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吳端,字敏正,號納庵、二郎,唐朝末年虔州(今江西贛州)刺史吳相甫四子(簡端常守)之次子,浙江溫州市永嘉場吳匯頭吳氏始遷祖。唐昭宗光化二年己未(899)八月初六戌時出生於其父吳相甫隱居地吉州吉水折桂鄉蟾溪(今江西吉安市吉水縣螺田鎮蟬田塅一帶),五代十國時期進士,在南吳(902—937)及南唐(937—975)為官,曾任池州通判。居吉水折桂鄉職林後暫徙衢富(今屬江西永豐縣管轄),後率家屬離開戰亂之地,隱居閩赤岸蟾溪(今福建寧德市霞浦縣赤岸長溪上源頭),此地原為閩王屬地,閩天德三年即南唐李璟保大三年(945)閩為南唐所滅,吳越國(907—978)趁機介入,閩將李仁達以福州附吳越,從此赤岸歸屬吳越。譜載,北宋時(960年趙匡胤始建)吳端舉家徙居溫州永嘉場華蓋鄉黃石(即今吳匯頭)。子二:顯(字德輝)、明(字德光),女一,嫁白水姜姓。永嘉吳匯頭吳氏尊吳端公為始祖。卒後葬在華蓋鄉黃嶼山下墓。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端公長子吳顯(字德輝),吳顯子吳杲(gǎo,字曙白),吳杲子吳廷規(字辰仲)。三世吳杲、四世吳廷規葬吳匯頭吳氏祠堂后土墩,今尚存。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兩宋之交,永嘉場吳匯頭吳氏家族,一門二代六進士,吳表臣一脈,家學深厚,史稱“湛然家學”。六世吳鼎臣、吳表臣兄弟,同登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第。吳鼎臣官至廣州教諭,吳表臣(1084-1150,字正仲,號湛然居士)官至吏部尚書兼翰林院直學士,在重建南宋朝中建有大功。兄弟合葬茶山舜岙村南柳,今為溫州市甌海區文物保護單位。吳鼎臣之子吳大年、吳表臣之子吳龜年倆堂兄弟又於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同登進士第,吳大年任御史臺簿,吳龜年為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湖南轉運司通判。吳表臣三子吳邵年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登進士第,官至秀州知府、西外宗教;吳表臣二子吳松年中博學鴻詞科,賜同進士出身,終官朝散大夫。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在吳匯頭當地,甲裡吳氏和青山婁氏從北宋中期起,素結秦晉之好,此說可以婁氏大宗譜牒珍藏的歷代縉紳容圖冊為證,七世吳大年題婁五一公容圖。吳婁秦晉之好,後世歷代以至當今。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據《永嘉場四都吳匯頭吳氏宗譜》記載,吳匯頭吳氏於宋乾道二年(1166)後宋末第一次修譜。元泰定五年(1328),十一世吳文煥第二次續修宗譜。明嘉靖九年(1530)吳一鵬重修吳氏宗譜。

端公次子吳明,遷居平陽吳橋(平陽隸屬溫州),開枝散葉,後嗣興旺。


溫州永嘉場吳匯頭始遷祖吳端家族

以上摘自《湛然家風——宋吏部尚書吳表臣 吳匯頭資料彙編》(溫州市龍灣區社科聯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