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协同京津冀,关乎百年发展大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转眼已经六年的时间了,目前来看,在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经济、产业乃至社会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和升级,可谓是各取所需。北京,北京为了更加符合首都功能,需要走轻量的、高质量的、绿色的、创新的发展之路,过去的“负重产业”需要疏解和承载,而天津和河北地区无疑成为最完美的承载地之一,这其中不仅是地缘优势,同时还有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而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多年来的实际发展中,显然并没有真正做大到与“经济中心”相匹配,如何更好地加大经济发展,成为天津的重要任务。而非首都功能疏解无疑为天津的发展带来了红利。最后是河北地区,河北地区更是如此,相较于北京、天津地区,河北地区的经济、产业、基础配套都存在显著的差距,如何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大机遇,实现河北地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与升级,成为一次关键的选择。更何况,河北地区的雄安已经成为新区、特区,成为首都全新启航的“新两翼”(另一翼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六年协同京津冀,关乎百年发展大计


目前,纵观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产业和社会生活,我们看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背景之下,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交通一体化、环境治理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等,都已经十分显现。以产业一体化为例,在过去六年时间中,北京不断加大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在六年时间中,北京疏解和退出的一般制造型企业多达两千七百五十九家,区域性低端市场达六百三十一家,物流中心一百二十二个。除此之外,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也达到了两万两千八百件!北京的首都功能疏解疏解,而天津和河北则希望承接更多的功能,以助推产业、就业、经济等发展。为此在去年,京津冀三地的经信部门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意味着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协同发展走向了新的阶段,特别是随着一大批京津冀联合共建的特色示范区的拔地而起,协同发展的脚步显著加快,产业聚集效应更是在持续放大。

有人或许在想,非首都功能疏解给天津和河北,尽管能够显著地帮助当地的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但是毕竟还是相对低端、一般的产业。但事实可绝非如此,其实北京不但将一般制造业和区域性市场向天津、河北等地疏解,在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和创新平台的共建上,北京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中,以北京的“高精尖”代表——“三城一区”为例,北京的一些高新技术园区除了在天津、河北地区共建“高精尖”园区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天津和河北地区是北京创新成果转化的重点地区。比如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六年时间中,仅仅由北京流向天津和河北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便高达一千零六十三亿元!除此之外,仅仅是来自中关村的企业,在天津和河北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就超过了八千家!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的科创园区链已经在加快形成,不但帮助天津和河北地区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技术高度和含金量,重视着力发展高精尖技术产业。

那么,经过六年时间的共同努力,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势头究竟怎么样呢?其实,数据最有发言权。比如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在去年,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一共达到了八万四千五百八十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增长超过百分之六。这其中,由于处于增速换挡期,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去年达到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一亿三千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话,相较于上一年增长超过百分之六。而天津地区的生产总值也达到了一万四千一百零四亿三千万元,按照可比价格比上一年同期增长近百分之五。最后,河北地区近年充分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红利和东风,在产业、经济方面的发展是有力的。去年,河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也达到了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亿五千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话,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增长接近百分之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