和桌面版微信之流絕對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

筆者這個歲數都沒有用過聊天室���

與後來能偷菜搶車位炫QQ秀的企鵝相比,早期的網絡聊天甚至連個本地載體都沒有,“即時”通訊基本靠BBS和網頁聊天室,直到ICQ、QQ和MSN幾位元老級選手進入市場,網友們才得以擺脫每次都要輸入網址的苦惱,“快捷”的進入聊天狀態。由於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和在線時長的不斷延長,基於QQ秀、會員等增值服務的“經營”模式逐漸開始在聊天軟件中展開,這吸引了剛剛崛起的互聯網資本迅速搶佔這片產業“荒地”,同時也催生了眾多可玩性高的周邊“服務”。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iOS版新浪UC還在更新���

先是網易開始發力,在北京推出了新版的即時通訊軟件網易泡泡2004;然後是新浪花3600萬美元收購已有巨大用戶群的UC,加上搜狐在2004年初推出的即時通訊軟件“搜Q”的奮力一搏,以及微軟的MSN也進入中國插一腳。門戶網站們顯然希望能夠通過自己長久以來累積的用戶忠誠度在該領域有所作為。一時之間,即時通訊與搜索引擎一起,成了最熱門的互聯網領域。以至於在即時通訊軟件上做一些插件的增值服務公司也層出不窮。

彩虹QQ滿足了多少窺私慾

當然了儘管聊天軟件的花樣再多,也滿足不了當時“宅男”心中對窺視隱私的需求,哪怕只能多知道一點點呢。珊瑚蟲和彩虹QQ作為QQ最受歡迎的兩個改版外掛,最重要的功能當然就是顯隱身和顯IP,一時間讓想安靜一會兒的“女神”無處可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QQ為用戶打造的異步溝通屏障,更重要的是“截胡”了騰訊最為看重的QQ流量入口,這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日益龐大的企鵝的底線,隨著2008年的“黑屏”事件,騰訊正式對外掛出手,從此結束了QQ好友間“誅心”的鬥爭。值得一提的是,為彩虹顯IP提供技術協助的,正是2010年與騰訊“聯手”逼用戶做出“艱難決定”的360安全衛士。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現在說MSN你恐怕首先想到的是這哥仨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好吧這也是MSN���

說到2010的3Q大戰,當時還在有部分頗具“逼格”的網友對騰訊嗤之以鼻,呼籲大家轉戰MSN好餓死企鵝,說實話當時還沒有變成Skype的MSN憑藉著從QQ那裡抄來的少部分功能還在“堅強”的活著。當初憑藉洋血統和簡潔的UI著實吸引了一大批商務用戶轉向MSN,他們曾經高傲的認為用QQ的都是小學生,不過由於市場定位的不同和微軟在MSN本地化方面的“執著”,MSN不管從功能還是體驗上都跟國內主流IM軟件差上一大截,就更不用說小學生用的QQ了,不管變身Live Messenger還是Skpye,都再也沒有在國內市場翻身。

TIM重點突出了QQ高效的在線文檔、方便的日程管理等特性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儘管今天使用微信+微信電腦版的組合已經足以應付絕大多數用戶的基本即時通訊需求,但騰訊依然憑藉其壟斷地位完善著已經被極度細分的IM市場,RTX、TIM、企業微信,單單辦公領域就有豐富的選擇,但屬於用戶自己的時間裡,即使是我們電腦上都還安裝著QQ或者阿里旺旺,我們真的還會在下班的時候為了跟朋友聊天專門打開電腦嗎,即使這些IM軟件今後功能會變得更強大,我們也只不過會拿它們當做傳輸文件或者查詢信息的工具用一下,用完之後,該被那個時代帶走的記憶,終究還是會被帶走。

老闆,10塊錢3張盤唄!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作為那個還只有少數電腦才能接入互聯網、U盤還死貴的信息“匱乏”時代,除了能去網吧上一會兒QQ打一會兒網遊之外,能用電腦獲取外界娛樂休閒資源的唯一途徑就是光盤了,不過更被我們這些當時還在上學的孩子們熟知的,多數還是盜版盤中的破解單機遊戲和槍版電影了,說起來買盜版電影真正的刺激在於能夠以極少的代價(4塊錢一張10塊錢3張)和通用設備(電腦)打造一個“私密”的觀影空間,當然了,這也是我們最早接觸到電腦病毒的途徑

拋開那些不光彩的獲取途徑和非法內容,能用電腦觀看VCD/DVD光盤對於我們這些被家長管的很嚴的孩子來說已經是相當奢侈的體驗了,畢竟在當時來說清晰度完爆印象中的錄像店。而被我們用來播放這些光盤的,自然少不了超級解霸。超級解霸只是豪傑公司一款軟件的名字,但卻成了那個時代視頻播放器的代名詞,簡便的操作和“炫酷”的UI時刻加深著私下裡偷看影碟的刺激感,跟簡陋的VCD機和系統自帶Windows Media Player(簡稱為WMP)相比堪稱高大上。

講真筆者見過比這更炫酷的皮膚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播放器界的“Chrome內核”

儘管Windows自帶軟件在大多數網友眼裡形同廢柴,但說到WMP還是頗有讚許之詞的,畢竟後來成為播放器界“Chrome內核”的Media Player Classic(簡稱為MPC),就是模仿經典的Windows Media Player 6.4而開發。由於MPC基於GPL協議,所以此後誕生了一大批基於MPC內核的免費播放器,包括國內用戶熟知的暴風影音、超級兔子,搭配先進的分離器和硬件解碼器,MPC還作為優秀的高清甚至4K視頻播放器被整合在完美解碼、終極解碼等軟件當中,老當益壯。

當我們開始習慣用播放器觀看視頻文件而不是光盤的時候,超級解霸之流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而基於MPC開發的一系列優秀本地播放軟件,也開始走向了低估。沒錯,相比費勁又耗時的搜索、下載、點開播放,大多數人其實更願意直接點擊網上的視頻直接觀看。隨著電信寬帶服務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大幅降低,傳統的發燒友們繼續將P2P、GPU硬解等“高端技術”發揚光大,而普通用戶則一窩蜂的扎進視頻網站,擠爆了一個又一個久未升級的網絡節點,而網絡視頻客戶端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這些視頻網站和網絡運營商。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那個時候的帶寬只夠我們上網看Flash

相比於每次打開還要加載的網頁版播放器,視頻客戶端一方面擺脫了為了通用而效率低下的瀏覽器外掛解碼器,另一方面得以更好的利用P2P技術來節省網站帶寬消耗,利用P2P“槓桿”讓更多人同時觀看高質量視頻的目標得以實現,更長的駐留時間也讓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得以大幅增加。好了,事情一旦發展到流量營收這個階段,就意味著有人會用更低成本的流量來獲取超額利潤,接下來爆火的一個播放器軟件的戛然而死讓很多人明白了技術也要為其導致的後果負責,儘管還有很多人為其喊冤,但這個互聯網、這個行業,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底線。

曾經這些軟件你肯定用過,一代經典

快播之死明確了行業底線

視頻客戶端的下一個形態無疑是在移動平臺上更絢爛的綻放,但這也意味著PC端消費級視頻播放軟件的衰落,儘管海外市場還存在著類似於CyberLink PowerDVD這種“小眾”付費軟件,儘管我們觀看的高清視頻都翻錄於有版權的藍光碟片,但被中國這個最先進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拋棄的事物終究也只有小眾的命運。無論是殺毒軟件、PC即時通訊還是視頻播放器,它們都承載了那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時期所特有的形態和底蘊,它們的衰敗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其所肩負過的使命,也必然被新的事物所延續下去,“老鐵”不死,只是漸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